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6日 星期六

讓漁民有魚可討 影像展為海洋永續請命

2013年10月26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綠色和平今(26)日起至11月3日,在誠品敦南店展出「討海人:世界漁人群像」攝影展,共展出60幅照片,忠實呈現英國、印尼、泰國、菲律賓以及台灣等地的漁民工作與生活,免費開放民眾參觀。
攝影師鏡頭下捕捉東港漁民的神韻。(攝影:Paul Hilton,台灣綠色和平組織提供)

討海人艱辛看得到

台灣綠色和平組織指出,台灣雖然四面環海,遠洋漁業強盛,但一般民眾對海洋的認識卻非常有限。今年從黑鮪季、廣大興漁船事件、到許許多多被扣留、失聯、遇害的漁船,台灣民眾逐漸開始認識討海的艱辛。

馮家強說,無論是香港或台灣,生活於都市的民眾,享受漁人捕魚的成果,卻不了解海洋、漁業,以及討海人的艱難處境,透過攝影展,不只能讓民眾了解漁人不為人知的艱辛,也能促使政府與產業開始推廣對環境友善的永續漁法。

漁民最期待有魚可捕

漁業署長沙志一於開幕茶會上看展,由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顏寧導覽。綠色和平走訪各地,發現漁民最關心的問題還是未來是否有魚可捕。海洋專案主任顏寧指出,台灣捕撈實力驚人,影響全球海洋資源能否永續。政府應該在區域漁業組織會議中,積極支持保育方案,才能讓台灣漁業長長久久。
全球要求永續漁法的呼聲越來越高。並不是不能吃鮪魚,只是面對鮪魚族群急遽萎縮,是不是也該反省使用永續魚法,讓鮪魚成長的速度能等於或大於被捕捉的速度。
台灣為世界遠洋漁業強權,延繩釣漁船數量稱霸中西太平洋,延繩釣捕撈量也是全球最高。換算成數據,每3片生魚片中就有1片來自台灣漁船。作為鮪魚重要漁場中西太平洋,4種主要鮪魚中已有大目鮪、黃鰭鮪、長鰭鮪被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入紅皮書中,台灣漁業能不能永續經營,讓下一代有魚可捕、有魚可吃,是迫切的課題。
昨(24日)開幕茶會中,包括立委邱文彥、漁業署長沙志一都出席參加。沙志一強調,有好的海洋環境才有好的漁業,漁業署陸續進行鰻魚、螃蟹捕撈等限制,這些改變都必須基於讓漁民能生存的前提下進行。

綠島鰹竿釣永續卻無以為繼

會中放映5分鐘短片,記述綠島傳統鰹竿釣捕捉鰹魚的過程,強調一支竿、一根繩,透過熟練的技術,一隻一隻釣起鰹魚,沒有混獲、不會捕獲還沒長大的幼魚或非目標物種,是一種對環境友善的漁法。然而工業化大規模的捕撈使得海洋資源減少,破壞海洋生態系的健康,許多漁民已不再從事漁業。
日治時代傳入的鰹竿釣曾是盛極一時的產業,是一種最高效率的漁法,提供在地居民許多工作機會。



鰹竿釣需團體工作,由探魚器找到鰹魚聚集之處,再由漁民放下少數的丁香魚,然後灑水製造丁香魚群很多的錯覺,吸引鰹魚為之瘋狂靠近漁船,再讓漁民用無鈎釣竿釣起鰹魚往漁船耍,直到漁船再也容納不下為止。
鰹竿釣興旺的年代,綠島每天釣到的鰹魚動輒2、3千公斤,島上消化不了這麼多、也無法當天及時送到台灣,於是發展柴魚工廠。

綠島是全台灣最早學會柴魚製作技術的地方,但隨著工業化大量撈捕的漁法取代了鰹竿釣,柴魚價格直直落,工廠歇業,連帶也導致鰹竿釣逐漸沒落。
綠島雖保有鰹竿釣的傳統漁法,不過卻因政府未重視也未輔導,因此這些漁獲沒有可以支持的工廠,靠討海維生的人愈來愈少,年輕一輩幾乎都不會,老漁民的技法恐怕後繼無人。

馬爾地夫以保護區留住海洋資源

這種釣法也在馬爾地夫盛行,除了供內需市場,雖然馬爾地夫漁業規模不大,這些友善漁法的漁獲經由綠色和平組織協助,運往歐洲市場,經濟效益不容小覷。剛從馬爾地夫考察回國的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鄭明修表示,馬爾地夫的魚法完全不使用網具,是少數幾個看得見鯊魚的地方。
馬爾地夫以保護海洋發展觀光著稱。鄭明修說,馬爾地夫人不抓珊瑚礁魚以及在地魚種,只抓洄游性魚種。他親自到市場觀察,確實也如此。他認為,劃設海洋保護區是馬爾地夫得以保護海洋資源的要素,值得台灣借鏡。
根據聯合國農糧署統計,全球85%具有經濟價值的魚種都已遭受過度捕撈。而海島台灣過去30年沿近海的漁獲量也減少7成,如白鯧、金線魚、赤鯮都已大幅減少。東港著名的黑鮪魚季,近年來也因為魚源枯竭,捕獲量年年創新低。去(2012)年底的北太平洋鲔類及類鲔類國際科學委員會(ISC)指出,太平洋黑鮪從1952至2011年間,數量已減少96.4%。
《討海人:世界漁人群像》多幅作品獲得世界各大獎肯定
菲律賓圍網漁船下潛水漁工。(攝影:Alex Hofford,台灣綠色和平組織提供)本次參展攝影師中Paul Hilton在2012年得到世界新聞攝影大賽(World Press Photo)以及年度野生攝影師(Wildlif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而Alex Hofford也以菲律賓圍網漁船下潛水漁工的照片獲得2013年NPPA傑出相片獎。
台灣攝影師張良一的照片也在此次展出名單中,張良一的作品亦曾囊括2008年至2011年台灣新聞攝影比賽自然環境類、肖像類、圖文特寫類等獎項。
11月2號星期六下午亦將播放兩部紀錄片:講述鮪魚生產的「壽司與全球漁獲」以及紀錄台灣傳統漁法的「漁人24」,並由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的邵廣昭博士為民眾導讀。展覽與放映會皆免費開放,歡迎民眾把握機會,前往觀賞。
展覽資訊請連結綠色和平官網:http://www.greenpeace.org/taiwan/fishermen/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