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日花蓮訊,廖靜蕙報導
酷暑中割稻,是非常辛苦的事情,7月中旬在吉哈拉艾文化景觀中的幾片小梯田,卻充滿了孩子們的叫聲、笑聲,暑氣似乎消弭無蹤。幾個小學生跟著來自東華大學的志工賣力的割稻,年紀稍長讀國中的孩子,則幫忙搬動打穀機到收割完的田裡,撿起稻穗打穀;中午曬完稻後才能一起吃割稻飯慶豐收!
叫我pakalongay!
這一天是部落的米粑流,但部落中有喪事,老一輩的人都到了辦喪事的人家裡,中壯年則上梨山採收作物,米粑流全靠部落裡最小的階級「pakalongay」,以及來自東華大學的志工團,在公田土地管理者宋雅各的帶領下,經過一個上午的努力,雖然來不及曬稻,不過割稻、打穀,幾乎完成!
pakalongay(音譯:巴卡隆愛)在阿美語意謂階級最小的一輩,部落兩年前在東華大學副教授李光中研究團隊協助下,成立「巴卡隆愛(pakalongay)小小解說員訓練班」,成員從國小3年級到國中生都有。
當初成立的目的是讓部落的孩子跟著上一輩的人學習各項傳統知識,裝備好自己,旅客來時,擔任解說員。
到田裡習得一技之長
為什麼pakalongay必須學傳統農耕?部落青年藍姆路‧卡造說,老人家建議跟著他們以前的工作的方式,到梯田割稻,體會過去傳統插秧、除草、割稻、打穀以及曬穀的方式。體驗這些行為學習部落傳統文化中的生態智慧。
今年即將上高中的星憲,外表看似削瘦,只見米粑流的過程,跟著宋雅各,使盡力氣拖著打穀機到每一塊梯田,彎腰撿拾散落在田裡、割下來的稻穗,然後熟練的操作著打穀機,左右搖擺著稻穗,稻穀應聲脫落在機器裡。
幾個讀國小的孩子,則不時在大人的言談刺激下,捉對廝殺起來了,較量一下誰割稻的速度比較快,這塊割完了換下一塊,比較永無止境,卻讓割稻的速度明顯增加。孩子們驕傲的說,這是第3次割稻了,已經不需要大人教;他們很有自信的說,學會農事就是學會一技之長,未來可以跟著爸媽務農。
活化廢校裝備自己的孩子
提到小小解說員訓練班的成立,要從四維分校談起,為了賦予廢校後的四維分校新使命,部落從2009年申請原住民委員會計畫,在此提供遊客農事體驗活動。隨著2011年原民會3年計劃結束,眼見著四維分校再度荒廢,於是部落與長期陪伴的李光中研究團隊討論,在此地以自己部落的孩子為主,從過去部落熟習的農事體驗課開始,發展在地課程。
2012年9月啟動的這項計畫,一開始是周六、日,但因部落星期日要到教會聚會,於是改為星期六;每次安排一整天的課程,室內、戶外交叉進行,由李光中研究團隊成員與部落成員一起規劃討論過程,除了對外邀請各界專家學者擔任講師,也廣邀社區居民及曾參與巴卡隆愛培訓課程的社區講師參加,促進在地與專業知識交流。
目前由部落中的宋雅各(Fasong)和范綉英(廣媽)擔任導師,實際執行課程教學。
推動的過程,漸漸發現孩子改變很大,獲得部落支持後,規模也越來越大。本來只有幾位國中生,現在加入國小學生,並分初、中、高3個等級的課程,每次上課都有10個人。
山林利用無難處
課程從水圳、梯田的歷史,去瀑布,過夜,沒有電沒有水怎麼生活。藍姆路說,阿美族利用山林資源是高手,但現在卻呈現斷層,年輕的一輩在都市化的影響下,甚麼都便利,迷戀3C產品,忘了怎麼在野外生活。
暑假期間,小小解說員課仍維持每周五、六上課,8月部落將舉辦成果報告,參與課程的孩子們,都能取得結業證書。
Pakalongay的孩子都喜歡戶外課,上了兩年課程的星憲就很喜歡跟著老師到鱉溪的下游,當地人稱為猴洞溪的河段學捕魚。他們學著用削尖的自製魚槍叉魚,抓到的魚透過簡單的工具烤來吃,滋味令星憲難忘。為了抓魚,還不惜脫內褲捕住,孩子們戲稱為內褲捕魚法。
暑假期間,小小解說員課仍維持每周五、六上課,8月部落將舉辦成果報告,參與課程的孩子們,都能取得結業證書。
Pakalongay的孩子都喜歡戶外課,上了兩年課程的星憲就很喜歡跟著老師到鱉溪的下游,當地人稱為猴洞溪的河段學捕魚。他們學著用削尖的自製魚槍叉魚,抓到的魚透過簡單的工具烤來吃,滋味令星憲難忘。為了抓魚,還不惜脫內褲捕住,孩子們戲稱為內褲捕魚法。
這個暑假即將「畢業」的星憲,認為部落景色最優美之處,莫過於猴洞溪。這裡維持著自然樣貌,又可以親水,和朋友留下許多歡樂的記憶。更重要的是,以原始的抓魚方式,只抓夠自己吃的魚,不會造成濫捕,溪流的魚也不會減少!
解說導覽任我遊
下學期讀國三的偉程,則最喜歡農耕課程以及昆蟲觀察,還有介紹家鄉獨特的地理環境。吉哈拉艾以綠生農法耕種的水梯田,無論是機器或手工操作,都很吸引他。下田割稻已經難不倒他。未來希望可以讀和農科、土木或建築相關的課程。
偉程還有一年時間接受pakalongay課程,他希望能到其他部落參觀學習。當解說導覽員是一項大挑戰,不過這樣的課程,也培養他的信心,從社區入口的永豐國小眺望的美人山,是他覺得最值推薦給遊客的景點。
從孩子的改變,進而影響部落
豐南社區發展協會前理事長王俊傑(卡住)指出,孩子們在Pakalongay小小解說員課程中,口才練習的更好了;由耆老教導傳承、文化、傳統故事,以及阿美族人看待部落、社區的方法,孩子們對於阿美族的階級較有概念,懂得尊敬長輩。Pakalongay是最小的一輩,專門服務長輩,部落老人家聚會酒醉,必須帶長輩回家。
王俊傑說,經營部落並不容易,從Pakalongay課程看到孩子們的轉變,同時也讓部落的成人意識到,因而願意花更多心力在部落營造。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