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國民美食「透抽」14年來從2萬公噸捕獲量一路下跌,去年甚至捕不到3000公噸,鎖管漁業1資源量明顯減少與過度捕撈有關。水產試驗研究所昨(22日)發布「透抽小卷告急」新聞稿,呼籲遵守禁漁規範,免得撈不到透抽,漁民賺不錢,民眾也吃不到美味的透抽了!
每年夏、秋兩季,劍尖槍鎖管會從外洋洄游至彭佳嶼週邊海域,成為台灣北部海域燈火漁業的主要漁獲之一。傍晚6點開始,從淡水沿海往東繞到東北角一路到達金山、八斗子、瑞芳、貢寮,沿海密密麻麻佈滿燈火漁船照亮岸邊,漁民打著強光,讓鎖管生物聚集,以利捕捉。
集魚的方式也從早期的以火把,到現今科技發達所使用的高亮度LED燈,漁獲效益大幅提高,同時也造成漁業資源過度捕撈的現象。
吳繼倫說,造成過度捕撈的因素包括船隻過多以及燈光照度,各縣市也對此制定相關規定,例如設置禁漁區或禁漁期。「讓漁民與社會大眾了解設置禁漁區或禁漁期的重要性,並嚴格加以遵守,才有可能真正落實資源保育的工作。」
水產試驗所海洋漁業組長吳繼倫表示,俗稱透抽或小捲的「劍尖槍鎖管」(Uroteuthis edulis)是台灣北部火誘網2漁業目標物種之一,同時也是東海南部重要的經濟「頭足類」(魷魚、烏賊及章魚等這一類海洋軟體動物)物種。因為分布較廣且生物量豐,一直是我國重要的經濟物種之一,過去50年來,到處都吃得到;但透抽與所有的海洋生物資源一樣,並非取之不竭、用之不盡。
根據農委會漁業署的漁獲統計資料顯示,我國的鎖管年漁獲量在1998年曾經高達2萬多公噸的高峰,但該年之後,產量逐年下滑,去(2011)年的總漁獲量甚至不到3千公噸,年產值也從20億元跌落至2億元上下。吳繼倫表示,目前的撈捕量僅勉強提供內需。
以產卵量評估資源狀態
水試所根據鎖管的年產卵量,推估次年的資源量,這是因為劍尖槍鎖管的生命週期在一年以內,且一生只產卵一次,產卵過後成體就會死亡;當瞭解鎖管的資源變動後,應可作為作業漁船數以及年度最大可捕量的判定參考,並以此擬定漁業管理策略。
水試所已於2009年起開始進行鎖管資源的調查與評估,目前除了鎖管成熟個體的研究外,也同步進行鎖管產卵場的探查工作,現階段已採集到鎖管卵塊樣本,之後將進行產卵場海域面積估算及產卵量的調查,以評估其資源狀態。
順道一提,透抽因為食源特殊、不易複製,無法進行人工養殖。
永續漁業靠管理 管理應納入研究成果
東亞野生物貿易研究委員會台北辦公室主任吳郁琪表示,燈火漁業要永續,必須有科學的基礎資料以及管理強度,例如燈光照度、減少船數、以及撈捕是否避開繁殖季、允許撈捕天數、在撈捕天數中一天內多久時間、容許撈捕量等。漁業署長期來未做好基礎研究,只以撈捕量當作資源量,未有充分的基礎資料,無法談減量或禁漁,因此無法永續魚類資源。
目前透抽已證明數量持續減少中,要讓漁民捕得到魚,必須考慮復源的做法;至於是短期或長期恢復漁源,必需視科學研究以及政府財政因素。例如目標訂在1-3年內恢復魚源,就必須採行嚴厲的措施,包括擴大禁漁地區和時間,這可能會影響漁民生計,政府甚至必須提供轉業或補貼的政策。
吳郁琪認為,水試所雖提供了研究成果,卻缺乏更高層協助整合運用於管理單位上;而漁業署具備遠洋鮪魚管理經驗,和透抽漁業資源管理的道理是一致的,漁業署非常熟悉,只看有沒有意願。
【註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