2016年7月5日 星期二

空污無解還要增1834頃產業用地 環團批台中區域計畫「亂寫一通」

2016年7月5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早安台中!全綠旗,心情好。」台中市長林佳龍昨在臉書上張貼這則訊息,市長的小確幸,民間團體批「高興個屁」,根本不是市政府的努力,只是天公作美;每年秋冬之際,台中的空氣連呼吸都會致癌,去年底大肚山空品「紫爆」,東海大學從森林大學變身最毒學園;而台中市還要為未登記、臨時工廠登記籌措1322公頃土地。
昨(4)台中市區域計畫在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會開議,來自中部數個民間團於營建署前召開記者會,對於「台中空氣連呼吸都會致癌」,卻還要增加1834公頃產業用地,要求台中市政府重視空間配置;小組審查時,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也建議計畫要能貼近事實,「從天空往地面再降一點,讓土地的利用合理化。」
台中市區域計畫進入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審查,台中民間團體於營建署前召開記者會。攝影:廖靜蕙
台中市區域計畫進入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審查,台中民間團體於營建署前召開記者會。攝影:廖靜蕙

用水、環境容受無解 產業用地卻增加

繼新北市區域計畫(草案),台中市是第二個進行區域計畫審議的縣市。計畫針對大台中布局則提出「一條山手線」、「兩個海空港」、「三大副都心」的願景,以及「八大策略發展分區指認」。
簡報中指出,因應台中市發展,將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5515公頃「都市計畫」,其中烏日溪南(498公頃)、擴大大里(399公頃)以及后里花博(15.15公頃)已經通過審查。
在產業用地推估上,台中市政府以目前使用產業用地之總量3,070.81公頃,乘以10%為用地需求成長率,得出307公頃,再依《產業創新條例》開發園區產業用地面積至少為60%,倒推約為512公頃;加上現階段統計未登記工廠及已辦理臨時工廠登記需求面積1,322公頃,總計1,834公頃。
台中市新增都市計畫面積。圖片來源:台中市區域計畫簡報
台中市新增都市計畫面積。圖片來源:台中市區域計畫簡報
台中市區域計畫推估新增產業用地。圖片來源:台中市政府簡報
台中市區域計畫推估新增產業用地。圖片來源:台中市政府簡報
幾個民間團體指出產業用地推估應以需求為導向,而這需求應該基於事實,而非無止境的成長。台中城市田調團代表即指出,落實國土保育、環境敏感區保護的背面,絕非其他用地、資源毫無限制的開發。
台中親子共學團代表呂淑慧指出,台中市已成空品三級區,依法原應制定空氣品質管理計畫,對於區域內污染進行總量管制,包括固定污染源必須申報排放量,但是台中市政府卻未做到。「如果做不到,如何得知台中市還能涵容多少污染?還有多少土地能夠作為產業用地?」
對於區域計畫每日46萬噸水資源缺口,以湖山水庫為解套,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主任粘麗玉指出,湖山水庫只供給雲林和彰化,與台中無關;台中水資源只能使用鯉 魚潭淨水廠、大安大甲越域引水,但後者二階環評尚未範疇界定,開發遙遙無期。質疑發展產業卻無法解決用水問題,難道要引用農業用水?痛批區域計畫「亂寫一 通」。
台灣生態學會常務監事何其安表示,未登記工廠若能經輔導進入工業區,早就不成問題,工業區因土地價格、建築和污染防治管理規則繁雜且嚴苛,而令違法工廠林立農地,若想以開發工業區解決問題,讓非法工廠歸還農地,是緣木求魚的作法。

區域計劃須貼近事實 土地利用才合理

區域計畫委員戴秀雄(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助理教授)表示,空間計畫目標是調控土地,讓土地的利用合理化,透過都市計畫讓市政府調整非都市土地編定,將來才能銜接到市定國土計畫上。
但這項計畫仍讓人感覺在高空盤旋,他指出區域範圍內的大肚溪、大甲溪、大安溪流域治理或許不是台中市政府能控管,但仍應於區域計畫中掌握其流域特徵及問題,才能與災害管理的河川局進行協調、處理相關事項,這是受《區域計畫法》第12條規範的事項。「但這項計畫中,流域好像與你們無關,而且彷彿與彰化、南投、苗栗之間無關聯。」他認為,區域計畫也應處理邊緣界線間的關係。
戴秀雄指出,氣候變遷下的城市治理必須兼顧四大項目,防災、糧食安全、水資源、能源。他舉防災為例說明,區域計畫雖不像災防法需顧及人力編制、組織管理的具體事項,卻須考慮災害落點、可能產生哪些災害,土地應如何調整,目前也都是相對空泛的論述。
至於農地總量分配是個門檻、基礎額,應努力朝向更好,很遺憾台中和新北都以為守住基本額就可以。另一方面,他肯定台中市政府勇於接受挑戰。有人交區域計畫才有除錯的機會,否則無從談起。「大家都是摸石頭過河,都是生平第一次,都在學習。」
區委賴美蓉表示,區域計畫著重空間規劃,對於空污能著墨有限,但產業用地開發確實使得空氣品質更惡化。他建議市府應將說明需求估算的方法,對於因應新的產業用地、重大建設,連帶產生的交通容受力要一併考慮,而這些目前都未見推估。
專案小組將陸續針對「國土保育」、「農業發展」、「城鄉發展」與「海岸海域」四大議題逐項討論,預計年底程完成審議;與此同步進行的政策環評完成後,才能召開區域計畫委員會大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