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2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長董景生表示,早在百年之前,國際上開始用「國民信託」來捍衛無可取代的環境及文化資產,從英國、美國、日本乃至全世界各地都有人展開行動,集合眾人力量取得並守護那些能真正顯示社會進步本質的自然和文化。
台灣早在1996年即施行《信託法》,其中更有針對環境信託的條文。環境信託就是透過一些方法和機制,將「環境」託付給值得信賴的民間組織管理,保持原地貌。然而至今,台灣民眾對信託的運用仍侷限於個人私務。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信託中心主任孫秀如即表示,目前社會上還未將信託的概念運用在公共參與上,目前首要便是推廣環境信託的重要性。
今年初,王俊秀再度號召有志推動國民信託的團體與個人,正式成立台灣國民信託協會,以加速推展國民信託的腳步。王俊秀表示,台灣國民信託協會成立後,第一項重要行動目標,即是「迎舊北投火車站回家計畫」,並以老火車站啟用日「1916年4月1日」,籌募1916萬401元,作為迎回及重新組建老車站的經費。
1989年,台北市政府在為了新建淡水捷運線的「新北投站」,而以1元的價格將老火車站便宜賣給彰化民俗村,老火車站優美的建築主體雖因此舉被保存下,但也使得北投人集體生活記憶的象徵遠離。2003年北投在地居民決議要爭取送車站回家,並隨之展開募款行動計畫。
INTO台灣 兩場講座登場
此次邀請INTO主管莫里斯來台,除見證與參與台灣兩項重要的公益信託新行動之外,更將與民間團體及政府部門面對面討論讓信託落實公益目標的操作方式與經驗,為台灣在推動公益信託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特別安排莫里斯於4月9日至17日訪台行程中,分別於台南及台北各舉辦一場公開講座,主題為「如何結合觀光旅遊與保育工作」、「成功保護海岸線的海神計畫」。活動詳情請點選連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