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0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去(2012)年8月天秤颱風對綠島、蘭嶼兩離島造成重創,為此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展開一連串復建工程,為了其中3項道路工程修建所需,台東縣政府與蘭嶼鄉公所在東清村勵德班興建的預拌型混凝土臨時設備,在缺乏與族人溝通下,族人憂心破壞現有的蘭嶼農地、灌溉系統,因此籌組東清村反混凝土預拌廠自救會,今(20)日下午將召開記者會控訴不當工程。
自救會要求立即暫停一切工程行為,與東清村民溝通;輔導現有蘭嶼島上預拌廠取得合法執照,停止在東清村勵德班興建混凝土預拌廠。據現場居民表示,從台東調派警力以及預拌廠所需的設備,正朝著工地前進,現場近上百名居民以肉身擋路,阻止工程進行。
位於蘭嶼東岸的東清村,世居著達悟人,因東清灣的美麗景緻以及蘭嶼第一道曙光而聞名。台東縣政府卻打著災後重建工程的名號,進行一連串的水泥化,讓部落族人擔心,蘭嶼即將變色。
「蘭嶼只有48平方公里,還要蓋600平方公尺的混凝土預拌廠,蘭嶼整個都水泥化了!」自救會發言人張海嶼牧師忍不住怒吼。更稀奇的是,這是蘭嶼第四座預拌廠。蘭嶼鄉公所公告表示,為了「蘭嶼通勤觀光自行車道改善計劃案」、「蘭嶼鄉東80線雙獅岩前路面改善工程」以及「蘭嶼環島景觀廊道改善計劃等地方鄉政重大復建工程」,以「原住民保留地東清段7號地」設置工地型臨時預拌混凝土廠,提供廠商無償使用,鄉公所表示,依1970年土地清查資料,此地為國有地。
鄉公所表示,本案土地離東清部落還有一段的距離、用地周邊没有種植農作物,村民的生活與農作物均不會受到影響。
「反對使用國有土地一詞,還沒有中華民國前,我們的祖先已經在這裡居住好幾代,這是我們的傳統領域!」張海嶼對於鄉公所將此地視為荒廢地,甚感不滿。他說,這裡原來會長茅草,沒有耕種、使用這塊土地,就是要讓茅草自然成長,因為這是達悟人蓋房子所需要的材料。林務局視為荒蕪而改變成苗圃,茅草消失了;林務局之後任其荒廢,居民才開始耕種。
張海嶼指出,這裡不但有人耕種,不到300公尺距離就有住戶,一旦興建預拌廠(設備),飛揚的泥沙塵土、卡車聲、落塵,將使當地毀於一旦。「這裡是傳統領域,絕對不容許被破壞!」
自救會指出,根據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第23條,任何在原住民保留地上做任何公共設施,都應該經由原住民保留地土地權利審查委員會的審查核可後才能動工。
以臨時設備破壞傳統領域
依據公共工程委員會認定,此混凝土預拌廠為一預拌型設備、施工中的設備、臨時性質,甚至不該稱為「廠」;這是為了公共工程而存在,工程驗收時包括必須拆除預拌設備。
台東縣政府以蘭嶼尚無合法之預拌混凝土廠,無法提供公共工程施工規範所定訂之相關規定,而准予設置工地型臨時預拌混凝土廠,並請鄉公所協助提供設置地點。
依據「公共工程工地型預拌混凝土設備設置及拆除管理要點」第二點,工地附近適當運輸距離內無足夠合法預拌混凝土廠或產品無法滿足工程需求者,得允許廠商於公共工程工地設置工地型預拌混凝土設備。雖然位址仍屬工區內,但是鄉公所以「公共設施」為名,無償提供國有地,進一步讓臨時設備破壞傳統領域,似乎需要商榷。
另外,蘭嶼鄉原有3家預拌廠,其中一家已經休業,兩家仍營運中。居民質疑何以不輔導當地既有預拌廠,而需興建第4座臨時預拌設備。台東縣政府工程處土木科承辦人員表示,公共工程委員會要求一定要使用合法業者,生產的混凝土也必須符合標準。據知,若輔導兩家業者能提供合格的資材,約需1-2年時間,對於重建工程緩不濟急。
天秤颱風重建工程 野溪整治6712萬
蘭嶼在天秤颱風災後引入了一連串失當的災後重建工程,進入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災後復建工程經費審議及執行資訊系統點選「查詢統計」,再進入「災後復建案件查詢」,在「請選擇颱風」處勾選2012年項下的「101年8月蘭嶼綠島重建專案」,縣市處勾選台東縣,「請選擇工程類別」處選擇「全部」,並且在「鄉鎮市」填入蘭嶼鄉,就會列出一連串工程名稱,總共24項工程,審議建議經費合計1億6536萬元。
其中5項水土保持工程(椰油1號橋野溪復建工程、漁人紅頭舊橋復建工程、紅頭野溪復建工程、東清野溪堤防復建工程、朗島自來水廠旁護岸復建工程)編列6,712萬元預算,在48平方公里的蘭嶼島整治野溪、土石流。
【系列報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