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9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陳錦桐攝影

重建仍無視原民意見

政府原住民部落重建手法也令居民膽寒,來自霧台鄉魯凱族神山部落霧台鄉愛鄉發展協會理事長宋文生說,政府只蓋永久屋,住永遠屋規定很多,必須放棄回到原部落、永久屋只有使用權沒有地權,簽下同意書才給永久屋鑰匙。
霧台鄉民只有30%願意住進永久屋,70%不願意住永久屋的居民,自費蓋避難屋;政府解決了30%居民的需求卻無視多數人的意見。宋文山說,政府很成功的讓霧台鄉族人對立,因為住永久屋的居民認為反對永久屋的民眾影響政府重建進度。他呼籲政府能拿出誠意,重建應尊重族人的意願。
無作為重建 恐導致部落文化失落

於是,原住民的故事全都是假的,因為再也看不到故事中秀麗的山川與壯闊的景物。原住民連下葬祖居地的傳統,都因安全堪虞,被鄉公所駁回。黃智慧表示,政府缺乏族群專家處理相關事務,這將導致原住民文化的淪喪。
目前提出國賠的戶數共計:台東縣金峰鄉嘉蘭村68戶、屏東縣霧台鄉好茶村(好茶部落)140戶、高雄市那瑪夏區南沙魯里33戶、甲仙區小林里43戶。國賠的理由為經濟部水利署河川公共工程不當,造成民眾重大損失。
除了申請國賠,那瑪夏當地居民也對於重建速度緩慢,透別是聯外最重要的道路修建,質疑政府大小眼,不將災區民眾的需求當一回事。居民紛紛陳言表示,公路局蓋的便道,每逢下雨就被沖斷,手法粗糙,設計過程也不聽族人的意見。「我們是當地居民,河水來會暴漲到哪裡,我們都知道,但是工程師都認為自己學歷高,聽不進去我們的意見!」居民表示,道路緊貼著河床施工未架高,根本就有問題,而族人都知道的事情,政府卻不斷花大錢確保工程永續。黃智慧認為這是政府未將參與權與居民分享,未與原住民討論如何蓋路所導致的結果。
道路不通 延誤就醫
桃源區復興里長高華德表示,便道斷路不到3公里,明明是晴天也不來修復。高雄市原住民市議員伊斯坦大‧貝雅夫‧正福也說,只要是總統要巡視的道路,本來泥濘不堪,也能於隔日便鋪上柏油路,不解為何有如此差別待遇。
比一般人更歧視原住民
前一日總統馬英九盛讚屏東瑪家鄉禮納里永久屋「像在普羅旺斯、世外桃源」,也在此時發酵,多位當地市議員、區長、里長都搖頭表示粉飾太平。
布農族梅蘭部落人烏瑪芙表示,從桃源到梅山部落沿途只能走河床,即使沿路顛簸,「總比沒路好,下雨時連路都沒有了,每次知道要下雨都要打電話要留在部落的弟弟趕緊下山」。因為斷路,也曾發生病人需靠汽機車接駁,到了無路可走時,甚至必須靠族人扛著走下山。烏瑪芙說,這真的不是人過的日子,想到就難過。斷路也影響農產品運輸,梅子產季無法將梅子運下山,只能任其腐爛,而居民一年只靠這一次採收的收入。聽到總統形容永久屋為普羅旺斯,烏瑪芙表示痛心,「總統比一般人更歧視原住民。」
交通部:台20、21線可行性評估預計半年內完成報院
趙華興表示,交通部長毛治國所謂的不復建是說舊路難度太高不合適,公路總局已提出新路線的可行線評估,目前已送到交通部內審議,預計半年後完成報院程序,可望進行新路線修建。至於經費必須於路線核定通過才會確定,粗估台21線32億、台20線38億。
與會原民代表要求交通部承諾,不管道路復建需要多久時間,即使是5年內,都要確保會執行,而居民都願意接受這期間的不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