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8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2010/5/19 10:00編者更正】截稿後,根據台灣蝴蝶保育學會提出最新消息指出,該會已證實文中小紫斑蝶標放位置正確為「桃園大溪的金面山」,而非台北內湖金面山,特此更正。雖然標放地點有所更正,文中關於蝴蝶遷移的推測不變。蝶會也指出,標放研究需要民眾協助,呼籲民眾在野外賞蝶時,若觀察到標放的蝴蝶,可隨時通報蝶會,以利研究者取得更完整的資料。
斑蝶密碼再獲一筆紀錄,日前民眾於二高關西休息站尋獲一隻標記的紫斑蝶,證實為台灣蝴蝶學會志工4月13日從內湖標放的小紫斑蝶,然而這個發現,是否有助於拼湊出蝴蝶遷移的完整面貌?
蝶會秘書長洪素年表示5月梅雨季,是越冬世代斑蝶(10、11月成蝶,活過冬季到隔年4、5月之蝴蝶稱之,斑蝶最為明顯)生命的尾聲,野外能見到的越冬個體日漸減少,標記再捕獲的機率也隨之降低。然而,本月7日卻從關西休息站傳來好消息,民眾胡其偉夫婦在休息站後方隨意散步賞花之際,看到眾多蝴蝶吸食花蜜,其中一隻翅膀上竟然有著「密碼」,好奇之下將蝴蝶拍攝下來,並將照片寄給蝶會「解碼」。
台灣蝴蝶學會秘書長洪素年轉述,「US413T7」標放之前,觀察結論為已羽化一段時間,應為去年秋季成蝶。
小紫斑蝶是台灣產4種紫斑蝶中體型最小的一種,卻是南部越冬斑蝶群聚中數量最多的成員,幼蟲的寄主植物是桑科的盤龍木,這種木質藤本植物在台灣南部有著龐大的族群。
義守大學助理教授趙仁方表示,台灣的斑蝶雖然不分種類群聚越冬,但每一種的習性其實是各有特色。小紫斑蝶體型小,不能飛很遠,春天紫斑蝶南移,常見小紫斑蝶的蹤影;再加上環境耐受力高,在北部也能發現小紫斑蝶。
趙仁方說,小紫斑蝶的寄主植物盤龍木主要分布於南部地區,北部數量不多,這隻「US413T7」小紫斑蝶之所以南下,也許正是為了往南尋覓寄主植物,抓住最後的交配繁殖機會。
長期推動斑蝶標放的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副教授陳建志則有不同解讀。陳建志表示蝴蝶移動的模式,尚無定論。他認為斑蝶遷移未必是必然的結果,可能是偶然造成的,也不必然出於蝴蝶的意志;牠們可能隨著風、地形、氣候以及環境因素而移動。
此次標記小紫斑蝶的現身,陳建志認為可能是這隻小紫斑蝶一直都在大溪;或小紫斑蝶到南部過冬,北上後才被抓到標記。陳建志認為前者的可能性較大,但詳情如何,必須收集更多資訊才能下定論。他提出活動範圍(home range)的概念,有可能半個台灣都是紫斑蝶的家,因此,「從浴室到廚房,你會說是遷移嗎?」
紫斑蝶標記是為了研究其移動行為,洪素年說大多數民眾知道有青斑蝶標記,卻不熟悉紫斑蝶也有標記。她邀請民眾多注意身邊的蝴蝶,或許也能找到蝴蝶密碼。
怎麼看標記號碼?
以「US413T7」為例,前兩碼英文字是標放者的名字英文縮寫喔!US就代表謝昀樹,「413」代表日期,T是台灣蝴蝶保育學會的代碼。目前台灣蝴蝶標放的單位還有:台灣紫斑蝶生態保育協會、趙仁方團隊、陳建志團隊等。最後一碼為流水號,7代表4月13日標放的第7隻蝴蝶。有些團隊可能一天就標放上千隻,也可能沒有流水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