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0日 星期六

「限制發展沒好處」 居民反對重挫高屏伏流水開發

2016年8月20日高雄訊,廖靜蕙報導
旱澇極度不均的高屏地區,高度仰賴高屏溪供應水資源,不但枯水期必須極盡所能調度用水,豐水期也可能因水濁而無法使用。善用水資源、與水共生,是一大考驗。經過一年多在高雄市大樹區寬口井模場測試取得數據,南水局決定打造伏流水引取工程,作為豐水期備援方案,為水資源效力。
然而,這項民間視為「最友善環境的水資源開發」,昨(19日)地方說明會卻未取信於當地居民,並以集體退席回應,使得這項工程鎩羽而歸。
經濟部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為提升高雄地區汛期高濁度備援供水能力,經過前期開發規劃研究與模場試驗後,規劃「高屏堰上游傍河取用伏流水工程」,4月完成發包,預期未來在汛期高濁度時期營運時能產出10萬CMD(立方米/日)之備援水量,以維護高雄地區民眾用水權益。
南區水資源局局長黃世偉(右站立者)全程以閩南語主持。攝影:廖靜蕙
南區水資源局局長黃世偉(右站立者)全程以閩南語主持。攝影:廖靜蕙

回饋無感、發展受限 大樹人:水源保護區受害者?

昨(19日)召開「高屏堰上游傍河取用伏流水工程設計暨施工說明會」,南水局局長黃世偉親自主持,數十位大樹區大坑里、檨腳里等里民參加,但居民對於長期來公部門在大樹地區開發水資源,限制多於發展而感受不佳

前高雄縣議員吳利成。攝影:廖靜蕙
「高雄市70%的水都是用我們大樹的水。」前高雄縣議員吳利成即指出,高屏攔河堰設在大樹,大樹人只得到水源保護區,土地使用受到限制,不能開發也不能發展,「大樹人是水源保護區的受害者。」他質疑,美濃、杉林都有伏流水,「為何要欺負我們大樹?」
其次,居民也擔心「抽」伏流水造成地層下陷,也擔心一旦水源引走,影響當地栽種荔枝果園,造成農業缺水。
吳利成舉台塑在大樹抽水為例,取水量沒有南水局多,一年至少固定回饋當地2000萬。南水局抽伏流水是給自來水公司賣,應該提供大樹人好的建設及回饋機制。
興田里長曾金益則指出南水局承諾讓當地居民參與伏流水抽樣監測,卻始終沒有兌現,雖然公部門提出了數據,也說不會影響當地居民,但畢竟這些數據都沒有民眾參與,到底是怎麼來的,無法取得居民信任。他也提及205兵工廠即將遷至大樹,會不會影響水資源,都讓里民忐忑不安。
對於工程回饋機制,高雄市大樹區區長黃伯雄說,動工後就有回饋金使用辦法,請里長收集需求,由區公所執行。
對於民眾的疑慮,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系教授李振誥解釋,伏流水取水原理一定是有水才能取,雖不能說百分之百不影響地下水位,但影響程度小而不顯著,不會影響農田及耕種水源;而高屏溪的伏流水就算不引取,最後也是流到海裡。
黃世偉雖解釋水質保護區是全國性的規定,居民卻不領情。
大坑里長吳進雄詢問在場里民是否贊成,全數表示反對工程開發,要求列入會議紀錄。在幾位居民激憤發言後,集體離席,說明會應聲中斷。
未感受工程帶來的好處,居民憤而離席。攝影:廖靜蕙
未感受工程帶來的好處,居民憤而離席。攝影:廖靜蕙
對於居民這一連串反應,參與現場的民間團體觀察,是反映了居民長期來對政府工程的不信任,伏流水取水工程剛好受其害;而看似提供給當地居民的回饋機制,是由區公所主持,是否專款專用,或成為區公所的收入,都必須更細緻的看待處理,才能讓居民有感。
「如果回饋金到了區公所,是無分別的用在大樹區,而非用來補償三個里為公共利益付出的代價,居民當然心懷不平。」幾年來陪伴當地居民的南方水盟成員溫仲良如是說。他建議南區水資源局要多花時間跟居民說明,水資源監測多邀請民眾參與。

豐水期備用水源 兩口井供應10萬CMD

李振誥接受記者談問時說,伏流水和河川水是相關的,沒有河川水就沒有伏流水,重點在於高屏溪有沒有水,如果沒有水,伏流水就取不到水;豐水期使用不影響水質濁度,他曾建議台北市長柯文哲南勢溪比照處理。
至於伏流水引取,與抽深層地下水原理是不一樣的,地層下陷的機率很低。
另一位與會卻未有機會發言的屏東科技大學工學院院長丁澈士接受記者訪問時說,大樹因地形上的優勢,而評估為引取伏流水工程地點。如果往上游取水,有土層堆積厚的問題需克服;下游的出水量則較小,所以才會評估大樹為最適宜的工程地點。
「其他國家對於水源不會細分地表水、地下水或伏流水,因為所有的水源都同源。」丁澈士說,無論是伏流水或地下水,都是地表水的延伸。至於地下水能不能抽,則有綿密的觀測井了解地下水位,並讓工程人員得知哪裡有水可抽。不過目前觀測井是由河川局管理,他認為,觀測井是調配地下水資源的工具,應移給水資源局管理。
八八風災過後,高屏溪至今仍未能恢復過去的清澈,原水處理極費心思,在此背景下,清澈的伏流水資源引取備受關注。
濁度過高是高屏溪攔河堰管理中心自從八八風災後面對的難題。攝影:廖靜蕙
濁度過高是高屏溪攔河堰管理中心自從八八風災後面對的難題。攝影:廖靜蕙
依據南水局設計課長何達夫現場簡報,伏流水是指流動或儲存於河床下方砂礫石層中的水源,利用輻射井中往外延伸的輻射管,收集潔淨水源,一路引取進入集水廊道,到達淨水廠,成為原水處理。
目前高雄地區每日約需160萬噸水,其中民生及公共用水佔8成,95 %以上取自高屏堰地面水及伏流水,約佔110萬噸,「為缺水高風險地區」;而這項計畫將伏流水引取視為備援水,豐水期可提供每日十萬噸備用水源。
過去一年多,南水局在大樹區興田里以1口輻射井及1座集水暗渠模場,日取1萬噸水,在影響所及範圍進行監測;經過一年監測,原先預計以10井日取10萬噸原水,現在只需2口輻射井及2座集水暗管共構就可達到目的,並於河道取水,如此一來就不會影響農民用水。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