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3日宣布啟動「活化休耕農地計畫」,雖說以糧食安全為起點,並訂出5年內提高糧食自給率1.4%,不但緩不濟急,在推廣轉、契種植作物名單上也出現多個與糧食自給無關的項目,例如作為外銷的作物、短期經濟林的種植,還會排擠糧食作物生產面積,難免令人質疑目標能否達成。
即使是外銷作物,仍以糧食為主,為何獎勵短期經濟林,農委會農糧署明白表示是替代進口,並不是為了解決糧食自給;短期經濟林主要用於兩方面,中部地區養菇需求,經調查約需1500公頃;以及供應設於東部的中華紙漿廠原木片,因此在東部鼓勵種植桉樹(尤加利樹)。
農糧署表示,有些地方休耕良久,一下子要復耕種糧食是不可能的,因此劃定鄉鎮,以取材方便,專區方式,在1等則土地鼓勵種植短期經濟林。
「站在糧食安全的立場,不該鼓勵休耕,活化休耕農地計畫大方向是好的,只是不解,為何仍提供一期的休耕補助,應該全面復耕。」楊俊朗說,台灣雖林產品自給率不到1成,但並不如糧食安全直接影響國家安全;農地復耕計畫應強調糧食作物,因此不支持種林產品。
楊俊朗說,短期經濟林只能種植軟木材,如造紙的桉樹,隱憂是引進外來樹種,而桉樹6-7年就能砍掉使用,就是因為吸收大量的水,才長得快,有如快速抽水機,種植桉樹將影響地下水,造成當地缺水現象。至於固碳效用,種樹雖會固碳,一旦砍伐,就會釋放二氧化碳。
台灣區造紙工會同業公會則表支持此項政策,總幹事陳崑山說,即使所有的休耕地都種短期經濟林也不夠,但國內以休耕地種植,又能減少運輸成本,不無小補。台灣一年進口160萬噸的木片生產40萬噸的紙漿,其中4萬噸外銷到韓國,其餘都供國內文化用紙及家庭用紙所需。木片原料來自澳洲,運輸成本相當高,價格也不斷提高,世界各國需求都很高。
陳崑山說,尤加利樹(桉樹)6年就會長到直徑20公分以上,適合砍伐。不過尤加利樹長得很快,又高又瘦,颱風一來,可能造成風倒,他認為,種植風險農民應有心理準備,建議選擇矮短樹種。
長期研究桉樹枝癭釉小蜂的台北植物園園長董景生表示,桉樹枝癭釉小蜂目前尚無天敵,種植桉樹必須慎選能防止蟲害以及旱作樹種。只是,矮短樹種不符合經濟效益,旱作樹種長得慢,似乎都有困難。
眼見計畫即將上路,預估需上百萬棵的苗木從哪裡來?會不會因此進口中國苗木?都留下未知的空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