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4日 星期二

校園有蝠了 100組校園蝙蝠屋提供申請

2012年12月4日台北訊,廖靜蕙整理報導
蝙蝠因媒體渲染而有不同面貌,真實世界的蝙蝠卻無家可歸。圖為金黃鼠耳蝠。(攝影:張恒嘉)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蝙蝠,在電子媒體宣傳下,有時是對抗惡魔的英勇形象,有時候在夜黑風高又疑為吸血鬼的跟班;變化莫測的形象,讓人神往或視為不祥。現實上的蝙蝠族群卻常因棲地消失、農業威脅而無以為家。為了推廣蝙蝠保育,台北市動物園推出蝙蝠造家計畫,提供100組校園蝙蝠屋,讓校園與蝠同享唷!
此項計畫是台北市動物園回應2011年起連續兩年的國際蝙蝠年保育行動,與澳門民政總署、香港嘉道理農場等相關單位共同策劃主辦。
動物園目前準備有100組蝙蝠屋提供相關單位申請,而動物園暑假之研習營隊改編自蝙蝠生態繪本「星月」之手偶劇劇本及配合之活動所擬訂之教案,亦將同步置於動物園網站,供合作夥伴參考下載,作為教育活動推廣用。
保育蝙蝠,台北市動物園釋出100個蝙蝠屋供校園及社區索取。(圖片來源:台北市動物園)目前已知有內湖、雙溪、北投、三峽、內壢、台南等各地多所學校及社區等積極參與動物園的合作計畫,另有許多保育團體及學術單位,如台北動物園保育教育基金會、台北市蝙蝠保育協會及文化大學自然資源系等將共同協助推廣。園方期待藉由大家努力,蝙蝠保育成效可更上一層樓;另外,蝙蝠保育的觀察資訊也能透過臉書等媒體上交流的方式,帶動更多民眾參與,並培養出台灣新一代的「公民科學家」。
動物園表示,澳門、香港兩地已於今年7月開始進行「校園蝙蝠保育計畫」,以校園為重心並向社區擴展保育蝙蝠工作。動物園推廣蝙蝠保育計畫,希望在校園及農田等蝙蝠出沒處廣設蝙蝠屋,讓蝙蝠發揮生態功能,減少校園蟲害及農田殺蟲劑的使用。
有鑑於國內外保育單位及民眾對此議題開始有興趣及共識,動物園希望藉此機會進行串聯及整合各相關單位行動、各地蝙蝠觀測資訊及教育活動紀錄平台,透過大家的回饋與交流,共同落實蝙蝠的保育。
2010年9月22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發起了「2011蝙蝠年」的倡議,用以宣傳蝙蝠為生態系帶來的好處,並促進對蝙蝠的保護和研究。會議決定於2011至2012以兩年的時間舉辦「國際蝙蝠年」的活動,在全世界共同宣導蝙蝠之重要性。台北市動物園今年5月辦理東南亞動物園國際蝙蝠教育工作坊,廣邀國際蝙蝠保育夥伴至台北分享各國蝙蝠保育教育的經驗,同時亦於2011及2012年連續辦理暑假蝙蝠親子營隊,引起廣大迴響。
動物園表示,歡迎對此合作計畫有興趣的學校、社區提出申請,經動物園確認後,將提供蝙蝠屋材料或成品供掛置,並提供教育活動合作方案諮詢,希望透過行動可讓台灣與全世界共同珍視與保育蝙蝠。洽詢方式:台北市立動物園推廣組林文淇 02-29382300-519 ;tgx10@zoo.gov.tw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