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9日花蓮訊,廖靜蕙報導
農業行為會對海洋生態造成衝擊嗎?位於花蓮縣豐濱鄉新社部落居民,代代與海相依存,他們觀察到過去美麗的珊瑚礁,因施行慣行農法而變色。近年恢復有機農法後,蒼白的珊瑚礁得以重現生機。因此部分族人自主發起珊瑚礁監測,盼以科學證據,說服部落改變耕種方式。
協助進行監測、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指出,這將成為台灣首度監測農業與珊瑚礁關係的調查。
新社珊瑚礁多樣性高 農藥化學品使珊瑚白了頭
花蓮豐濱鄉新社部落是台灣東海岸少數的噶瑪蘭族之一,部落因台11線切割成兩半,但族人始終沒有忘記隨著季節更迭變換身分,以及與大自然互動的模式。
不過新社部落有機產銷班長潘銀華說,小時候秋季潛水採集龍蝦,水下2~3公尺就有的珊瑚礁。各種形狀都有,樹枝狀、饅頭狀、大便狀,包子狀等等,種類很多;龍蝦常躲在珊瑚礁裡。
「我們種田時是農民,農閒時是漁民、也是獵人,了解山海的變化。」潘銀華解釋,他們比較過早期未使用化學資材時,珊瑚礁非常美麗,但隨著慣行農業使用除草劑和化學肥料,珊瑚礁變白了;他不懂為何珊瑚礁是白色的,以為是新品種;陳昭倫解釋,這是因為珊瑚死了,骨骼變成白色的,和人類死亡留下白骨一樣。
潘銀華接著說,這幾年農友在「半島」[註]恢復友善環境的農法後,珊瑚礁也跟著恢復了。「如果有科學證據,就可說服上游的農民改變耕種方式!」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去(2015)年開始推動里山倡議,新社部落靠山傍海,成了推動里海觀測的重點。因此引薦珊瑚礁研究專家陳昭倫擔任顧問,提供居民監測相關資訊。農藥毒性急可稀釋 化肥影響長久遠
陳昭倫說,農業影響珊瑚礁早已有例可循。澳洲因白人200多年開發種植甘蔗,使用的藥、肥,隨著昆士蘭省三大河系直奔入海,影響大堡礁沿岸珊瑚礁。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副場長范美玲表示,新社有20~30公頃的水梯田,由於新社水梯田採取「漫灌」的方式,灌溉水從最高的梯田一路往下溢流,沿途也將農藥、多餘的肥料往下帶,到了最底下的梯田,往往過肥並漫流入海。
肥料與農藥影響珊瑚的情況有所差異,陳昭倫解釋,農藥是急性的,肥料則改變海洋初級生產量。
「太平洋近岸都是貧營養的,這對珊瑚是好的。」他說,海裡很多植物需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最主要是氮和碳,珊瑚能控制藻類的密度,也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但若氮肥、磷肥過多,藻類就會不斷增生,進而影響珊瑚;肥料對於珊瑚的影響是緩慢而持續的。
殺草劑的影響是則是急性的,雖帶來立即傷害,但若水的補給夠、稀釋快,還有機會復原。
「是否過肥,可觀察出海口冬季枯水期,如果出現水看起來特別綠的『水華』現象,就代表營養鹽過甚使得藻類增生。」這道理就像種田時,夏天溫度高、水不流動,就很容易長藻類,因此減少用肥,恢復傳統農耕,有助於海洋生態。他補充說明,農作物營養源從地底下流出去,還會影響伏流水,長遠而持續。
「里海」永續利用 恢復友善農耕、天然海堤為必要
談里海永續利用,不得不從山上談起,沿途友善的農耕行為,能利用生物(包括動植物)吸收,讓沿途有機物質在進入海底前有機會消化,是最好的方式。
新社天然海岸線上,巨大消波塊就放置海邊。圖文:廖靜蕙 |
梯田的好處就是讓很多有機物質沉降到梯田裡。「一般珊瑚礁所在之處,都需紅樹林充當過濾器,台灣珊瑚礁遇到的難題就是缺乏過濾帶,梯田有如紅樹林。」因此梯田的管理相當重要,不是一直施肥,而是讓有機物沉降、過濾,讓乾淨的水流入海。
上週一(12日)陳昭倫走訪豐濱新社部落海岸,巨大的消波塊沿岸堆疊,幾乎找不到通往海裡的路,讓人忘了這裡是台灣僅剩不到一半的天然海岸海岸線。一旁還有凸出的海堤,河川局以此做為減少海岸掏空的對策。
潘銀華表示,過去這裡很多魚蝦貝蟹,現在都不見了,希望能找回來。陳昭倫認為,此地應有的魩仔魚、鰻苗。
「這些洄游生物都會認回家的路,怎麼下來就怎麼回去。」但是水泥化堤岸阻擋了去路。陳昭倫說,「你把路封起來,牠就不斷爬上去又掉下來,最後誤以為走錯路,久而久之就遷移其他地方。」他建議社區考慮這些因素,未來海岸工程必須思考「破堤」或近自然工法的設計。
他推估此處春天珊瑚應該會產卵,是推動生態旅遊很好的景點;還可以淡水域生物復育,例如蝦虎、毛蟹、爬岩鰍溯溪。而里山里海的概念就是把山上處理好,海就會好,海只要適度利用就能維持的很好。
不一樣的農改場 陪伴社區山川里海兼備
而要改變現在的習慣,回到友善農耕等永續利用作為,陳昭倫說,在地社區的意願十分重要。因為珊瑚礁監測基本上都需要培訓,而水下工作有風險,因此必須經過訓練的人才能進行。
噶瑪蘭族新社部落從山到海完整的里山地景。圖片來源: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提供。
「推動有機或藥肥減量,再加上水下珊瑚礁調查,設樣帶長期監測,每年做一次,颱風來再做一次,觀察變化,就可以比對。」再加上監測陸源的物質如何進入到大海,每季一次河口水樣採集,將碳、氮,列為監測重點,了解從陸源進入海洋的數量,將來控制才有依據。
「農改場會做這件事很令人吃驚,但卻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提到他接到自稱花蓮場電話,起初以為是詐騙集團最新型的詐騙手法。「台灣的農改場若都如此有概念,台灣的農業永續就有希望!」
花蓮場場長黃鵬表示,改良場的重點是生產,希望首重協助農民的收益得到平衡,其次,這些監測結果能成為政府補貼恢復環境的施政依據。「不能只讓農民負擔環境的維護,農民創造的環境利益,最好能反映在環境補貼上。」
未來花蓮場不只協助新社部落,還將串聯上游的無菸(復興)部落。范美玲表示,這裡都是梯田,山上有阿美族復興部落,期待從山上一脈下來,讓山-川-里-海相承,架構完整的里山地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