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26線穿越墾丁國家公園幾個路段,每逢母蟹降海釋卵期,造成傷亡無數。為了減少陸蟹路殺死亡,公路總局在聽取學者專家意見後,擬優先減少陸蟹降海阻礙,第一步就是排水溝加蓋,並改變幾個路段的護欄具透空性。至於一向被工程單位奉為圭臬的生態廊道,學者調查研究指出無助陸蟹,反而增加路殺(road kill),因此不考慮施作。
未經謹慎評估的道路開發,常常造成生態極大的傷害,過去墾丁地區為風景區,以觀光為導向,開了筆直寬敞的道路,方便遊覽,棲地切割的效應至今仍無法衡量,但每年陸蟹降海釋卵期間,支離破碎的屍身,怵目驚心。雖然墾丁國家公園的成立,以保育的核心價值促成環境與社會的永續,但已形成的傷害,則需仰賴跨域治理,謀求解方。
台26線路殺排行榜 港口段:45天死7653隻
依據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提出的資料指出,陸蟹的路殺現象遍佈區範圍內各道路,尤以台26線香蕉灣路段39.4~39.6k、台26線砂島路段40.95~41.3k以及林試所港口工作站至佳樂水售票亭之間(港口路段)最為嚴重。
陸蟹研究專家劉烘昌指出,台26線砂島路段短短350公尺最嚴重,其中又以印痕仿相手蟹、毛足圓軸蟹以及平常看不到的椰子蟹囊括前3名。前(2011)年研究團隊在綠島環島公路持續45天調查,2600多隻動物遭路殺,其中陸蟹約11種,佔2400隻之多;去(2012)年研究團隊再到港口路段調查,2.1公里路段45天壓死陸蟹7653隻,以小型陸蟹居多,其中奧氏後相手蟹6319隻居冠,其次是中型仿相手蟹775隻。
死亡時間幾乎集中於農曆每月26~28日「降海釋幼」(雌蟹於海中釋放幼蟲的行為)高峰,遇到遊客人數多時,死亡機率更高。
為此,墾管處祭出幾項做法,包括陸蟹產卵季車道由4線道縮減為2線道的安全管制,並護送抱卵母蟹降海。在棲地復育方面,除了增加陸蟹棲地,也增加海岸林生物多樣性,清通陸蟹幼蟹上溯水路以及在砂島賽車場後引水漫流等改善措施。
此外,墾管處也在沿路設立陸蟹告示牌,提醒車輛減速,並辦理陸蟹保育教師研習,培育保育種子、校園社區陸蟹保育宣導以及企業責任護蟹行動。
生態廊道行不通
至於常被工程單位用以事後補償的生態廊道是不是解決良方?劉烘昌指出,綠島是唯一有陸蟹廊道的地方,無論是人權園區或燈塔涵洞式廊道,都證明無法協助陸蟹,反而增加陸蟹阻礙。
綠島人權園區的「引導措施」,因為下雨土石沖刷而將之填滿,已經沒有功能。尚可發揮功能的是綠島燈塔地下兩個涵管,為此還設了200公尺阻隔措施,不讓路蟹上到路面,然而效果卻不好。原本1分鐘可通過馬路,卻要花48分鐘,因為陸蟹的導航系統告訴牠,海就在阻隔系統的後面,因此想盡辦法要翻越阻隔設施,如此增加40、50倍時間。廊道無法指引陸蟹,反而讓牠們困在道路、無從閃躲,增加路殺機會。
劉烘昌也舉世界上現有的陸蟹廊道為例,日本琉球當地學者表示使用率不好,而澳洲聖誕島的廊道有兩種,天橋式使用率高,這與紅地蟹白天活動有關,但台灣陸蟹都是晚上活動,並不適合;此外還有30多座地下涵洞,每隔100公尺就設一個,但陸蟹並不使用。
劉烘昌從這些現象得出,陸蟹遭遇的路殺很嚴重,但是廊道無法解決問題,反而讓問題更嚴重。「目前尚無能力設計出幫助陸蟹的廊道,廊道施作基本上是白花錢做白工,還會增加陸蟹的傷亡」。
港口路段奧氏仿相手蟹族群縮減中
不過劉烘昌仍指出轉機,目前陸蟹繁殖期、地點以及繁殖行為都已調查出相關資料,因此台26線在適當的時間、地點透過人力就可以協助解決陸蟹降海釋幼。至於工程改善空間,不應侷限在設廊道,而是朝向減低陸蟹降海釋幼的障礙。
道路兩邊的排水溝以及護欄,形成的阻隔效應在港口溪路段特別明顯。劉烘昌說,港口路段7~10月每天可能看到成千抱卵的奧氏仿相手蟹母蟹從社區口出發,遇到路邊排水溝的阻礙,必須花費更大的心力才能上到馬路;過了馬路,對面還有排水溝、水泥花壇,上千隻母蟹就卡在這邊,從凌晨4、5點拖到天亮,研究人員尚未看到成功抵達海邊釋幼的母蟹。
此地可能是奧氏仿相手蟹第二大棲息地,去年整個族群數量變得非常少,與嚴重路殺和反覆繁殖失敗有關。劉烘昌說,這裡無法以廊道解決路殺,但路邊排水溝和護欄卻是解決的契機。
水溝加蓋、護欄透空有轉機
行政院永續會委員賴榮孝則舉荒野新竹分會在大山背護梭德氏赤蛙為例,逢繁殖期間都派志工協助護青蛙過馬路,梭德氏赤蛙碰到的困難也是護欄,但在民間與政府的努力下,改善成仿木頭式有空隙的柵欄。「墾丁國家公園是否可更積極,短期內就排水溝、障礙排除減少,若不趕緊做的話,可能有些物種會受影響,等到做好了已經沒有物種可保護了!」
墾管處副處長李登志建議,U型排水溝和紐澤西護欄若不影響交通可優先拆除,減少陸蟹的阻礙。賴榮孝也提出在幾處高路殺路段公路改以高架方式施作。公路總局第三養工處副處長林清洲則認為,高架道路須召開公聽會與居民溝通,墾丁遊客多腹地少不容往外擴張,高架之後,恐怕會影響居民生計。
台26線陸蟹紀事
根據2010年學者研究,陸蟹生物多樣性熱點區為香蕉灣海岸林、港口溪河口、溪子口至出風鼻間及後灣。其中,遭台26線切割的香蕉灣,陸蟹多樣性居園區內最高,共5科23種;港口溪河口7科22 種居第二。
陸蟹事典:
- 香蕉灣是三種大型陸蟹:紫地蟹、毛足圓軸蟹及圓形圓軸蟹,最大族群所在地。
- 陸蟹總族群數量最大的地點:港口溪河口樣區的。
- 降海釋幼族群以奧氏後相手蟹最龐大。
墾丁陸蟹生存威脅:
- 棲地破壞
- 香蕉灣海岸林內陸的廢耕農地在近年陸續恢復耕種。
- 砂島附近地區陸續開發旅館。
- 港口溪河口附近則進行樹木的砍伐,許多海岸林投灌叢遭到焚燬或重機械破壞。
- 台26線在太平洋海岸路段路邊的林投灌叢近年受到持續性的破壞。
- 路殺
- 道路興建將原先陸蟹棲地切割,大量車潮。
- 也使抱卵母蟹降海過程中因路殺死亡。
- 人為捕捉
- 1998與1999年的大規模人為捕捉結果,導致毛足圓軸蟹等大型陸蟹的族群數量銳減。
- 黃灰澤蟹、中型仿相手蟹及寄居蟹遭捕捉販賣為水族寵物。
- 龍磐、後灣及香蕉灣地區仍有發現捕捉大型陸蟹食用。
- 環境氣候變遷
- 強烈颱風。
- 強烈西南風帶來的鹽霧。
- 天然災難使海岸林的鬱密程度大為降低,陽光直接照射海岸林下地表,使林下濕度降低,不利陸蟹的存活。(以上資料來源: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簡報)
降海釋幼:
是指母蟹為了到海邊釋放幼蟲所展開的旅程。陸蟹顧名思義是指 生活在陸地上的蟹類,廣義的陸蟹定義涵蓋所有能在陸地上維持一定活力的蟹類。大多數陸蟹的繁殖方式與海洋蟹類相同,產下小而量多的卵附著在母蟹的附肢剛毛 上,經胚胎發育孵化出浮游生性的蚤狀幼蟲(zoea),因此母蟹需要在海水中釋放剛孵化之幼蟲。
【相關報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