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2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凱達格蘭族後裔、台灣原住民文化聯盟林勝義痛批,已有在地社區發展有機農法,建構出有機家園,但由於土地編定為公園,飽受徵地威脅之苦。
內政部提出的「變更東北角海岸(含大溪海岸及頭城濱海)風景特定區計畫(第三次通盤檢討)」,影響範圍包含新北市瑞芳區、貢寮區以及宜蘭縣頭城鄉,其中以貢寮區影響居民人數、面積最大。此次計畫僅開放新北市貢寮區4筆、宜蘭縣頭城鎮1筆財團的土地變更案。對於居民幾年來提出的100多件屋舍變更陳情案,完全未通過,讓貢寮人忍無可忍,痛批為財團量身訂做。
台灣東北角協合聯盟吳春蓉說,政府覬覦東北角土地,以諸多政令,撒下天羅地網逼居民遷移。先是庶民方案、接著是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第699、732次會議,再下限建令(後因前台北縣長周錫瑋撤案未公告),現在3通檢又只開放財團的土地變更案。當地光是一條從福隆到宜蘭石城的自行車道就要拆除海邊24棟房舍,吳春蓉質疑,土地區分的標準為何?
林勝義說,政府應給貢寮人公道,東北角歷經3次通盤檢討,被凌虐的支離破碎。人民翻修房舍皆不允,只要政府部門所需,即以建築法第8條任意使用,交通部觀光局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及分設服務區、海巡署辦公室都蓋得又大又豪華,卻任由東北角居民土地被徵收、房舍被拆除。林勝義批,這不是屬於庶民的經濟,是約束人民生存的「束」民經濟。
林勝義表示,貢寮區民要一個能永續發展的生活,例如當地的龜壽社區是凱達格蘭族的聚落,多年來已一步步發展出有機社區與有機農法,政府原可協助其聚落更新,卻將之列為公園綠地用地,讓居民飽受徵地威脅而發展受限。
林勝義說,政府應協助當地居民房舍家屋的修建與更新,說明東北角土地區分之標準以及法源依據。居民要求解除限建、禁建,但並不反對合理的規範。林勝義說,政府仍須以整體考量進行規範,例如天際線多高、保留地景、海岸線、提供家屋形式等,共同維護東北角秀麗的山河以及營造永續的生活環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