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9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2013年11月29日 星期五
2013年11月28日 星期四
2013年11月26日 星期二
日標放青斑蝶現寶島 千里飛行謎團待解
2013年11月26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繼10月25日、11月2日,陸續於澎湖西嶼、新北市瑞芳發現日本標放的青斑蝶,蝴蝶研究學者特邀請日本青斑蝶標放達人福村拓己訪台,昨(25日)於台北市立大學座談會分享,他栽種15000棵澤蘭,只為一賞群蝶飛舞的景象。今起前往澎湖,見證青斑蝶保育重鎮西嶼鄉東台園區。
2013年11月23日 星期六
首座鯨豚研究中心落成 一通電話就可啟動救援任務
2013年11月22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座落在台南市安南區的「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設立任務為海洋生物、鯨豚與溼地永續經營之教學、研究、服務與合作,林務局自2009年起與成功大學合作籌劃,由林務局挹注相關經費,加上校方鼎力支持,歷經4年多努力,才得以完成。
新的地點是以原來四草的鯨豚救傷收容中心為基礎,在設備上也隨著中心任務加以擴充,空間規劃有鯨豚搶救池、復健池、機房維生系統、研究室、標本館、病解剖室、冷凍庫、海洋生物蓄養室,以及行政體系所需的醫務值班室、辦公室、志工宿舍等。
2013年11月21日 星期四
驗出餐桌鯊魚種類 民間獨立研究登上科學期刊
2013年11月21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荒野保護協會昨(20日)記者會上再度呼籲台灣社會,不要吃鯊魚這類頂端消費者物種,以免造成海洋生態系崩解;並期許漁業署加強漁業資源管理,訂出有效的鯊魚保育對策。
荒野保護協會2011年發起「愛鯊DNA檢測計畫」,近千名民眾捐款支持、全台16縣市志工協助採集鯊魚肉樣本,並與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教授合作,進行DNA生命條碼(DNA barcoding)解碼與分析。
2013年11月19日 星期二
【彩虹農場】自給自足有機循環 零廢棄物靠豬鴨來幫忙
生態農場‧彩虹行(上)
2013年11月19日屏東訊,廖靜蕙報導
本土種燈籠草生長在農村田埂,夏天尤其旺盛,這個季節只有恆春還找得到,漿果香氣有如番茄,滋味卻比番茄甜美。作為有機循環的實踐,熟知周邊植物以及利用方式,只是其中一個功課。
讓每樣東西都有用
2008年洪輝祥租下這塊地,原為台糖的蔗苗場,荒廢了十幾年,沒有農藥的污染,實踐有機循環農業的理念剛剛好,彩虹農場由此而生。
農場中,不時傳來雞、鴨、鵝的叫聲,間接穿插犬、貓的呼喚,第二代仔豬尚未入門,農場已經喧鬧聲不絕。有機循環農業所強調的完全利用、零廢棄物,就是靠農場動物幫忙。洪輝祥說,「過去農村,動物和植物都共存在農場上,以前每戶人家都養豬,鄉下人家的廚餘,就是靠豬幫忙消耗。」
濫採、棲地消失 野生紫苞舌蘭瀕絕
2013年11月19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紫苞舌蘭為熱帶習性蘭花,向陽性十足,不同於蘭花給人脆弱難照顧的印象,紫苞舌蘭號稱能「像草一樣的栽培」,生命力旺盛,過去在蘭嶼、綠島屬常見的物種,誰知道在短短數十年間,野生族群就要說再見。
依據《台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初評名錄》調查顯示,野生紫苞舌蘭(Spathoglottis plicata)族群台灣僅分布於蘭嶼及綠島,是此物種天然分布之北限。以前蘭嶼全島可於荒地、芋田或村落邊發現蹤跡;和一葉蘭相同,由於花形美麗,而遭受人類濫採;另外棲地破壞及開發等因素,也讓紫苞舌蘭族群逐漸式微,僅零星存於溪邊峭壁、森林深處。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打探動物情資 快上TaiEOL網站
2013年11月18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蒐羅台灣生物情資,一物種一網頁
「生命大百科」以架構台灣最完整的科普資料為目標,經過技術人員多次測試,終於在本月正式與民眾見面。這是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委託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邵廣昭建置一套具權威、正確性、可完全免費公開,並能與國際接軌的台灣生命大百科(Taiwan Encyclopedia of Life,TaiEOL)資料庫。
2007年,在「生物多樣性之父」E. O. Wilson提倡下,全球性的「生命大百科」(Encyclopedia of Life, EOL)合作計畫,在全球科學家共同努力下,已經建置地球上已知的180萬種生物資訊在一個網站上,並於2008年在美國國家科學院(NAS)正式對外公開;台灣的加入剛好成為EOL之節點。
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
遊走司馬庫斯 以友善環境的旅遊消費 與部落共榮
2013年11月16日新竹訊,廖靜蕙報導
新竹縣尖石鄉司馬庫斯部落,以維護美麗的景色,發展旅遊產業,為部落帶來經濟收入。去(2012)年12月,一場重大交通事故,卻重挫部落旅遊產業,影響族人生計。為了恢復遊客信心,部落與七星保育基金會、花旗基金會合作推動「部落生態旅遊」,以對環境負責的旅遊行為,號召喜愛自然生態、部落文化,共赴司馬庫斯享受自然美景。
去年12月的交通事故,影響司馬庫斯旅遊產業,雖然此事與部落無關,訂房率卻減少一半以上。縣政府以及公路總局為此展開檢討並提出因應策略,包括錯開管制站到部落之間,往返部落的會車機會,以及增加護欄。
經過這次事件,部落檢討對策,在部落人力有限的條件下,調整步伐,盡量照顧到每個遊客,為此也考慮降低遊客數量以提高服務品質,規劃設計一些能留住遊客住宿、用餐的行程。七星保育基金會也遠從花蓮邀請阿美創意美食家陳耀宗上山指導烹飪技術;客房則維持環保旅館的要求外,增添舒適度。
2013年11月15日 星期五
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
2013年11月11日 星期一
2013年11月7日 星期四
生魚片的代價 過度撈捕、非法作業瓦解台灣漁業
2013年11月7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台灣綠色和平組織今(7日)發布《失控的生魚片戰爭》報告指出,生魚片產業從漁船捕撈這一端就涉及過度捕撈與非法作業等爭議,後續的貿易、進入市場到消費者口中,一連串的產業鏈中也有許多弊端。
鮪魚大滅絕
為了人們想吃生魚片的慾望,大型的延繩釣,正在海上展開大規模的獵殺。黃鰭鮪等大型鮪魚消失,這些海裡的野生動物,為了避免死亡的痛苦造成的肌肉緊縮,漁民會先以鐵棒插入魚頭,造成腦死。報告中指出,台灣延繩釣的鮪魚捕撈量世界第一,近17萬噸,佔了全球的1/3。換句話說,每3片鮪魚生魚片,就有1片來自台灣漁船。
「善行不應受處罰」 部分宗教界反對修法管放生
2013年11月7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宗教團體基於善念放生,用意原為護生,但因實際做法常有危害動物福利及破壞生態的疑慮,一直備受爭議,保育主管機關為了規範合適的放生行為,擬修訂《野生動物保育法》及增闢罰則。此舉引發部分宗教團體不滿,認為善行不該受約束,修法應顧及放生本質。
農委會林務局昨(6日)舉辦「放生活動法律規範研討會」,除由政府部門說明相關法令,並邀請幾位長期放生的團體與會,進行溝通。林務局表示,放生議題往往引發宗教團體與保育團體的對立,實需溝通、對話,希望透過研討會讓放生團體表達意見,促進交流與理解,進而達到護生的宗旨。

2013年11月6日 星期三
2013年11月4日 星期一
宜縣府提自治條例 農舍廢水達放流水標準即可搭排
2013年11月3日宜蘭訊,廖靜蕙報導
家中洗滌污水,直接排入農田灌溉水圳,引發食品安全疑慮。全台農舍數最多的宜蘭縣,為因應農舍廢水可搭排灌溉溝渠,最近推出草案,規範農舍放流水,經過二次淨化水循環處理設施再淨化後,只要符合放流水標準,即可排放於農田灌排系統渠道。農業灌溉用水水質標準遠高於放流水,包括宜蘭水利會在內,擔心此法一過,無力於維持灌溉水質。
全台近年興建的6300棟農舍中,高達2/3位於宜蘭。大量新成農舍造成的耕地流失、灌溉水源污染等問題,衝擊宜蘭農業生產環境。為了探討農舍廢水問題,宜蘭社區大學於前(1日)舉辦座談會,宜蘭農田水利會會長許南山表示,宜蘭縣內每年以700間以上的農舍快速吞噬優質農田及廢水彌漫良好的農業生產環境。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