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6日 星期五

保育東方草鴞 繁殖育雛全都錄

2013年7月26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台灣貓頭鷹家族唯一築巢在草地上的東方草鴞,族群數量十分稀少。這幾年來在高雄鳥會社區保育巡守計畫下,記錄了繁殖育雛的全部過程,昨(25日)由高雄市野鳥學會召開的記者會,首度公開草鴞育雛畫面,揭開草鴞生活的神秘面紗。
台灣的草鴞王子報到!(圖片來源:高雄鳥會)
鏡頭中,草鴞爸媽為三餐努力覓食,一個晚上可帶回2~7隻嚙齒類動物餵食雛鳥,說是超級捕鼠器一點不為過!親鳥以空投方式擲給雛鳥,1個月大的雛鳥,張口就把老鼠吞食入口;2個月大時,反而懂得細嚼慢嚥,可以整整一個晚上都在進食。研究人員發現,有別於其他猛禽手足間搶食行為,草鴞手足用餐井然有序,研究人員大讚草鴞爸媽教子有方。
愛吃嚙齒類動物的草鴞,因此也是農藥使用的受害者。立委田秋堇表示,為了保育猛禽,曾與防檢局開會協商,要求使用農藥、滅鼠藥應避開繁殖育雛期。「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的保護傘,任何一種物種的滅絕,都會使這個保護鍊斷裂、出現破口,影響人類安全,保護草鴞其實是保護人類」他說,在最近一連串洪仲丘、大埔事件等令人哀傷的事件中,草鴞保育成為最令人欣喜的消息,並以「最美的心意」來形容草鴞研究團隊。
台灣猛禽會理事劉小如致詞。(圖片來源:高雄鳥會)台灣猛禽研究會理事劉小如則說,英國慶祝小王子誕生,台灣更是高興發現「草鴞王子」。台灣貓頭鷹家族成員各有其獨特性,在環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無法取代,也讓台灣生物多樣性更堅實。50年前人們還存有到處都看得到草鴞的印象,他期待透過棲地營造,讓草鴞恢復族群數。
身為保育主管機關代表,管立豪也信心滿滿的期許,透過社區力量整合的草鴞保育,能使草鴞的保育等級降低,「保育等級下降,代表物種族群穩定健全」。因已知繁殖育雛棲息地屬草生地,未來透過航照圖過濾出可能的棲地,再由研究人員進駐調查,節省時間加快研究速度。
話雖如此,不過缺乏保育基因的台灣社會,在開發、水泥建設思維下,保育名錄仍是物種救命丹。
除了滅鼠藥,棲地破壞、鳥網、捕獸鋏以及人為干擾是已知草鴞最大的生存威脅,全台數量約估不到100隻,田秋堇形容為陸地的白海豚。
高雄鳥會自2000年開始推動「生態據點紮根計畫」,與旗山溪洲社區居民組成保育巡守隊,進行生態調查、保育巡守、學校與社區保育宣導,並與林務局屏東林管處合作推動社區林業。2004年巡守過程意外在中寮山區發現瀕臨絕種的草鴞,從此展開一連串調查與保育行動。
今年春天,發現若干草鴞巢位,為了記錄草鴞育雛的過程,小組成員架設了太陽能光電板以及有線的兩個紅外線監視系統進行記錄,歷經2個月夜間拍攝,紀錄250小時草鴞育雛情形。高雄鳥會也將持續記錄,了解草鴞的個體行為。
2個月的小東方草鴞。(圖片來源:高雄鳥會)
這4隻草鴞已由屏東科技大學教授孫元勳研究團隊裝上發報器進行繫放,展開台灣甚至全球草鴞研究首航。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理事長林世忠表示,草鴞研究保育工作將持續保育宣導、舉辦論壇、學校教育;科學研究調查將發展棲地習性調查手冊,發展標準調查方法,讓遍布全國的鳥會志工協助調查通報。

東方草鴞小檔案

東方草鴞(Tyto longimembris)分布於東亞和澳洲,台灣為指名亞種(T.l. pithecops) (del Hoyo et al. 1999),屬於相當罕見的稀有留鳥。被列為國際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Ⅱ、我國野生動物保育法一級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東方草鴞由於晝伏夜 出,習性相當隱密而不為人所知;和其牠貓頭鷹最大的不同處是築巢在地面的草叢中,因而得名;心型的臉龐,猶如剖半的蘋果,又像猴子,因此叫「猴面鷹」之稱。(資料來源:高雄市野鳥學會)

※ 本文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合作刊登
【相關報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