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0日屏東訊,廖靜蕙報導
曹啟鴻表示將出席環評大會表達反對開發的意見。他說,「這條公路我是徹底反對的」,留下珍貴且兼具自然、文化資產的原始海岸線,曹啟鴻不改初衷。曹啟鴻說,本來就重視環境保護,不會因當了縣長而改變。他也不忌諱提到民意不斷抱怨,認為不開發是歧視當地民眾的生存權益,因此也要求環團協助旭海當地發展生態旅遊。
保存古道 發展生態旅遊以保障在地生計
曹啟鴻以白海豚及反美濃水庫為例,表示民間在自然維護的潛在力量,具有非常強大的爆發力。不論是以白海豚可愛的形貌為訴求或發展美濃當地的文化、論述及歌謠,都牽動民眾愛護及好奇心,進而關心、支持環保行動,同時也發展觀光產業,改善當地民眾的生活。他期待環團也能將美麗的阿塱壹散播出去,讓社會大眾明白保留的價值。
曹啟鴻表示,將針對旭海村民之傳統產業進行研究調查,協助轉換其他的就業機會。
屏東縣深耕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曾昭雄建議,發展走完阿塱壹古道可以到旭海過夜、泡溫泉的行程,帶動旭海當地的觀光業,改善產業結構。此外,也建議生態保育團體進入古道進行稀有保育類動物的調查,將結果交給當地社區,說「這就是他們的資產、生態旅遊就是靠牠們」。屏東環盟理事長洪輝祥舉台灣島上唯一綠蠵龜靠岸地點就在此地,2009年尚有紀錄20幾隻族群上岸,珍稀的生態,絕非其他地區可取代。
與會環團包括:東源社區發展協會、東源麻里巴部落發展協會、社團法人屏東縣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屏東縣深耕永續發展協會、屏東縣車城鄉後灣人文暨生態保育協會、台灣紫斑蝶生態保育協會、地球公民協會、高雄市柴山會以及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等。
台26線開發未顧及原住民權益
東源部落距離阿塱壹古道最近,也常帶團導覽阿塱壹古道、發展生態旅遊。東源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掃羅也是當地的導覽解說員,形容阿塱壹古道是「牡丹鄉最後一塊淨土」。
掃羅說阿塱壹古道是原住民過去進行文化交流的通道,從部落老人家口中得知,牡丹鄉排灣族巫師的禁忌、祭祀儀式,都是從台東的卑南族學習來的,阿塱壹古道扮演重要的角色。這兩年牡丹鄉很多國小老師,都帶著學生去體驗這段古道,訴說排灣族的這段故事。他問道路開通後,如何向孩子們訴說這些部落故事呢?站在生態旅遊的立場,東源部落反對開路。
高雄市柴山會總幹事楊娉育也認為,開路對原住民沒有幫助,只會讓美麗灣的戲碼重複上演。他認同到當地蹲點的作法,並以柴山會的經驗說明,蹲點蹲久了,保留下來的自然資源為人民所共有。蹲點也意味著學習當地的人文、生態、地質,甚至海洋,是一種學習的過程,而這些學習對於發展當地產業是必要的。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文魯彬說,原民法於2003年立法,法律效力溯及本案,公路總局應檢視開發案內容,以免違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