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5日花蓮訊,廖靜蕙報導
連日來的雨水預告著秀姑巒溪豐水期到來,一年中最適合泛舟的季節正是此時。除了消暑、挑戰體能,現在到秀姑巒溪泛舟多了一項新選擇,奇美部落經營的泛舟公司正式啟航,達達鹿順流而下,讓旅人一邊泛舟,一面解讀海岸山脈、秀姑巒溪與奇美部落數百年來的共生的密碼。
順流而下 仰望群山
隨著國民旅遊發達,每年夏天吸引上千人前往秀姑巒溪泛舟,對一般遊客或許是尋找刺激、新鮮、獵奇,在生命記錄中多了一項泛舟的紀錄,不過即使把秀姑巒溪走一遍,很少人了解這條溪曾如何孕育了一個重要的文化。奇美部落經過1年的討論籌畫,在今年泛舟季推出「奇美水上思路:Tatadok(達達鹿)之旅」,讓到秀姑巒溪泛舟的民眾多一項選擇。
早在地質學家證實秀姑巒溪因河川襲奪,切穿了海岸山脈,搶奪了花蓮溪上游,由原本的小溪流,匯聚成現在的秀姑巒溪,奇美部落早已流傳著一則神話,奇美部落的祖先為了追一條大鰻魚,一路追到出海口,將原本是小溪的秀姑巒溪撐大了。
在神話中道出,奇美部落的發展與秀姑巒溪密切的關係。Tatadok是阿美語是「順流而下」的意思,隨著走走停停的行程,讓部落族人帶著遊客穿過時光隧道,訴說秀姑巒溪沿岸,海岸山脈以及奇美部落的古老故事的行腳。
秀姑巒溪的曲折奇美人最知道
早期奇美族人利用竹筏和木船充當往返於秀姑巒溪兩岸的接駁工具,直到1986年瑞港公路開通。此外,部落在交通不便的年代,曾共同擁有一艘大船,又因奇美在下游,瑞穗在上游,所以大船必須靠人力拉縴到瑞穗。逆著陡峭壯闊的秀姑巒溪,從奇美拉船到瑞穗,是一段辛苦而危險的過程。
「以前人拉縴是不穿衣服的,因為酷熱、勞力,現在一般人可能覺得赤裸很不體面,族人也已無法感受得到,不過如果能重現這個場景,或許能讓族人了解先人的辛苦以及智慧。」通過奇美橋時,橡皮艇解說員也是部落族人如此期許著。
由於這樣的歷史背景,奇美族人很懂得秀姑巒溪的水路,哪裡有漩渦、哪邊有暗流、哪邊的急流要怎麼走,摸得一清二楚。
兩岸故事說不盡
奇美部落的秘密生活也隱藏在兩岸中,在達達鹿中揭曉。奇美部落與德武部落的界碑、預告澇旱的氣象石,峭壁上的岩洞,是日治時代奇美部落Kakitaan(族長)藏稻穀的地方、過去族人穿梭在山與谷之間走出來的步道、歷史上「奇美事件」古道的遺跡,看到棕沙燕在垂直的沙壁上蓋公寓,還有看到山羌、水鳥的腳印,猴子在峭壁上打招呼。
至今秀姑巒溪仍提供豐盛的魚蝦,族人也維持著傳統的捕捉方式,讓河川裡的生命生生不息。溪裡有高身鯝魚、何氏棘魞、鱸鰻等原生淡水魚,偶爾也有從海裡來的烏魚。捕蝦籠、抓鱸鰻、鯝魚的定置網,供應族人豐富的飲食。
泛舟之餘,也安排遊客在途中上岸,體驗野炊樂趣。現抓的魚蝦,以檳榔葉鞘做成的簡易鍋具,再以事先烤熱的石頭,放進放滿水的鍋具中,讓水滾燙之後,放入現捕的魚蝦,補充旅途中的能量,也了解奇美族人的智慧,在野地中簡單的器具,就能吃飽。
到達部落之後,享受簡單的風味餐,使用當地食材做成具巧思的料理,先飽足視覺,再滿足味蕾,直到填飽肚腹。
活化傳統文化創造產業
奇美部落族人對秀姑巒溪的情感,無論是盡情投入秀姑巒溪的懷抱中,聽海岸山脈的呢喃,或讓陽光輕拂過臉龐,都將透過達達鹿之旅傳遞給旅人。
奇美部落文化發展協會表示,這幾年部落營造大多依賴跟政府申請經費,有感於部落永續發展的重要性,讓部落成為年輕一輩可發展、文化可傳承之地,持續著「活的博物館」,就必須自己有能力發展出經濟規模。
奇美已投入8年部落營造,發展出完善的部落文化深度體驗之旅,現在更趁著泛舟季,經營屬於奇美部落的泛舟公司,鎖定喜愛部落文化的小眾族群,將遊客當朋友招待,泛舟之餘,沿著秀姑巒溪兼談文化,這些自然環境也是千年來祖先一路傳承下來的知識所教導、保育得來的成果。部落也能從泛舟服務中,行銷自己部落文化,讓文化具有經濟產值。
部落有14位合格的救生員,並取得開放水域救生執照,卻都在其他公司服務,過去也都只服務泛舟的遊客。此時正好可以結合泛舟公司的經營,打拼出自己的品牌。
「奇美水上思路:Tatadok(達達鹿)之旅」採團體預約制,6人以上即可,每艘快艇可搭載6個人,配置1位解說員。遊客可選擇一天以及二天一夜行程,費用分別為每人1500元、2500元。奇美部落文化發展協會建議7歲以上、65歲以下的朋友參加。
【相關報導】無毒紅豆打開知名度 奇美部落接續打造綠實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