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3日雲林訊,廖靜蕙報導
好吃的榴槤,讓人食指大動,但是能讓榴槤樹結出好吃的果實,非靠蜜蝠不可!蝙蝠是熱帶水果重要的傳花授粉者,夏天夜晚成群出動的狀況景象吸引不少遊客觀賞,但是牠們可不是無聊飛出來表演,牠們更重要的任務是攔截昆蟲覓食,其中不乏令農民頭痛的昆蟲。到底蝙蝠能有多神奇?有請蝙蝠保育大師墨林‧塔特(Dr. Merlin Tuttle)來台細數其中奧秘。[1]
當蝙蝠的專屬攝影師長達52年之久,墨林‧塔特博士是全世界最重要的蝙蝠攝影家,作品廣泛被各國保育人士運用。透過一張又一張蝙蝠生態攝影,他拯救了全球數千萬蝙蝠免遭捕食及殺害的命運。昨(12日)他在黃金蝙蝠館首度在台公開演講,以自己拍的照片來說明蝙蝠提供的生態系服務。
「哇!好可愛喔!」看到塔特分享他拍攝的蝙蝠照片,黃金蝙蝠館內的孩子們忍不住發出讚嘆。塔特也說,果蝠對他而言,比大貓熊更可愛,葉鼻蝠還比恐龍更具吸引力。而蝙蝠更提供好吃水果傳花授粉的貢獻,更是沙漠、雨林各種生態系不可或缺的授粉者。
「蝙蝠對我們吃的水果貢獻很大,東南亞市場大多數水果七成來自蝙蝠授粉,我們常吃的香蕉、釋迦、榴槤、芭樂等,有些只有蝙蝠才能授粉,有些則是不一定只有蝙蝠能授粉,但如果是蝙蝠授粉,產量會大增。」塔特說,東南亞廣受喜愛的水果──榴槤,就是靠「舊大陸果蝠」授粉。
台灣為何不能種榴槤?是因為不夠熱嗎?他認為是因為台灣沒有榴槤最主要的授粉果蝠,因為沒有這種果蝠,所以農民雖然可以種榴槤樹,樹也會長大開花,卻無法結果。「喜歡吃榴槤的人,得感謝這種果蝠!」
蝙蝠在熱帶地區傳播種子和傳花功能雖然很重要,數量和物種卻持續下降。
他舉泰國為例,40年前拍得到成群的狐蝠,現在變得很少。歸咎原因是農民不喜歡狐蝠,他們在農田上空架網不讓狐蝠進入,然而這個設置光是蝙蝠經過就會受困網中死亡,動輒上百隻;而這樣的事情不時發生。他認為解決類似過度捕捉和誤解,最好的方法就是教育,幫助農民了解蝙蝠提供的服務,解決他們的困擾。
榴槤的授粉者蜜蝠 200萬隻可授粉1000萬顆花粉
教育對保育的成效如何?菲律賓一處蝙蝠洞,果蝠數量驚人,地主十分關心蝙蝠保育,常找附近的居民、兒童以及遊客參觀蝙蝠洞,解釋蝙蝠生態的重要性。因政府要求其將所有土地,包括蝙蝠洞,轉耕為農業區而求助於保育團體,卻未獲回應,於是向他求助。
當初塔特受邀前往拜訪時,曾數過蝙蝠數量,初步估計200萬隻;他到菲律賓了解到當地沒有任何一種蝙蝠受政府法令保護,當地居民有吃蝙蝠的習慣,很多蝙蝠捕捉之後進入肉食市場吃掉。
於是塔特跟地方居民解說,讓他們知道這些蜜蝠就是榴槤的授粉者,他告訴居民,洞內200萬隻蝙蝠一個晚上可以傳播的花粉,超過1000萬顆花粉。短短一個小時的演講,感動當地居民簽聯署書,當地首長因此同意保育這座蝙蝠洞;而蝙蝠洞不但變成保護區,後續效應包括成立蝙蝠中心,每年數千人前來觀賞、關心蝙蝠生態,聞名程度連外國觀光客也來。
50多年來,他感受到全世界蝙蝠的族群及物種持續下降,因此他拍攝蝙蝠生態照片,幫助人們瞭解蝙蝠,進而保育蝙蝠。「很多蝙蝠物種在人類尚未認識牠們之前,即已消失或瀕臨絕種。」他說,蝙蝠分類相對脊椎動物較晚起步,因蝙蝠夜行的習性,蝙蝠研究也相對困難。
蝙蝠為何這麼重要呢?中南美洲常見的仙人掌,分布範圍在美國西南部幾個州,墨西哥到中美洲,它們的花粉及種子端賴蝙蝠傳播;龍舌蘭主要的授粉者,也是蝙蝠。這兩種植物是沙漠地區要的植物,數百種昆蟲與植物仰賴這兩種植物生存。
無論是非洲提供很多動物,包括大象,食物和棲息環境的重要樹種獼猴麵包樹、澳洲熱帶雨林重要的建材數種黑豆樹,或是中南美洲的建材樹種,都靠果蝠授粉。牠的重要性不分洲際,我們無法想像失去蝙蝠,森林物種將變得如何單調。
除了傳花授粉,蝙蝠更是除蟲大師。德州西南部靠近聖安東尼奧市的蝙蝠洞,每年上千萬隻蝙蝠夜出的景象,提供生態觀光景點;更重要的是,這些蝙蝠提供當地農田生態系蟲害防治,每晚飛到70公里外的棉花田捕食蛾類,一個晚上一隻蝙蝠所捕食的換算成殺蟲劑可少75元美金(約2500元台幣)。
「要確保蝙蝠提供除蟲服務,最好方式就保護牠們的棲地,例如牠們來自森林,屬於森林型蝙蝠,就是保護森林棲地。」塔特指出。
蝙蝠提供了多樣性的生態系服務。幾年前,泰國一座寺廟的僧侶每天固定收集蝙蝠的大便,賣給農民當天然肥料,成為寺廟的收入。不知何時開始,他們發現蝙蝠的族群數量下降,使得蝙蝠大便及收入明顯減少。原本一年從賣蝙蝠排遺的收入可獲益1萬2千美元,現在幾乎掛零。
僧侶請他幫忙時,他發現盜獵者在蝙蝠出入口架設陷阱捕捉蝙蝠,賣到肉食市場;他建議寺廟顧警衛,短短幾年間,收入又恢復了,雇用警衛之後五年,收入超過10萬元美金,而這些收入遠遠超過雇用警衛的錢。
除了排遺有好處,廟裡的蝙蝠更提供了害蟲防治,一年超過10萬美元的害蟲防治收入,還可以賞蝠帶動生態觀光以及商業活動,約略估計一年創造75萬美金的收入。
人類誤解 使保育蝙蝠推動不易
然而人們對於蝙蝠的誤解,使得蝙蝠保育推動不易。例如蝙蝠會傳播致命的疾病,如狂犬病、SARS、伊波拉、MERS,透過公共衛生的宣傳,讓人們對蝙蝠產生恐懼。
「散佈未經科學驗證的言論對蝙蝠保育傷害極大,而且是不對的。」塔特說,目前已知的疾病,只有狂犬病是有科學證據,其餘都尚未有科學驗證。
1980年代,德州奧斯丁(Austin)的議會大道橋(Congress Avenue Bridge)興建完工後,橋下也喬遷一批住客──墨西哥遊離尾蝠(Mexican free-tailed bats),夏夜成群外出飛舞的景象,十分壯觀。然而,州政府卻發布蝙蝠可能會傳染疾病,要遊客當心。此舉讓人們緊張,以至於簽聯署書要求根除這些蝙蝠。
為此,1984年他到奧斯丁遊說參議員,告訴他們蝙蝠對人類生活的助益;雖然民眾害怕感染疾病,事實上蝙蝠並不會直接飛向人群,只有直接用手抓蝙蝠,才有被咬的機會。他成功說服州政府保護這座橋,歷經35年,從來沒有人因為蝙蝠傳染疾病,反而每年都有數萬遊客到這座橋參觀蝙蝠從橋下棲所飛出來的壯觀景色。而這些蝙蝠也提供病蟲害防治,每年夏天夜晚移除約15噸(1萬~2萬磅)害蟲。
他說,35年前人們希望移除蝙蝠,現在他們了解蝙蝠沒有傷害,轉而支持蝙蝠保育,甚至舉辦活動慶祝蝙蝠帶給他們的好處[2]。
他分享這些經驗,希望更多地區的人們起身保育蝙蝠,蝙蝠提供的生態系服務充滿著驚喜,總是遠大於人們對牠的了解。
墨林‧塔特博士簡介
國際蝙蝠保育大師墨林‧塔特博士(Dr. Merlin Tuttle)國際蝙蝠保育組織BCI(Bat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創辦人,塔特蝙蝠保育組織(Merlin Tuttle's Bat Conservation, MTBC)執行長,全世界最重要40位野生動物保育學家之一,全世界最重要的蝙蝠攝影家,作品廣泛被各國保育人士運用。
塔特博士第二場公開演講:蝙蝠的生態服務Eco-services of Bats
註釋:
[2]資料來源:Congress Avenue Bridge
【相關文章】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