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30日 星期六

農團不挺自經區 要產業轉型而非更自由

2013年3月30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台灣農村陣線昨(29日)召開記者會,要求政府與其更自由的貿易政策,更需要的是產業轉型。行政院「自由經濟示範區」規劃4大產業,其中「農產加值運銷區」內,業者不僅使用台灣農產品加工,也可引進中國農產品加工;從本區出口的產品,無分別的打上MIT,更將影響台灣辛苦建立的產品形象。農民團體質疑馬政府轉口貿易嘉惠農民的說法與現實相悖,更開放的進口政策無非是飲鴆止渴。
為了加入(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FTA (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等各種區域整合計畫,政府以自由經濟示範區計畫應對,除了農產加值運銷,也將放寬外籍與中國白領階級來台工作限制,加上減免各種租稅。經濟部雖評估加入TPP,農業1年損失新台幣700億元,卻遭農委會主委陳保基以「不足採信」一句話反駁,顯示馬政府內部出現歧異。

昨(29)日台灣農村陣線於立法院召開的記者會,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蔡培慧表示,印度韓國等國家的實驗已經證明自經區是條死路,台灣貿易已經夠自由化了,現在需要的是產業轉型而非更自由化。

前店後廠 陸商台勞

清大榮譽教授彭明輝則以「書呆子用教科書治國」形容這項作法。他說,2002年台灣加入WTO以來,失業率先從3%上升到5%,再回到4%,人民實質所得下降,失業率上升,但GDP卻成長;資方得到甜頭,勞工卻是飽嚐苦果。
彭明輝表示,台灣積極加入TPP著眼的是犧牲農業換取紡織等傳統產業在美國的市場,但美國國內失業及財政赤字的矛盾已來到高峰,不可能再開放國內市場,反而將會在TPP強力推動勞工與環境立法,以便加強美國紡織業等傳統製造業的競爭力,屆時台灣傳產競爭力反而會更弱,沒有任何產業會得利。
農委會表示,示範區內將引進國內外豐沛資金,並靈活運用國內外具數量、價格及品質優勢之原料,結合台灣優質關鍵產製技術、安全健康生產歷程及強大農業研發能量等優勢,以「境內關外」、「前店後廠」運作模式,推動產業整合性加值發展,建立台灣農業品牌,行銷全球。
彭明輝則認為,自經區的「前店後廠」恐淪為「陸商台勞」,台灣勞工淪為大陸白領階級剝削的對象,而且台灣對外的通路被陸商與台商所壟斷,將使得「以商逼和」成形。「沒有一個政府笨到在自己的國土上引進敵對的政權」

無具體做法 農民不苟同

幾位農民也前來發聲,土城輝要農場主人邱顯輝表示,政府提不出管制自經區原料及成品外流的具體作法,農民無法放心。
來自溪湖的稻農陳守欽說,農民長期收益不佳,像目前中南部高麗菜價格崩盤,連要買去送人的工錢,都比菜價高,政府思維仍停留在以農扶工。他都還記得,務農的父母若不是趁農閒打工,根本無力養大自己的孩子。政府從來不照顧農民,自由貿易若是能解決農民問題,農民當然會支持,但是現在的做法卻只有利於財團。
「執行政策應有施行細則,而非口號宣示。」248農學市集負責人楊儒門說,台灣無論是加入WTO、ECFA、開放美牛或正在進行的TPP等議題,政府描繪的開放後農業前景,都達不到。他已看透政府不可能照顧農民,農民還是要團結靠自己。

自經區農民恐更劣勢

消費者團體「婆婆媽媽要健康」吳麗慧表示,自經區應該用台灣優質農產品加工再外銷,才能幫助農民,政府卻要進口中國的農產品加工變成MIT,將來產品砸了MIT招牌,中國可是一點責任都沒有。而且一旦開放,將會擋不住,很快的非特區也將充斥中國劣質農產品。
從台灣勞工市場10年來實質薪資比例大幅下降的事實看來,自經區只會替農產加工公司加值,底層的農民、勞工毫無生存能力。立法委員林淑芬說,「國際間自由貿易的研究,都指出自由貿易對勞工、農業以及環境的負面影響最大,但我們的政府官員卻還昧著良心說自由貿易對勞工有利、可使農業加值。」
立法委員劉建國表示,國家的實力還是以農業競爭為根本,馬政府對農業一竅不通,任內農業預算逐年減少,6、7月稻價可能下跌,再加上自經區農產加值運銷中心,根本是中國農產的加值中心,台灣農產的報銷、貶值中心。

江揆:中國農產品只在示範區、不會流入市場

昨立法院總質詢時,行政院長江宜樺表示,自由經濟示範區對中國不是依循WTO規範,頂多是放寬ECFA;中國農產品不會進入台灣市場;他會為中國農產品只在示範區、不會流入市場負責。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