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1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全球雁鴨數量無法止跌,台灣過境水鳥也如此。3日鳥友在高屏溪河岸沙洲拍到大批雁鴨死亡畫面,經媒體報導曝光後,引起各界關注;高雄市動保處通報送檢後,確認是肉毒桿菌中毒,今動員數個民間團體,經查死亡禽鳥為小水鴨、琵嘴鴨、赤頸鴨、尖尾鴨等,共21種772隻。中華鳥會直指河川污染難辭其咎。(新增動態)
高屏溪畔肉毒桿菌造成水鳥傷亡
高雄市政府動保處新聞稿表示,上週獲報高屏溪下游水鴨異常死亡後,立即前往雙園橋附近調查採樣,現場病弱的水鴨呈現特徵性的軟頸、羽翼垂落,臨床症狀傾向肉毒桿菌素中毒,已經家畜衛生試驗所確診;另24隻病弱的小水鴨、琵嘴鴨和赤頸鴨等進行隔離治療。經過3天來的緊急救治,雖有4隻不幸死亡,但大部分水鴨已逐漸恢復,可以進入水中活動。
屏科大獸醫祁偉廉指出,此次死亡鳥類數量超過300隻,種類包括赤頸鴨、小水鴨、尖尾鴨、琵嘴鴨、花嘴鴨、鷸鴴科的小環頸鴴、東方環頸鴴、赤足鷸等,甚至是大型鷺科蒼鷺都逃不過,是近年來最嚴重的傷亡。
中華鳥會指出,全球雁鴨都有減少的趨勢,甫完成統計的「台灣新年數鳥嘉年華(New Year Bird Count Taiwan, NYBC Taiwan)」,從去(2014)年12月20日至今年1月11日為期23天期間,台澎金馬共超過960人次在132個樣區,共記錄到鳥類319種203,617隻,雁鴨科共25,357隻,比去年略為減少;其中小水鴨從去年的8,452隻減少為6,609隻,除了大台北地區總數由625增加1,125隻,其他地區則比去年明顯減少近20%以上。
當人類擔心受禽流感病毒波及,急於撲殺家禽之際,高屏溪300多隻候鳥死亡所代表的環境警訊,更不容忽視。中華鳥會表示,全球雁鴨減少的原因雖然各地不同,以這次高屏溪的中毒事件為例,最大的原因仍是排放污水造成水體污染、魚類死亡後細菌的增生,導致鳥類死亡。
高雄鳥會總幹事林昆海表示,鳥類是環境指標,鳥類死亡反應了環境品質的下降,最終威脅人類的生存。「鳥類死亡的警訊提醒我們,唯有加強環境的保護,才能確保生物和人類的生存與健康。」
清除病毒高屏地區公私部門攜手合作
為避免疫情擴大,高雄市政府農業局昨(10日)邀請相關部會召開「高屏溪禽鳥肉毒桿菌素中毒事件應變會議」,決議將其中恢復良好的17隻水鴨於茄萣濕地野放,以免干擾候鳥北返行程。
祁偉廉表示,大規模清理現場的病死鳥和腐敗的屍體和蛆很重要,其中蛆有如「毒素膠囊」,是主要的散佈源,若未全面清除死亡的屍體和蛆,恐怕造成更多的動物死亡,短時間難以抑制中毒個體的擴散。
會議決議今日上午10點,全面展開清除工作,屏東地區由屏東縣政府及屏東鳥會負責,高雄地區則由高雄市政府農業局指揮分工,消防局支援兩台橡皮艇,高雄鳥會、台北鳥會、屏科大、紅樹林保育學會共同動員參與清除工作。病鳥的救護與收容則由高雄市動保處、慈愛動物醫院和屏科大共同協助,未來並請第七河川局加強巡守通報。
疑因大旱加劇病毒感染
近日來,水鳥死亡及發病的情況仍持續發生,屏科大、鳥會等團體也持續在現場監測通報。但確切死亡和發病的數量受到溪水阻隔並不完全清楚。
對此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棲地生態組組長林瑞興表示,這個季節原本就是肉毒桿菌好發季節,又遇到乾旱,一些小池塘變成小水漥,最後乾涸,使得其中的魚類死亡,水鳥路過吃了這些腐爛的魚類,很可能就感染肉毒桿菌;雖然屬於自然界的現象,不過今年因氣候因素而變得嚴重。
不過,類似河川污染這類人為因素,仍應盡量避免。
高雄市政府11日動員數個民間團體,經查死亡禽鳥為小水鴨、琵嘴鴨、赤頸鴨、尖尾鴨等21種772隻,將集中移除銷毀。工作人員也將25隻體弱生病的水鳥,送往高雄市動物保護處、慈愛動物醫院、屏東科技大學診療,等治癒後再擇適當地點野放,期將禽鳥死亡降到最低程度,助候鳥北返。
肉毒桿菌素廣泛存於自然界中生活在土壤、湖水、河水及動物的排泄物內,該菌會形成芽胞,在厭氧環境中會產生嗜神經性外毒素,會導致肌肉麻痺,候鳥中毒是經由吃到被毒素汙染的動物屍體或是蛆時而發病。
動保處表示,最近氣溫回暖,淺水位的溼地因為水質變化可能間接造成肉毒桿菌大量增生並產生毒素,若水禽誤食含有毒素的水生動物確實有可能造成中毒死亡,而這些死亡水禽 也同樣具有毒素不可食用。
為維護自身健康,民眾需嚴守「四不一要」,與水鳥保持距離,不要侵入水鳥棲息領域,若有接觸趕快以肥皂清洗,同時賞鳥 時千萬不靠近或碰觸鳥禽屍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