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30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會議籌備委員,也是台灣綠人之友創辦人文魯彬在提到「公平分享」的概念時,特別提到「世代間之不公義」,認為我們這一代對環境的破壞,既對不起祖先傳承給我們的智慧與知識,也影響到下一世代。他舉台灣農村常見的蘿蔔乾為例,不但製作方式天然、可以不需要冰箱存放很多年,甚至可以利用一小片的蘿蔔乾來達到治療喉痛的功能,這種「生態智慧」(Ecological Wisdom)在我們這一代卻逐漸失傳,這是對祖先以及下一代的虧欠。
而公平分攤是有方法的,透過「視野」的調整以及「工具」的利用,這也是這兩天會議的重點。
潘翰聲也說,今天有20個國家有綠黨,亞洲有100個以上、世界1000人以上的綠黨國會議員,希望5、10年後每個國家都有綠黨籍國會議員。2005年京都議定書生效前一年,在日本京都舉辦第一屆亞太綠人會議,說要播下一個綠色的種子,現在就是要來檢視綠色種子是否從小種子發芽、茁壯成為大樹。
他以「台灣」的台語來解釋,「台」台語與「埋」音同,台灣400年來不斷受外來政權欺壓,有很多委曲,只能埋在土裡,但埋了之後要繼續向前走。台江(台灣海峽)去年已經成立國家公園,然而政府十多年前原欲於此蓋濱南工業區、污染農漁業以及破壞生態。現在黑面琵鷺能留在台灣,也要感謝於全世界綠黨的支持。
他也感概說,現在總統可以說出台灣天然資源很少,天然災害很多,不知道為何叫寶島;卻不知道台灣有全世界第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這也使一百多年前葡萄牙人第一次看到台灣時忍不住說Formosa!(美麗島)。他最後以「那魯灣」表達歡迎之意。這是台灣原住民語,意思是家鄉的意思,歡迎大家來台灣,在這裡是我的家鄉,也是你的家鄉。
會議的開幕式有來自南投的布農族,他們以慶祝豐收時的八部合音來祝福這次的會議。88歲的耆老在現場打陀螺代表對土地的尊崇,部落長老說,陀螺轉得越久,代表祈願的事情越順利,以此祝福大會圓滿成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