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4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荷蘭台夫特科技大學教授羅斯曼(Jürgen Rosemann)在談到「河域資產保存與發展的新思維」時提到都市的發展進程,已來到「永續城市」的階段;對照如北京紫禁城這種百年存續的古都,150年前興起的現代都會所謂的「石油城市」(Fossil /Energy Use City),密集地使用能源,然而,當石油耗竭之後怎麼辦,這些依賴能源的城市該怎麼辦?而都會區人口快速增加,約有15億人口,這群佔地球40%的人口卻使用80%的資源。
環境永續逐漸為人們所渴求。而生態城市的概念是指廢棄物由線性使用成為循環式,以及改變對水的態度。因此,當規劃沿岸景觀時,不能只考量景觀因素,而須看到整體生態系統的影響與價值,並且要認同河流生態體系,才能永續經營。
羅斯曼認為桃園縣的計畫過於複雜,要介入水資源管理與淨化,目標不容易。大漢溪從水源地到海經過台北、桃園、宜蘭三縣,牽涉到跨地方政府、跨部會(水質與林木)、跨專業等複雜的系統。而永續經營並非只能一個角度、一個原則,在打造社區時,要以社會、經濟穩定為目標,多與居民溝通,以使用者角度來看,鼓勵社區居民參與。此外,觀光也帶動地方形象,因此要考慮吸引什麼樣的觀光客來到社區,還要規劃觀光活動以免失去焦點。
桃園縣景觀總顧問張興傑認為政府一邊談節能減碳一邊又要觀光發展,是一個既基本又弔詭的現象。台灣大學城鄉所所長夏鑄九教授認為制度需要調整,如此在大漢溪流域治理才不會有問題。
台東縣:做好生態調查 保存海岸原始景觀
對於台東縣海岸步道的計畫,易道公司亞洲區城市設計總監李立人建議進行東海海岸生態資源調查,並藉此帶動聚落發展。至於原始自然的海岸是否要破壞它,規畫上應考慮進去。此外,步道與步道之間的連結是否必要,中國文化大學環境設計學院院長郭瓊瑩教授提到三仙台以人工橋墩將三個島連結起來是否必要,確實值得思考。
皓宇工程顧問公司副總經理林雋怡先生認為海岸景觀應顧及生態、文化兩個面向,台灣應強調自然資源之呈現,有別於迪士尼樂園的人工作做,因此,不要大動作人為介入自然景觀。至於要推動國際化旅遊,則須考慮提升旅遊服務規格。台東須克服交通上的劣勢,發展深度、精緻旅遊。國際團客或背包客一下飛機或火車能到達當地;解說能e化。
金門縣:分散集水技術 middle管理從此實踐
岡村晶義此次特別到金門參訪,金門豐富的人文資產,就是重要的景觀。他說,文化加上歷史等於景觀。他提到景觀處於不斷改變的歷程,從歷史來看,不可能停止。因此,金門保留聚落傳統屋舍的努力,不要放在把景觀停留在一個固定的時間。傳統屋舍要先進行調查,決定哪些具有保存價值。有些內部可以改變,例如將洋樓改成民宿;但居住在裡面的人,是不是很忍耐?為參觀的人忍耐是不合適的,因此必須衡量這些因素。
金門縣副縣長楊忠全表示,廈門在對岸,經常燈火通明,金門與之全然迥異。透過小型風力發電、發展太陽能,經營自己的特色,成為永續的自然生態之島。
考慮在地居民的需要 配套要務實
提到政府公權力的角色,羅斯曼提出一個例子。台灣的陽明山有如一顆美麗的珍珠,聞名遐邇。他到當地參觀時,眼見沿路有很多色彩繽紛的塑膠管,一問得知為溫泉水管,由業者自己控管。他好奇,政府的角色在哪裡?在德國或瑞士的溫泉區是不會有這種現象的。他認為政府在這些事情上應發揮公權力,說服溫泉業者,商機往往在更好的規劃上。
在城鄉風貌永續經營的同時,中原大學景觀系主任喻肇青提出兩點呼籲,中央政府未認真面對氣候變遷的問題,將使台灣的環境問題更趨嚴重;政府對農地太不注重,應恢復生命力、生產力與農村景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