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30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依傍著台灣西海岸的中華白海豚,如今在科學研究下,確認為台灣特有亞種,並以台灣為名,經由學者發表於國際期刊,從今以後正名為「台灣白海豚」。面臨台灣白海豚全球族群數不破百,民間團體積極要求重視白海豚以及海洋生態保育。
台灣特有亞種家族,白海豚入列
包括櫻花鉤吻鮭、鳳頭蒼鷹、台灣水鹿、台灣黑熊在內的這些耳熟能詳、受到社會大眾關注的物種,都是台灣特有亞種,如今,台灣白海豚也入列;在分類學上,中華白海豚(Sousa chinensis)也更新為台灣白海豚Sousa chinensis taiwanensis 與中華白海豚Sousa chinensis chinensis 兩個亞種。
鯨豚研究學者王愈超(John Wang)今年發表於《Zoological Studies》科學期刊的研究指出,位於台灣西海岸的白海豚族群,因為地理區隔的因素,無法與中國沿海水域的白海豚基因交流,在演化上獨立於中國水域的白海豚,屬於亞種。
東台灣海峽白海豚國際顧問團陳昭倫博士摘要這份論文的重點時指出,分析在台灣水域與中國水域的海豚斑點圖樣的差異性,得出幾近無重覆分佈的結論,符合亞種界定的「75%原則」-94%的群體能夠從另一個群體的99%以上被辨別出來,再加上地理區隔與動物行為上的不同,都提供了台灣白海豚為亞種的證據。台灣白海豚(S. c. taiwanensis)的正模標本和副模標本的樣本已被建立。
亞種的認知可以影響無論是科學家或非科學家看待生物的態度,而此次台灣白海豚學名,未如台灣黑熊使用「formosa」, 而是「Taiwanensis」。陳昭倫說,這才真正代表台灣。
這次台灣白海豚被確定為獨立的亞種,主要是斑點多寡。海龍王愛地球協會執行長林愛龍表示,野生動物族群數量,與牠所受到的法律保護有關鍵性的影響;能否正確的統計族群數量,則與族群個體的辨識度有關。「如果能成功辨識個體,就能有效觀察族群數量、族群特徵,與評估族群瀕臨滅絕的可能程度。」
過去大家對海洋不熟悉,覺得海洋生物看起來都一樣,其實牠們是能被辨識的。海洋生物依據身上的紋路、斑點,可以辨識出不同個體。像海龜是靠頭部兩側的花紋去認,大白鯊是靠灰色跟白色交界的紋路去辨識,白海豚則多半靠頭上跟背上的斑點,與背鰭的形狀去辨識個體。
重要棲息環境無法公告
根據科學家估算,台灣白海豚全世界只剩70~80隻,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Red List)中,評定為極危物種(CR, Critically Endangered),只比野外滅絕好一級。
然而,農委會至今尚未能拿出有效的保育策略,包括去(2014)年林務局於地球日前4月21日預公告的白海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但至今仍未正式公告,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指出,經濟部工業局至今仍以20年前規劃的離島工業區做為反對理由,即便空氣污染總量已破表。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即認為,政府應制定積極保育政策,降低棲息地減少、水及空氣汙染、不當漁法傷害、河川淡水注入減少、水下噪音等,台灣白海豚所面臨的五大威脅。舉凡填海造陸與海岸工程都應避免,完成水汙與空汙的總量管制、加強巡邏並嚴懲非法捕撈行為、減少水庫或攔河堰的開發、減少不必要的海域炮擊及打樁等。
台灣白海豚保育國際都在看,根據國際鯨豚顧問團(東台灣海峽白海豚國際顧問團)研究,台灣白海豚的數量至少需要在2030年回復到100隻。
海洋國家,放任海洋生態崩解?
白海豚保育象徵的是維繫健全的海洋生態。長久以來,由於保育資源極端匱乏,保育預算年年下滑,根據永續會委員計算,去年首度跌落至國家總預算1%以下,以目前的政治氛圍觀察,恐怕還不算谷底;這也造成林務局在海洋保育消極退縮,自限於保育海洋哺乳類動物。即使組改之後,有森林及自然保育署,仍未能積極尋思海洋保育之道。
為此,民間推動海洋保育署的成立,好不容易有成果,卻又在政黨協調時,欲將海洋保育署視為軍警系統安置閒缺之處,因而處於攻防對峙。幾個保育團體再度呼籲,朝野應有遠見保護海洋,盡速成立海洋行政、研究部門,依照憲法選認合適人才,為台灣世代永續盡心。
註釋:台灣鉤吻鮭(櫻花鉤吻鮭)是特有種或特有亞種仍有爭議,本文依據國家公園的主張列為特有亞種,目的是強調其即使基於特有亞種的認知,仍挹注充足的保育經費。
註釋:台灣鉤吻鮭(櫻花鉤吻鮭)是特有種或特有亞種仍有爭議,本文依據國家公園的主張列為特有亞種,目的是強調其即使基於特有亞種的認知,仍挹注充足的保育經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