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加入(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FTA (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等各種區域整合計畫,政府以自由經濟示範區計畫應對,除了農產加值運銷,也將放寬外籍與中國白領階級來台工作限制,加上減免各種租稅。經濟部雖評估加入TPP,農業1年損失新台幣700億元,卻遭農委會主委陳保基以「不足採信」一句話反駁,顯示馬政府內部出現歧異。
2013年3月30日 星期六
農團不挺自經區 要產業轉型而非更自由
2013年3月30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行政院「自由經濟示範區」規劃4大產業,其中「農產加值運銷區」內,業者不僅使用台灣農產品加工,也可引進中國農產品加工;從本區出口的產品,無分別的打上MIT,更將影響台灣辛苦建立的產品形象。農民團體質疑馬政府轉口貿易嘉惠農民的說法與現實相悖,更開放的進口政策無非是飲鴆止渴。
2013年3月28日 星期四
2013年3月27日 星期三
鳳山丘陵猛禽過境 預測鳥況得大獎
2013年3月27日台北訊,廖靜蕙整理報導
高雄鳳山丘陵的第一批大量過境的灰面鵟鷹在3月17日出現,940隻灰面鵟鷹飛抵高雄,為春季過境猛禽揭開序幕。這一波過境的灰面鵟鷹和赤腹鷹到底總數有多少呢?單日出現的最大量會在哪一天、多少隻?為了讓民眾參與鳳山丘陵春過境猛禽調查活動,高雄鳥會特舉辦「幸福許願、鳳凰鷹揚」猜一猜過境猛禽數量活動,邀請社會大眾一起來數鳥!
2013年3月26日 星期二
拼低碳 金門卻為開路填平溼地
2013年3月26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金門縣政府團隊對外積極宣示打造金門成為低碳島,最近卻傳出多項聯外道路工程,不但將增加運輸工具使用,怪手更直接伸進浯江溪口,將能減碳的溼地挖掉,填海造陸。當地居民10日驚覺有異,才讓此事見報,工程單位雖已暫時停工,但因工程將帶來當地無可回復的破壞,當地居民串連成立「搶救浯江聯盟」,要求縣府停止這項計畫。
施工卻未有告示牌
浯江溪口怎麼會有土方堆積到海茄苳樹下?仔細一看,原來這裡有工程施工,不知情的民眾趕緊通報縣府,原來是縣政府進行的「水頭商港北側聯外道路工程」,可是怎麼會沒有豎起工程告示牌呢?說也奇怪,21日縣議員現勘時,告示牌就豎起來了。
2013年3月25日 星期一
2013年3月23日 星期六
關燈1小時 全台節電6萬度
2013年3月23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今天(3月23日)是每年一度的「地球一小時」,全球超過2億人口、152個國家、超過7000個城市都在晚間8:30-9:30用關燈這個小行動,來影響更多民眾關注節能減碳與氣候變遷問題。
今年荒野保護協會與台北101大樓合作,在101大樓外牆點上「60+」與「Taiwan」字樣,並且同步在信義國小號召100名減碳勇士排出立體「60+」燭光地景,此項行動是與世界各國同步。
目前台灣民眾透過官方網站註冊響應人數已經接近80萬人,根據台電統計,今年關燈1小時節電度數為6.7萬度電,預計省下3.46萬公斤二氧化碳,相當於大安森林公園2個月的樹木吸碳量。
瞬時節電度相較去年稍有減少,但響應人數相較去年增加10萬人,推估民眾已將關燈漸漸視為日常生活習慣。
今年台灣由荒野保護協會推出「你願意,我承諾」的行動,鼓勵民眾在關燈小動作之後承諾一整年的節能行動改變,也是民眾開始非核家園的第一步,達到全台灣用電零成長的目標,更是把關燈60分鐘延長成為60+的意義。
今年荒野保護協會與台北101大樓合作,在101大樓外牆點上「60+」與「Taiwan」字樣,並且同步在信義國小號召100名減碳勇士排出立體「60+」燭光地景,此項行動是與世界各國同步。
目前台灣民眾透過官方網站註冊響應人數已經接近80萬人,根據台電統計,今年關燈1小時節電度數為6.7萬度電,預計省下3.46萬公斤二氧化碳,相當於大安森林公園2個月的樹木吸碳量。
瞬時節電度相較去年稍有減少,但響應人數相較去年增加10萬人,推估民眾已將關燈漸漸視為日常生活習慣。
今年台灣由荒野保護協會推出「你願意,我承諾」的行動,鼓勵民眾在關燈小動作之後承諾一整年的節能行動改變,也是民眾開始非核家園的第一步,達到全台灣用電零成長的目標,更是把關燈60分鐘延長成為60+的意義。
動物利用不是環境教育 選擇優質場域不需要動物
2013年3月23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隨著環境教育法上路,環境教育的需求增加,這一年來,環保署馬不停蹄,審查申請環境教育人員、場域以及機構認證的案例,也陸續公布通過環境教育場域認證的地方。但是有關環境教育是否適合放入動物利用項目,例如動物撫摸、餵養、騎乘、展示,甚至動物表演,在動保團體努力下逐漸受到重視。今年初,環保署針對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涉及動物展示、飼養及表演之基本審查原則邀請學者專家、非營利組織、政府部門以及業者召開研商會議。
科學教育與環境教育不宜混為一談
首先應釐清甚麼是環境教育?依據環教法「運用教育方法,培育國民瞭解與環境之倫理關係,增進國民保護環境之知識、技能、態度及價值觀,促使國民重視環境,採取行動,以達永續發展之公民教育過程」稱之為環境教育。
2013年3月22日 星期五
全國最高 蘭嶼燈塔開放參觀
2013年3月22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 |
蘭嶼燈塔。(圖片來源:交通部航港局) |
說是最高的燈塔,那麼有多高?資料上說,塔高14.8 公尺(塔基至風標之高度),燈高216.5公尺(海之高潮面起至燈火中心之高度),是全台海拔(燈高)最高的一座燈塔。
我很好奇航港局為何這時候發這則消息,原來是因政府組織再造,2013年元旦起,所有燈塔都回歸交通部航港局掌理。目前開放參觀的燈塔共有6座,包括新北市三貂角燈塔、高雄市高雄燈塔、屏東鵝鑾鼻燈塔、澎湖漁翁島燈塔、馬祖東引島燈塔、馬祖東莒島等6座燈塔。光看地點和名稱,就可意識到應該都在景觀宜人之處吧!
台灣接軌華盛頓公約的任務:立保育典範 增國際能見度
2013年3月22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第16屆CITES簽約國大會這個月3-14日在泰國召開簽約國會議,台灣雖非會員國卻是重要的野生物國際貿易市場,必須跟緊CITES腳步。此次參加會議的農委會林務局保育組野生物保育科長林國彰接受專訪時表示,台灣雖缺乏談判管道,但仍應加強國際交流,讓國際感受到台灣扮演的重要角色。
有市場實力苦無說明空間
華盛頓公約(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縮寫為CITES)是聯合國架構下的公約,1973年簽署、1975年生效,至今整整40年,是國際間最重要的野生物貿易法案,共有178個會員國。台灣參與的契機始於1994年裴利法案制裁,在此之前,台灣因脫離聯合國,對國際事務無從聽聞參與。
2013年3月21日 星期四
【麻雀日】農田生態系健全 人類不需演天敵
2013年3月21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2013年3月20日 星期三
【麻雀日】專家:守護身邊的常見鳥 有賴長期監測
2013年3月20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春天,蟄伏一個冬季的生物不約而同在此時以各種方式證明自己的存在。趁這個機會回顧在我們身邊常見的生命是不是如常。自從2011年起,透過印度環保團體自然永續協會(Natural Forever Society)的推動,麻雀也有屬於自己的日子!
3月20日是世界麻雀日,邀請大家一起關心麻雀的同時,其實也是提醒大家關心麻雀及常見鳥類的保育,不要讓平常習以為常存在的生命,不知不覺間消失了。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棲地保育組長林瑞興說,我們會特別專注稀有鳥類的變化,得以知道其變化。相對的,一些常見的鳥種,如麻雀、斑鳩,因為很常見,若未有系統性的調查,反而不易覺察其族群數量的變化。因此,透過穩定、方法固定的常見鳥種調查,不但能了解鳥類族群變化,更能反映整體環境的現況。
2013年3月19日 星期二
重建打狗古環境 小溪貝塚見證水高雄
【原來高雄這麼水】系列報導Ⅰ
高雄市內惟(小溪貝塚)遺址出土的豐富貝類遺跡 提供了以往小溪人常民生活樣貌,去(2012)4月12日,甫由高雄市政府指定為直轄市定遺址
現在高雄市柴山會更進一步,揭開400至1萬年前高雄古環境及先民利用環境與生態的基礎資料。前(17日)講座上,計畫主持人邱郁文即從貝殼的眼看打狗水
環境的變遷,重現水水高雄。
2013年3月19日高雄訊,廖靜蕙報導
台灣的燒酒螺不下酒
從小就喜愛貝類的海洋博物館助理研究員邱郁文,常常四處尋訪貝類的蹤跡。他說,50到60年代街頭叫賣的燒酒螺,曾是常民社會用以消遣的零食,更是戲院必備零食,就像現在看電影吃爆米花一樣。當時戲院賣燒酒螺,民眾吃完之後直接丟在地上,行人經過都會有碎裂聲,甚至是當時戲院生意好不好的指標。
2013年3月18日 星期一
花蓮21號低肥高產 打造奇美部落忘憂榖
2013年3月18日花蓮訊,廖靜蕙報導
奇美部落水梯田在群山環抱中,以潔淨的水源孕育出「忘憂榖」,要能配得上這麼優良的環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推薦水稻品種「花蓮21號」,此品系在命名前即已得知在低肥的環境中就有高產量的好表現,特別適合有機耕種。
低肥高產適合有機耕種
今年奇美忘憂榖將增加種植面積達3分地,水圳修繕也讓其他族人躍躍欲試。奇美部落文化發展協會專案經理蔣媽(蔣金英)說,這裡環境條件特優,農委會也建議推動有機村。恢復以前貼近自然的農法,希望帶動族人改變農耕方式,讓這片潔淨無污染的土地能生產出糧食,又能留給後代子孫;這使得品種的選擇顯得更重要。
2013年3月14日 星期四
2013年3月13日 星期三
2013年3月12日 星期二
專家現勘小天祥邊坡工程 質疑7800萬明隧道必要性
2013年3月12日花蓮訊,廖靜蕙報導
「好不容易登錄為文化景觀,現在又動這麼大的工程,居民賴以發展為生態旅遊的路線,路口門面用水泥保護安全,遊客怎麼知道上面會有梯田、有水圳?」花蓮縣吉哈米代部落居民王俊傑在昨(11日)由花蓮縣政府文化局召開的小天祥邊坡落石防護工程現勘會議上,憤怒指出,以水泥包覆世外桃源,這種工法不尊重當地居民!
位於富里鄉豐南村台23線公路6K+900到7K+600的小天祥峽谷,短短不到700公尺,立法院通過以7800萬元進行邊坡落石防護工程,為了證明預算執行能力,公路總局擠破腦袋準備以4座豪奢具現代感的明隧道置放在剛獲得文化景觀登錄的豐南村,難怪居民氣憤。
王俊傑說,當部落的景觀登錄為文化景觀時,覺得自己的土地、部落有人認同,感覺非常愉快;居民也打算以當地獨特的水梯田、百年水圳以及人文特色發展生態旅遊,現在卻突然迸出公路總局這麼大一個案子,也不與居民協調。「你做了以後,遊客來到5號橋,看到水泥建築,怎麼知道上面有梯田有水圳的美麗景觀,以水泥包覆世外桃源,這種工法太不尊重當地居民。」
2013年3月11日 星期一
2013年3月10日 星期日
2013年3月7日 星期四
和農民一起里拔哈 鳳梨鄉工作假期體驗無毒生產
2013年3月7日花蓮訊,廖靜蕙報導
「以後我每頓飯前一定要先感謝!」經過一天農場除草工作,志工葛久芬傍晚時在餐桌上道出心聲。花蓮富興里拔哈(快樂)生態農場第二梯生態工作假期,除了營造溼地,志工們也完成了公田整地工作及小米播種。過程中,志工們體會到糧食生產的辛苦,而友善環境的農法背後更隱含了農民對環境的呵護與不屈不撓的精神。而農場生產的友善環境作物,也已經上市,開放購買。
志工們表示,以前不知道農事原來是這麼辛苦的事情,為了友善土地,不使用除草劑,更需要大量勞動。「以後吃飯前一定要記得感謝種出糧食的農民!」富興里拔哈生態農場工作假期第3天,志工們人手一支小鏟子、小板凳,蹲在地上與「根深蒂固」的野草搏鬥,根除乾淨才能成為農地供耕種。
2013年3月5日 星期二
2013年3月4日 星期一
國際專家蒞台演說 倡議原住民族與社區保育
2013年3月4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台灣有很多原住民想回到山上自己的土地生活,恢復與自然的連結,遇到破壞、開發就出來抵擋,這樣的心聲也代表了全球原住民的心聲。長期以來殖民者往往採取驅逐、隔離的方式,使得原住民部落遠離自己的土地,遂行開發利益,間接使得生態系、棲地數量急速下降,這幾年透過保護區的檢討聲浪,讓原住民回到自己的土地以傳統的方式生活,不但能兼顧文化、社會及生計,也能保護當地的生物多樣性,「原住民族與社區保育區」倡議應聲而起。
原住民族與社區保育區(Indigenous and Community Conserved Areas: ICCAs)行動綱領,是指以當地社群為主體,組成具有決策權的治理單位,管理、維護與保育當地的生態資源,強調用傳統的生態智慧維繫生物多樣性,確保當地族人要能有收益,森林溪流要能被保護下來。2007年的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要求承認原住民族對傳統領域及自然資源的權利,已為世界所有國家所採納。
2013年3月1日 星期五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