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30日 星期一

食品安全節節敗退 消費者須有所作為

美國牛肉開放與台灣健康風險衝擊座談會報導之二
2009年11月30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此次座談會除了討論美國牛肉進口的相關問題,也邀請了代表消費者的民間團體和實際付諸行動的學生代表,分享對政府目前進口美國牛肉的看法與建言。
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常務理事黃淑德提到十幾年前,台灣在愛荷華州是大採購團,大量採購小麥、大豆,台灣加入WTO不到十年,糧食自給率降了6%(目前為30.5%),即使像日本高度工業化的國家,也努力達到40%的自給率,而這只是新進國家最低的限度。
黃淑德提到,台灣人民的飲食習慣被改變,就以牛肉麵而言,原在漢文化中,務農者是不吃牛的,而台灣的水牛是由荷蘭人引進,日本也帶入一批,都是為耕作用的。
牛肉麵本是中國北方畜牧民族的飲食文化,也與軍營駐紮有關,如今,牛肉麵成為一種政治圖騰不斷被推廣,台灣的飲食文化被夾在西洋化以及政治角力之間。 即使是從中國北方傳入的飲食習慣,在北京的牛肉麵,是一大碗麵上放著如台灣陽春麵上的三片牛肉,就叫做牛肉麵了,曾幾何時,台灣的牛肉麵的肉與麵比例變成相同。
黃淑德舉開放「安殺番」農藥為例。台灣農業原本並不需要「安殺番」這種農藥,因含的有機氯類殺蟲劑,屬於神經毒性,殘留性高,因此是各國盡力禁止的農藥。
以前政府規定不可有任何殘留,今年七月,突然宣布可接受殘留0.5ppm的劑量,而這一切都是為了美國進口的蘋果。
台灣政府為了美國做了很多妥協,安殺番、瘦肉精都是,台灣一年內進口的肉量暴增,其都是來自於美國。
美國牛的問題非常多,包括屠宰標準不符合動物福利、屠宰場勞工人權,超時工作、處於危險的工作環境等。美國牛以極度剝削動物福利及勞工權益削低價競爭,值得爭議。
進口美牛為政治議題 以實際行動自救
最近公佈國民黨22位立委電話的台大社會所博士生朱政麒回應薄瑞光,直指美國牛肉進口本來就是政治議題。他提到,至今仍未見談判過程中台灣獲得任何利益,在國民黨對美國牛肉的宣傳裡說到,感染BSE的機率比「被雷打到低,比過馬路安全」,殊不知這句話才是民粹。
楊志良說,這是「可選擇的風險、可以不吃」,應提確實的科學證據。政府灌輸人民錯誤的觀念,說美國的檢驗比台灣嚴格。事實上,美國無「牛籍制度」(如何生下來的、餵食的食物、如何被屠宰的...等過程),牛怎麼餵、吃什麼,都由業者自己提報自主管理,BSE為「不可回復之風險」。
英國自80年代發生BSE,至今仍無法回復。楊志良實在不懂台灣難道沒有這個風險?為何要開放?也質疑為何食品安全是由國安局決定?馬英九強調低碳飲食,競選時甚至強調「食物里程」的概念,現在卻同意美國牛進口,完全違背自己的競選承諾。他建議全民打電話給簽署進口的立委,監督自己選出來的民意代表,對他們施加壓力。
[相關報導]
美國牛肉開放與台灣健康風險衝擊座談會報導之一:說清楚講明白 美國牛哪裡不好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