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6日 星期一

【牛專題】科學‧牧場牛的故事

作者:廖靜蕙
牧場的牛。(圖片來源:環景網)嘿,你是否曾在週末假日帶著家中的兒童,到過牧場看草場上一群群漫步吃草的牛,感覺賞心悅目;特別是看到剛學步的小牛,甚至期待抓一把草餵食牠們,口中喃喃唸著:「好可愛喔!」但是你知不知道這群牛可能不久後就成了你餐桌上的食物,而小牛可能是剛滿月正可愛,吸引遊客的目光、用來當乳牛的我以及我的族類?現在讓我來告訴你「牧場上的牛」,我們的故事吧!
我是一頭荷蘭牛(Holstein),而且是頭母牛。我的家鄉在荷蘭北部,可是你現在在台灣也看得到我,因為人類要我的奶,便把我改造成產乳動物,並且稱我為「乳牛」(dairy cow),其實沒有任何牛生來就能盛產牛奶的。雖然我們並不喜歡在炎熱的地方生活,在台灣卻有11萬頭我的同類。根據統計,一頭600公斤的母牛每年能產生6000公升以上的奶與一隻40公斤的小牛,持續約三年的時間;而養一隻閹肉牛,卻需要1.5年才能產生350公斤的肉。我們的辛勞或付出可想而知。
我出生幾小時內就永遠無法再與我母親在一起,牧場為了讓我媽媽能專心替你們產奶,我只好當孤兒;我們都是女生,並不是沒有兄弟,而是因為我的兄弟不受酪農歡迎,出生後大多面臨撲殺或當成閹牛、小牛肉飼養。在牧場上,我看不到我的父親,牠們可能在美國、澳洲、加拿大,酪農養牠們只為取精液,然後運送到台灣,透過人工授精的方法讓我的母親懷孕。聽說這樣的優點在於農民不必飼養公牛,而且能夠保證生產出來的小牛質量良好。

當我1歲3個月時就被強迫成為「牛媽媽」了,我必須先懷孕280天,等小牛出生後我開始產奶。在一開始的6個星期中奶量不斷提高,一直到每日25至60公升,然後不斷下降,直到下一個小牛出生。這過程,我每天必須撐著龐大的身軀,任乳房將我往下拉,幾乎讓我站不起身,因此我大部分時間寧可臥著休息。每天都有冰冷的機器吸附在我的乳頭上,早晚各一次,將我身上的奶吸走。不曉得人類的母親生完小孩是不是也是這樣處理身上的奶品。
我在牧場吃的是含有高蛋白、高鈣、高澱粉的「精料(或稱TMR)」,這是由進口燕麥、飼料玉米、黃豆粕、酒糟、或粒狀飼料(非法者可能使用以動物殘骸絞碎的肉骨粉添加)的混合物,這讓我們在「育成期」長得很快、產奶量增加,比一般狀態增加10倍的產奶量。牧場養我是為了要賣我的奶賺錢,因此他們會盡可能讓我有最多的奶可搾,所以我開始可以懷孕之後,他們每年都對我人工受精以確保我每年都會生小孩、都有9個月的奶可搾。
一般我大概只能生2、3胎,對牧場就失去利用價值了。到這時候,通常我就成了論斤計算的肉牛,如果我還有力氣站立,或許會被繼續養肥,如果是已經倒地不起的母牛、不孕或產奶量太低的姊妹,都馬上賣掉立即載去宰殺;而當我被養肥之後,也一樣成為屠宰場的一塊大牛肉。
我的兒子與人類的一樣,不會產生奶,牧場處理我兒子的方式有很多種。常見的作法是直接把他們殺了,或閹掉(以抑制性功能發展,增加飼料轉換成肉的量)。在西方,還會將我們的兒子抓去專養小公牛的地方,把他們囚禁在無法轉身的木條籠內,以缺鐵質的食物餵他們,一個月後殺了做成一種肉色特殊的「小牛肉」(veal),並把他們的皮毛做成軟墊。
為了牛奶,我的族類前仆後繼,努力在異鄉生產牛奶和後代。到底一個人一生需要多少牛奶才能維持生命?牛奶對人類真的這麼不可替代嗎?在那一片美麗的草原上,人與牛短暫的交會之後,人類懷抱著浪漫的想法繼續喝牛奶,而我卻註定不斷生產、被吸走乳汁的命運。聽這些故事之後,你還認為點綴草原的小牛是你想像的樣子嗎?
參考資料: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