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病了可以到醫院就診看病,樹木生病了怎麼辦?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就成立國內首座「樹木醫學中心」,昨(21日)舉行樹木醫學中心揭牌儀式及國際樹醫研討會,要為林木提供健康管理諮詢、診斷及培訓樹木醫療專業人才,未來還會有通過認證的樹醫生開始執醫。不過也有環保團體認為,樹木育苗、棲地不改善,先天失調後天不足,看醫生恐怕也醫不起。
林業試驗所多年來為樹醫催生運作,樹木醫學中心則為落實國內林木健康醫療體系,同時也回應2011年APEC林業部長會議中所倡議的「建立亞太區域林木疫病防檢疫網絡」提供資訊及技術,促進國際合作。
治療重於預防
林業試驗所已於於2010年正式成立「林木疫情鑑定與資訊中心」,提供我國林木疫情通報、鑑定及防治諮詢服務等事項,為擴大樹木健康管理服務,並在林試所所長黃裕星召集下成立樹醫團隊,以加強樹木醫學研究及樹醫服務。未來樹醫中心將分設三組,包括「林木疫情鑑定與資訊」、「樹木健康診療」及「樹木修剪養護」。
「林木疫情鑑定與資訊」服務,整合了林試所現有的「林木疫情鑑定與資訊中心」、「樹木褐根病調查通報系統」及「筆筒樹疫情監測資訊網」三個資訊網絡維護及服務,提供樹木病蟲害診斷鑑定及防治諮詢服務,並建立樹木病蟲害防檢疫資料庫。
另新增「樹木健康診療」和「樹木修剪養護」兩項服務,前者提供樹木健康檢查、危險等級評估及樹木醫療建議等服務;後者提供樹木正確栽植、移植、修枝、養護等技術訓練及諮詢等服務。
林試所也將建立樹醫認證制度,森林保育組長吳孟玲說,台灣早有許多足與國際「樹藝師」堪比的優秀人才,目前設立一套完善的認證制度與持續的教育訓練,讓專家有所發揮並傳承珍貴經驗,並配合林木疫情通報系統的運作。
治療病樹不如預防生病
黃裕星表示,樹木醫學中心確有其必要性,透過樹木醫學中心,方能整合國內樹木保護的技術與資源,並制定合於國際規範的「樹木醫師」考試認證制度,才有利於我國樹木保護工作的長遠發展。
不過也有批評指出,長期不改善棲地狀況以及育苗工作,成立樹木醫學中心只是少數人靠行醫賺大錢。不要說樹木褐根病疫情不曾稍減,筆筒樹疫情到底是病、自然現象、或者是人為棲地破壞,眾說紛紜,交代不清楚,每年也都透過中央及地方編列的預算。綠色陣線協會理事林長茂即批評,政府不願面對樹木生病的原因,搞個樹醫制度,反而讓樹生病變得有利可圖。
據福田基金會透漏,救助屏科大附小的老樹花費450萬、楊梅老樹也要300萬元。
林長茂認為,資源不可能無止盡投入,而且都有少數人得利益。
先改善育苗及棲地
綠色陣線協會樹木專案著眼集水區植樹淨水、固土,林長茂從植樹過程中觀察病樹的原因是有線可循的,缺乏預防管理的育苗、棲地不良以及管理機制未整合,是常見的原因。林長茂說,台灣人喜歡大樹,苗木來自育苗場扦插苗,在育苗過程易生不定根,移植時易造成根系傷害,已經先天不良。
理論上預定移植的地方,會針對種植的樹種規劃合適的土壤、排水性以及面積;但事實卻是根本一視同仁放在規格相同的土地上,而就算用了所謂的「透水磚」,實際上為了讓路面平整,底下常常鋪水泥,根本不透水,一遇雨造成積水,對於不適合潮溼的樹種就容易生病。台灣常見將樹木侷限在水泥路面,只給一小塊面積生活,「一棵2、30尺這麼高的樹,根部被控制住了,水分和養分無法輸送,怎麼活?」
此外,種植後的管理機制也應整合,目前則散落各處,行道樹歸公園路燈管理處,校園樹木歸教育部管,公園樹木則歸鄉鎮公所。他認為,應優先解決這些根本的問題,否則等到事後補救,成本太高,「國家經不起這樣的浪費,而且製造病樹會不會讓少數人圖利?」
※ 註:2011年9月7日當時行政院農委會主委陳武雄參加北京APEC林業部長會議,並以「加強實際合作,使地區森林達到包容性成長」為題發表演說,向與會 21 個經濟體分享台灣林業經營的經驗。會議中倡議「建立亞太區域林木疫病防檢疫網絡,就跨國間林木病蟲害及外來種之監測、預警及防治技術相互交換資訊,以防止森林退化」,此舉獲會員國支持,大會決議將之納入「北京林業宣言」的第8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