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7日 星期四

石虎保育策略不足 三義外環道開發退回專案小組

2014年4月17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石虎屬於全台灣人民所有!」無法坐視一條8公里的新闢道路,可能造成石虎棲地流失、影響族群數,台13線三義外環道新闢工程現差及環差審查,引發社會關注。昨(16日)於環保署舉行大會審查,正反雙方各自表述意見後,大會決議退回專案小組審查,意即此案將繼續在專案小組審查,做成結論後再送大會確認。
台13線三義外環道環境現況差異以及環境影響差異,去(2013)年專案小組結論第三點雖建議開發單位「重新檢討本次變更之妥適性與可行性,並斟酌本案是否撤回重新研擬因應對策」,不過3月20日開發單位交通部公路總局提送補充說明資料到環保署,並未撤案。昨進入環保署大會審查。
此次,苗栗縣政府也並列入開發單位,補充資料中新增生態補償措施。
因本案影響石虎棲地,在網路上引起迴響,會議資料指出,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書件查詢系統自4月10至15日收到超過1200筆資料,要求開發單位一併回覆說明。
本次共有20位民眾登記發言,正反方各半。反對民眾要求依據環評法,駁回本案重啟環評;支持者則大力護航。

支持意見:開路才有發展

支持者的意見包括,銅鑼、三義之間的道路多年來都只有10米寬,逢假日必雍塞,影響地方發展。銅鑼鄉長謝其全表示,不拓寬、無法發展,業者都不願意來投資;開路沒有影響山坡地,建議現勘實際了解。三民鄉代表劉酵祿也說,為了石虎不開路,十分不公平。
銅鑼鄉民代表會主席陳阿鴻說,道路開發是國家發展所必須,不開路就沒落了。而「石虎不是善良的動物,沒東西吃就到家裡吃雞吃鴨」村長林貴全則一再呼籲要跟中國學,「青藏公路不是蓋起來了」道路是百年大業,石虎的問題可以改善、解決。
本案引發社會輿論,反對開路破壞石虎棲地聲浪,社區理事長吳錦水認為,此案為三義交通命脈,應由當地人決定。
三義鄉民代表張玉鳳則邀請環委到當地走走。「不開路石虎就沒事嗎?」他認為,隧道工程應該影響不大,出口處周圍都是茶園,不會有石虎。
立委徐耀昌表示,交通是建設之母,不開路就無法發展,建議反對開路的人應與鄉長、民代多溝通。

石虎百年孤寂:普遍分佈到瀕絕

銅鑼鄉民代表會副主席林九炲語出驚人的說,石虎絕對不是瀕臨絕種,銅鑼的石虎和野狗依樣多,居民平日無事還會拿來打牙祭,開路絕對不影響族群數。
屏東科技大學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裴家騏表示,石虎在100年前台灣淺山分佈,現在他的學生幾乎都找不到,只剩下苗栗、新竹、台中和南投,分佈銳減;他幽默的補上,今天知道原來銅鑼鄉還有,而且還被吃掉。
裴家麒說,棲地消失讓石虎無立錐之地、四處亂竄。交通疏導應該有方法可解決,「石虎很笨,但人可以想辦法」期待透過交通運輸專家,共同發展解決三義、銅鑼疏導交通的方法。

石虎迷思:銅鑼多如野狗,三義石虎少?

有別於銅鑼鄉石虎多如野狗,三義鄉長則極力撇清。三義鄉長徐文達表示,三義鄉是苗栗石虎最少的地區,而且依據特生中心救傷收容中心資料顯示,有紀錄30多隻受傷石虎,6成是因捕獸夾,被車子撞傷的少之又少,石虎已經與當地居民生活融合在一起了,石虎是很安全的。另外,當地東西向道路已經開鑿30多條,石虎都沒了,不差這一條。
三義到底是不是石虎熱點?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研究中心動物組組長鄭錫奇即指出,石虎中獸鋏比例,並非來自客觀取樣,不適合如此引用。另外在閉門會議中,有環委舉證,無論是研究人員裝設的自動照相機拍攝,10台有7台都拍到石虎,或者是國科會新近發表的論文都指出,三義是石虎熱區。至於石虎為何來到三義,有可能如裴家騏所言,棲地劣化、四處亂竄的結果。

苗縣長為8公里路滅火

劉政鴻親臨火線苗栗縣長劉政鴻也為了這條8公里長的外環道,親臨火線。他說,三義到銅鑼路段,從日治時代(1938年)就開闢了,柏油路面只有10米,國道如果發生交通事故,也必須由台13線來紓解。水美街(木雕街)長年飽受塞車之苦,因此以外環道解決;2003年雖通過環評,但因財政困難,2009年好不容易才撥下這筆經費目的是改善省道。
劉政鴻說,目前台13線到后里已拓寬為四線道,唯獨此處無法拓寬,每次塞車都塞在此處,希望能突破瓶頸,為此,公路總局提供20.5補償區,苗栗縣政府也找了20公頃,一共有40.5公頃做為補償。「關心石虎的人可以放心」
立委陳超明批,「有石虎之處就是倒楣之處」不要讓600隻石虎影響20萬人的生活。

52億的地方想像

立委田秋堇指出,開發單位只以涵洞、通道作為減輕措施,但石虎不一定會使用。生態補償的作法既小又破碎。按照開發單位提供的路線圖,外環道仍無法解決要進入木雕街的塞車問題。
「木雕街不是希望人群進入嗎?外環道卻是讓車輛離開木雕街,這和店家的期待不是衝突嗎?」田秋堇認為,若是要解決木雕街塞車問題,應該是增加停車位,在附近一些國中小學開闢地下停車場,加上遊客導入系統,就可以解決了。而非將52億民脂民膏,貿然投入興建道路,恐怕無法解決問題,又造成環境破壞。
田秋堇也說,52億得之不易,三義鄉民也該思考對家鄉的想像是什麼,而非只有道路開發。

解決交通易 恢復生物多樣性難

立委邱文彥雖未到場,仍以書面資料表達意見,目前生態資料不足以據此作出不危及生態的開發計畫,他認為應先調查清楚當地生態,特別是保育類動物石虎、麝香貓、穿山甲習性與分佈熱點之後,提出證明有效的保育策略,再談道路開發。
對於開發單位所提生態補償計畫,農委會林務局保育組簡任技正張弘毅說,開發位址林相良好,這類土地原本就是石虎棲息地,用作補償之地,缺乏說服力。除了要求開發單位補充棲地補償是否有效,開發單位應尋找遭破壞而不利於石虎的棲地,重新營造為適合石虎的棲地;而生態監測需增加到每季3次。
鄭錫奇也說,目前石虎雖然有裴家騏研究團隊投入幾年的研究,但資料仍不足;而苗栗是已知石虎的重要棲地。他說,解決塞車問題容易,增加生物多樣性難。「少一隻(石虎),少一塊棲地,都會加速石虎滅絕的速度」,建議應重新評估道路效應。

保育策略成效無法評估,無法認同

幾位環評委員發言,也都集中在石虎保育生態補償是否有效。環委張學文說,開發單位路塹、箱涵的做法,卻無法確知石虎是否會使用。因開發單位缺乏詳細資料,因此無法判斷保育策略是否能達到目的。
幾位環委也質疑開發單位40公頃生態補償的區位,區域特性為何?認為方式太簡略、粗糙。張學文即質疑當地是否有充足的食源吸引石虎利用?「補償的概念是再創造一塊棲地」,開發單位應對生態補償提出完整計畫。
開發單位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二區養護工程處副處長說,當地現有道路,苗48、台130、高速公路太多,腹地有限,無法達到工程迴避。石虎研究資料國內外都非常有限,已經盡力思考解決方案反映在減輕措施上;在補償面積上已高過開發面積。
閉門會議時,環委對於專案小組的結論再做確認,對於第三點決議,應先考慮其妥適性與可行性,並認為專案小組決定,尚無法供做決議參考,因此退回專案小組再審。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