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1日南投訊,廖靜蕙報導
藉由從排遺、毛髮、唾液建立DNA序列,類似刑事鑑識單位所用的方法研究台灣黑熊,即屬於「非侵入式採樣技術」。總統馬英九曾於《治國週記》中,形容有如刑事鑑定。黃美秀表示,有別於捕捉繫放的作法,不但耗時費力,成效也有限;並隨著動物福利意識抬頭,非侵入式採樣技術透過大量收集毛髮、排遺,建立的個體資料更多,因此廣為運用。
黃美秀提醒玉管處在經營管理上應注意或限制遊客於此區的承載量或活動狀況,以確保安全及降當可能的干擾。
此研究計畫為期4年,此次成果發表為第一年。黃美秀表示,若要了解國家公園園區內台灣黑熊族群與遺傳的代表性,則須持續了解這些黑熊的空間分布範圍和季節性變動關係。
黃美秀於會場建議善用志工,讓志工支援野外的調查,不但增加志工的調查經驗,提升能力,也提升台灣黑熊的整體研究及保育效能。
玉管處保育課長蘇志峰說,黑熊族群數推估,漸趨成熟,全台黑熊族群數約在300-500之間,但這些族群彼此的遺傳基因,是否來自不同的個體交配或為近親繁衍的結果,在保育上代表不同的意義;若未來分析發現近親繁衍的比例過高,則必須啟動應變措施。
蘇志峰說,物種的永續生存,決戰於遺傳基因的豐富度,透過持續深入的研究調查,將有助於了解台灣黑熊的現況,作為保育的預警或策略參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