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30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環保署環評專案小組昨(29日)初審「后里第二淨水場」興建計畫,因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欠缺具體調查數據遭痛批,且作為原水來源的大安大甲溪越域引水工程並未通過環評,有「插隊」之嫌,環評委員請開發單位補件,並罕見附加決議「4個月後再提」。
此案是供應中科三期用水的后里第一淨水場後續計畫,由水利署開發,號稱為因應大台中地區2021年用水需求,為「穩定供應大台中地區之公共用水」之備援系統,預計2016年營運後每日供水60萬噸,原水將引自經濟部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另案辦理之「大安溪及大甲溪水源聯合運用輸水工程」,但該工程在20日第198次環評大會因環委人數未過半,原案保留至今未通過環評。
淨竹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林聖崇認為,在大安大甲溪越域引水未通過環評的情況下,審理后里第二淨水廠,可能引發連動效應,因而提程序問題。環保署綜計處代表則說,開發單位已經按照規定繳費,因此依法排入行程。專案小組會議主席林鎮洋則要求將此程序問題發言列入紀錄。而續審訂在4個月後,預估「大安溪及大甲溪水源聯合運用輸水工程」屆時有定論。
此計畫場址附近有屯子腳地震斷層、三義斷層、觀音山斷層、埤頭山斷層及大安背斜;並屬於「懸浮微粒及臭氧之三級防治區」。而事業廢水預定排入河川20公里內有農田水利會之五福、高美、虎眼一圳、虎眼二圳等4個灌溉用水取水口。保育類動物調查則有紅尾伯勞、大冠鷲及台灣畫眉等。
開發單位以文字敘述,表示「輕微影響」、「未來施工期間將加強工地定期灑水、洗車等污染防制工作」、依法行事等,防災措施也未見說明。
多位環評委員對於只有文字敘述、沒有科學數據的報告大表不滿。例如有環委對開發單位在保育策略減輕對策承諾在3-8月繁殖及度冬期間,降低施工強度及噪音振動干擾,卻提不出具體的測量單位與數據,痛批根本是「玩文字遊戲」,並說環評不是「作文比賽」,要求拿出客觀數據、量化說明。
另一位環委對於報告中出現「污染物會在水體中均勻混合後成為自來水,提供給民眾飲用」感到不可思議。他表示,污染物不會混合在水體;而污染物就是污染物,怎麼會成為自來水?對於開發單位表示,原地上樹木移植他用,其餘開放給鄰近有需要之政府機關、學校領取栽種,這是不負責任的作法。「應列清冊追蹤管理,樹被移植到哪裡去,就像養寵物一樣,要負責養活它」。
台灣面對全球暖化及瞬間豪雨,水土保持勢必要做,但開發單位之滯洪池規劃只有文字說明,且僅墨守水利署現有規定;另淨水廠靠近中科,主要污染源包跨微粒浮塵、重金屬及戴奧辛等對水源的影響,均未有具體數據和調查。
林聖崇提及,當地農民表示大安溪枯水期根本沒水,此計劃沒有儲水功能,大甲溪被攔截以至於枯竭後,又排放出廢水,對當地的生態破壞勢必嚴重。他要求對污染量做調查。
工程環環扣連 不能個案視之
環說書提及本案相關工程項目還包括:「鯉魚潭水庫發電取水口設置備援出水工工程」、「大安大甲溪水源聯合運用輸水工程」、「后里淨水場及送水管工程」、「提昇自來水抄見率管線更新工程」、「八寶圳導水路改善及八寶堰沉砂池工程」、「豐原淨水場原水調整池工程」、「鯉魚潭淨水場至中科后里基地清水管工程」等。除此之外,背後還有中科三期大開發工程持續進行。
這些工程之間,會不會對環境衝擊有加乘效應?林聖崇強調,應將相關連開發案一併思考,而非個別評估,否則無法看出工程間重複施工對環境的影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