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在東沙環礁積極推展保育工作,於8至10月上旬拍攝、觀測到過境候鳥計有20科55種,其中不乏台灣難得一見的鳥種。此外,東沙環礁因未開放生態旅遊,海管處積極出版解說書籍,10月推出專門介紹植物及昆蟲的「漂流萬里-東沙草木誌」及「四海遊蟲-東沙昆蟲記」兩書,以饗國人。
南海北端的東沙島秋意正濃,南下避冬的候鳥成群到來,在東北季風助陣下,天天都有保育類鳥類過境,其中赤腹鷹最常見,另可見紅隼在島上有固定的地點停棲活動,並四處巡弋捕食鼠類。另外可見稀有鳥種有黃頸黑鷺、冠郭公、四聲杜鵑、八聲杜鵑、黑頭翡翠、赤翡翠、黃頭鶺鴒、普通朱雀...等。
而東沙環礁積極辦理自然資源復育工作,尚未開放生態旅遊,但仍可藉由書籍出版,增進國人瞭解東沙島植物多樣性的機會。
「漂流萬里-東沙草木誌」書名的由來,據作者中華大學景觀系教授郭城孟表示,東沙島的植物大部分是經由「海漂」進駐東沙島,因此將東沙島的生態地位定義為亞洲熱帶海岸林。
海管處表示,東沙島位處南海,東經116.4度,北緯20度35分,屬於亞熱帶海洋性氣候,較台灣更加炎熱,島上無山、無河、無土,僅覆蓋著由珊瑚及貝類等生物碎屑堆積而成富含碳酸鈣質的白砂,加上缺乏淡水,植物生長極其艱困,根據過去調查的資料及分析其地理分布及傳播機制,而得到海漂的結論。
「四海遊蟲-東沙昆蟲記」主要依據中興大學昆蟲系副教授楊曼妙於2008年接受委託,所進行之全面性調查與觀測,瞭解物種都屬於廣泛分布於東南亞之種類;同時,因東沙島扮演了汪洋大海中繼站的功能,匯聚來自各方的遷移性物種,多樣性豐富,故稱為「四海遊蟲」。此書為昆蟲的入門書,將島上每一種昆蟲的主食都作了清楚的連結,因其大部分的主食是「植物」,所以,這兩本書具有相當的「親密關係」,讀者可以相互參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