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5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來自全台北中南東環團代表,分別就政府在各地興建水庫、攔河壩的計畫提出反對意見,認為不該花大錢破壞環境將台灣的水資源不當利用以至於耗竭。立委田秋堇更提到,台灣政府財務赤字嚴重到衛生署長楊志良都說台灣根本不該辦健保的程度,大小工程計畫4年預算5000億是向子孫舉債。
田秋堇說在立法院談反水庫很孤單。她指出,北回歸線經過的地方大多為沙漠,但台灣卻是一片翠綠,就是因為有森林。國際的經驗與研究顯示,蓋水庫傷害森林,即使拆了也無法復原。聯合國對台灣沙漠化的問題十分擔憂,都是因為超抽地下水,因地層下陷所引起的現象。台灣剩下少數幾條自然河川,即使可以蓋水庫,也不該蓋,應該要留給後代子孫命脈。
台北縣平溪鎮平溪水庫:台灣北部的平溪地區要新建平溪水庫,然而基隆市高達37%的自來水漏水率卻不處理,反平溪水庫聯盟執行長林森仁及認為如果將這些事情做好,不會缺水也不需要水庫。
石門水庫曾造成部落遷移,讓許多人離開家鄉,而塔拉部落更因此瓦解,不知所終。蓋水庫將再使54戶人家被迫遷移,黃比德沉痛呼籲立即停止規劃比麟水庫、高台水庫及相關越域引水等設施;依照原住民族基本法之規定,還給泰雅族部落生存權。
台中縣大安大甲溪水源聯合運用輸水工程:台灣生態學會理事張豐年說大甲溪流域建壩,長年的水庫淤積之後水倒灌,上游淤積,下游掏空的循環。政府須正視大壩引起之問題,檢視及統計全台水庫淤積、掏空問題,檢討經建政策,以漸進、選擇性拆壩,改以土石堰這種便宜、永續的工程方法。
彰化縣大度攔河堰:因應中科大廠計畫新建的「大度攔河堰」,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理事長蔡嘉陽以書面表示這是「沒有環境正義的水資源開發利用」,政府產業政策把大部分的水資源轉移給工業使用,導致農漁民必須自力救濟挖地下水因應,長期以來造成嚴重的地層下陷。集集攔河堰導致河川揚塵、沙塵暴和地下水補注不足等現象,不能再重蹈集集攔河堰的錯誤繼續興建大度攔河堰。
雲林縣湖山水庫:雲林縣「沙塵暴」導因於中上游水源被截走,冬天沒有水,土石裸露引起。陳建志形容雲林人已處於「吃飯拌沙」的窘境。雲林縣環保聯盟也以書面發表「守護濁水溪行動宣言」,反對以湖山水庫解決地層下陷、缺水的方法,呼籲政府主導永續水資源政策,釋放離島工業區水權給農業用水,撤銷高耗能、高耗水的中科四期、台塑大煉鋼廠及國光石化等開發案。停止湖山水庫開發。
屏東縣吉洋人工湖:屏東環保聯盟洪祥輝說「吃果子拜樹頭」,而原住民是台灣的主人是「樹頭」,政府把森林砍光,有資源的地方就蓋水庫,使得台灣國土支離破碎,卻又錢拿去補助財團資本家。民生用水8-9元/度,政府補助台塑,1度水3-4元;他質疑台塑一年營收2500億,難道人民比台塑有錢?政府用不公不義的方式取水形同詐欺;而水資源是公義問題。他要求政府涵養水源,放棄過去治水政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