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4日 星期四

跟著望鄉部落採集 傳統香料作物、樹豆漿打造微型文化產業

你不能不知道的採集林業魅力系列報導(上)


2018年1月3日南投訊,廖靜蕙報導
布農族因為善用食茱萸、山肉桂、山胡椒這類香料植物,在過去,讓獵人下山帶回來的野味,更形美味!現在,透過研究團隊與望鄉部落合作,以傳統香料作物研發產品,探索不傷及林木的採集林業可能性,讓部落發展微型文化產業的過程更具主體性。
馬告。攝影:許嘉綿

採集林業不傷林木 望鄉香料作物及樹豆漿出線

台灣森林生態系服務功能有多厲害?在林務局計畫支持下,由台大實驗林管處、高雄餐飲大學、林試所及布農望鄉部落共同合作,在林試所植物園組研究團隊三年陪伴下,繼挖掘布農豆類保種智慧,更進一步利用部落長期與山林相處的智慧、並因此保育的里山資本,開啟為部落量身打造的產業契機。

2017年12月29日 星期五

工程擾動地貌單一化 潮間帶僅大眼蟹獨占鰲頭

台新螃蟹研究合作25年 發表台灣螃蟹名錄800種

2017年12月29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四面環海的台灣,不管是泥灘、沙灘、珊瑚礁、藻礁等海岸,甚至是溪流、農田裡等,都可見螃蟹的蹤跡,螃蟹的多樣性令人驚豔。根據這個月台灣博物館出版的台灣螃蟹名錄,台灣已知螃蟹的種數高達800多種,約占全球已記錄螃蟹物種的1/10。
新版台灣螃蟹名錄是繼2001年、台博館首次發布的台灣螃蟹名錄,再度由新加坡學者黃衤冀麟(Dr. Peter Ng)、中興大學生命科學所教授施習德、台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副教授何平合和螃蟹研究專家王嘉祥,共同出版發表;特別的是,16日發表現場,聚集11位台灣、新加坡螃蟹研究學者,歡慶25年(1992~2017)來因螃蟹促成的合作關係,也為未來台灣螃蟹的研究擘劃藍圖和願景。
台灣與新加坡螃蟹學者合作25週年紀念留影。前排右起:王嘉祥、游祥平、 新加坡學者黃麒麟(Peter Ng) 。圖片來源:台灣博物館

歷經千辛萬苦  終建立台灣螃蟹名錄

發表於台博館學術刊物「專題論著第11輯」的第一版台灣螃蟹名錄,共發表560種,目前被引用次數已高達235次,深具學術價值,也說明其重要性。

2017年9月7日 星期四

為自己的果園圍上電圍網 獼猴不再來收成

本報2017年9月6日南投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雲林古坑草嶺地區甜柿即將採收,為了防範野生動物、保護收成,展開人猴大作戰。
靠山的果園,一天有幾個時段無預期地幾聲鞭炮聲響徹雲霄,旋即回歸寧靜,巨大的聲響警告獼猴、山豬一行,不要跨越界線進入人類照顧的果園!
現在則有更安靜的選擇,林務局與縣政府合作,選定當地一處靠近次生、原始林的果園,架設電牧器防猴網,猴子要進入果園之前,得先攀爬圍網。接近產季時通上電,會讓身體接觸正負電的猴子有輕微觸電的麻刺感,警告猴子遠離甜柿!

雲林古坑草嶺防猴網示範區電牧器。攝影:廖靜蕙
古坑鄉公所每年4~6月春筍產季,8~9月甜柿產季、10~12月椪柑產季,共三次,由林務局貼補人力,針對草嶺地區密集、趕猴防治猴害,各項法寶傾囊而出,最常用的就是鞭炮,以聲量取勝。

2017年1月25日 星期三

串聯西部海岸生態綠網 海岸林守護國土 林地不足考驗巧婦

2017年1月25日桃園訊,廖靜蕙報導
冬日的桃園大園草漯海岸,東北季風威力大到讓人站不穩。風機隨著風轉動發生嗡嗡聲,甚至沒有風聲來得大。雖然是最好的風場,同時也是最不利於植物生長的地方。日治時代就設定為飛砂保安林,歷經半世紀物換星移,如今重拾保安林任務,考驗著林務局以及新竹林管處的治理能力。

最好的風場,最不利的造林地,又因林帶幅不足更為艱困。攝影:廖靜蕙

造林之前先定沙 強風日曬鹽霧大考驗

儘管強風讓人站不住腳,甚至稱不上當地的強風,一群海岸造林專家受林務局邀請、聚集於此,提供造林建言。

2017年1月21日 星期六

我們談的里山,真的是里山嗎?

最近聽到某單位對里山倡議的發展提出不同意見,認為只要做不要說就好,因為里山倡議快變成新型態的詐騙手法了。的確,2017年要說台灣社會最夯的詞彙,「里山倡議」當仁不讓。不少政府部門暢談台灣里山,更有高達數十億的經費要「做里山」,但是我們談的里山真的是里山嗎?
「里山倡議」致力於維繫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願景。
「里山」在日本代表一個適合人居住、生活的地方,美好家園的所在。「里山倡議」致力於維繫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願景,這是長久來,人類鍛鍊出來的知識與智慧,更攸關人類永續發展的關鍵。

2017年1月10日 星期二

劇毒性加保扶禁用生效 推友善環境農法防鳥害

高濃度加保扶禁令回顧

2017年1月10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經過2年多來的公告,從今年元旦開始,「40.64%加保扶水懸劑」、「44%加保扶水懸劑」、「37.5%加保扶水溶性袋裝可濕性粉劑」及「24%納乃得溶液」等四種劇毒農藥產品,正式禁止販售使用,從此告別台灣社會。雖然它們不但危及製造者及操作者,更可能影響公共安全,然而這項禁令卻是在保育團體積極倡議下完成。

誤用加保扶 連累黑鳶

俗稱老鷹的黑鳶,有撿食腐肉的習性,1970年代前是農村、平原常見的猛禽,1980年代前後突然大量消失,短短數十年間就從普遍可見變成瀕臨滅絕。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於2012年從發現的兩隻中毒黑鳶體內,驗出加保扶,首度揭開農民毒殺面貌,加保扶是最常用的一種,雖然黑鳶不是毒殺的目標,卻因因撿拾死鳥間接中毒死亡。

2016年12月30日 星期五

【哨兵之歌】避冬好去處 走訪小琉球人文風景 讓潮間帶喘口氣

冬日的小琉球氣候依舊和煦,一早出門,戶外穿著薄長衣,仍讓陽光微微逼出汗。騎著機車環島漫遊,不時遇到三五成群或倆倆成雙的遊客,錯身而過。旅店的員工說,這個季節是淡季,旅客明顯的少,卻舒服得讓人流連忘返。
環島公路隨時都可以停下來觀賞海岸線,一些地方也設置涼亭、賞景台,機車停在一邊就可以靠近海岸眺望,或坐下來休息。
溫暖的氣候,即使是冬日,仍吸引不少從本島遊客前來浮潛或航行獨木舟,懸崖上垂釣,騎單車、機車,甚至步行的人不在少數,尤其這個季節屬於旅遊淡季,沒有絡繹不絕的遊客無論街道或海邊更是舒服。

面向大海垂釣的人。攝影:廖靜蕙

杉福漁港準備下海的獨木舟。攝影:廖靜蕙

迷路在小村 一窺琉球風情

小琉球正確的稱呼是琉球嶼,位於高屏溪口之西南側,面積6.8平方公里、人口約1萬2千多人。遊客通常在碼頭就能租到機車、電動腳踏車,接著帶著行李前往民宿或直接展開環島之旅。

2016年12月18日 星期日

成立國家自然公園好不好? 美濃居民:從長計議、先感受好處再說!

2016年12月19日高雄訊,廖靜蕙報導
濃山林怎樣保護最好?2013年由美濃愛鄉協進會發起全國連署,倡議劃設國家自然公園,這幾年在當地引發不同看法。16日壽山處再度召開民眾溝通座談會,美濃居民溫仲良細說從頭,原期待國家自然公園能為鄉村地區的發展開創格局,也得到共識;但在意見溝通不足下急著送案,使得地方上意見分歧。
他建議從長計議,先讓民眾感受保育的好處,再談成立國家自然公園。

黃蝶翠谷雙溪母樹林,保有重要的熱帶雨林種原。圖文:廖靜蕙

溫仲良:讓居民有感、有共識再評估

濃農村田野學會常務理事溫仲良表示,地方上一開始賦予國家自然公園相當大的期望,期以國家公園分區管理的模式,落實保育、區域土地發展的願景,為鄉村、非都市土地的發展尋找出路。這件事情絕非一蹴可及,過程中,讓居民慢慢理解,等待時機成熟,水到渠成再談劃設國家自然公園,並讓美濃成為鄉村發展的模範。

2016年12月14日 星期三

讓農業成為有故事的產業! 花蓮場加入IPSI不忘有機初衷

2016年12月14日花蓮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今年7月,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成功加入IPSI,成為台灣第一個加入的政府部門會員,他們所發表「水田生物多樣性新指標-綠色保育創新價值」個案研究,獲得IPSI秘書處肯定,視為撰寫模範,是各會員參考範本。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1985年就開始推有機農業,場長黃鵬表示,友善環境的有機、生態農業必須照顧農民生計,更要放大格局關懷環境,勿忘初衷。

比有機更進一步 農改場推有機不忘初衷

提到花蓮農改場加入IPSI(國際里山倡議夥伴關係網絡,The 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 for the Satoyama Initiative)並非一蹴而成,而是經過多年的認識之後做成的決定。黃鵬說,2011年場裡即邀請東華大學李光中教授講解里山倡議的精神,慢慢讓場裡同仁熟悉。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場長黃鵬去年在國際研討會致詞。圖片來源:花蓮農改場
去(2015)年花蓮場更舉辦「生態農業與里山倡議國際研討會」,邀請日本里山倡議秘書處的人前來,這些國際專家鼓勵花蓮場加入里山倡議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