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6日 星期四

「國家重大建設計畫」不容外人置喙? 台知園區必要性遭質疑

2014年6月26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農村陣線都是一些學者,不是農民,也不是本地人,憑什麼管我們的事務?」經濟部工業局周一(23日)召開「台知園區」該不該認定為國家重大建設的討論,在台灣農村陣線爭取下,開放民眾參與,只是好不容易爭取到的權利,卻遭來自當地支持者「竹北愛鄉協會」代表潑冷水。
台知園區94%土地須徵收特定農業區,為此新竹縣政府推給中央要求為國家重大建設。
新竹縣政府「台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特定區計畫」因涉及徵收約420公頃農業特定區,引發當地農民抗爭;新竹縣政府再接再厲,意圖將計畫變身為「國家重大建設計畫」,如此一來,再好的農地都可輕鬆徵收。

國家重要建設審議程序沒標準

台北大學公共事務學院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廖本全即指出,國家重大建設審議沒有任何認定標準,更談不上公民參與的機制,要求停止審議,先進入行政聽證會的程序。
對於竹北愛鄉協會要求「農陣滾蛋」、外地人不應干涉竹北事務,廖本全則表示,國家重要計畫或任何都市計畫或對農業、人民財產生存權產生影響,台灣社會公民的一份子都可以表達意見。

住商用地48% 由經濟部當主管機關

只是,台知園區的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該歸誰管?依據去(2013)年12月13日新政院召開跨部會會議,認定應交由經濟部召開相關審查。
不過,璞玉自救會則質疑其適法性。環境律師詹順貴指出,無論是《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或《產業創新條例》,都訂出園區的產業用地應佔60%以上,依據新竹縣政府提供的資料顯示,住商超過48%,園區只有13%,是「掛羊頭賣狗肉」。
詹順貴指出,本案政策方向最多的是住商用地,目前台灣都市計畫可容納2500多萬人口,再加上農業用地可容納4000萬人;但依據內政部人口推估,台灣到2025年人口就會往下減少,即使經歷高峰期,人口數也不過2360萬人。「在此條件下還要圈地炒地皮嗎?」

8000空戶住不了 還要犧牲優良農地

討論會之前,竹北璞玉計畫促進會及竹北愛鄉協會早已守候在工業局門口,手持寫著「農陣滾蛋」的白布條,以唱歌、敲鑼吹嗩吶的方式,吸引注意;另一邊來自農陣以及璞玉計畫自救會也陸續到場,以記者會說明反對此項計畫的理由。
農陣專員許博任表示,台知園區範圍內之特定農業區,大部分被劃設為「具備優良農業生產環境、維持糧食安全功能」的「第一種農業區」,具有不可替代性,應禁止變更。此外,竹北市空屋近8000戶,都市發展供過於求,根本沒有開發的必要性。

開發目的有問題 與民爭利為哪樁?

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彭明輝以書面資料指出,交大用地名目一再變更,卻都不可行。知識經濟產業園區擬發展IC設計產業,相距不到10公里即有民營的台元科技園區,「想要在其附近另設IC設計產業園區根本是以卵擊石,難有勝算;何況就算贏了,也只不過是與民爭利。」
對於計劃書說「新竹地區高科技產業用地早已一地難求」,彭明輝認為有悖事實。新竹科學園區管理的6大基地中,新竹園區還有許多廠房沒出租,竹南基地第二期廠房絕大部分還沒出租,銅鑼基地更有大約40%的土地還沒開發。
而38公頃生醫科技園區也是規劃浮濫。他說,生醫科技產品開發過程曠日廢時且經費龐大,一種藥平均要經過15.2年,花費3億至4.5億美元,因此是高度壟斷的高風險產業。
中研院以十數年的時間積極發展生物科技,而「生技醫藥國家型計畫」和「基因体醫學國家型計畫」加起來迄今已投入250億經費。產值也只有「授權合約總值近新台幣6億元」,合作研發經費「超過3億8千萬元」,幾乎血本無歸的投資。中研院即將以270億的經費開發南港「國家生技園區」,竹北的38公頃生醫科技園區可稱前景堪虞。
台知園區變更國家重要建設背景
1999年著手推動「台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計畫(原計畫名稱為璞玉計畫,面積約447公頃)」, 2004年4月8日行政院原則同意將規劃範圍內之產業專用區、交大研究校區及國際示範村等,面積約142公頃的計畫,列為國家重大建設計畫。
只是2012年《土地徵收條例》修法後,第3-1條明訂「特定農業區農牧用地,除零星夾雜難以避免者外,不得徵收。但國防、交通、水利事業、公用事業供輸電線路使用者所必須或經行政院核定之重大建設所需者,不在此限。」而台知園區卻不在此列。
再依《土地徵收條例施行細則》第2-1條,所謂行政院核定之重大建設,指其建設計畫由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會商相關主管機關,針對計畫之「政策方向」、「總量管制」、「合理性」及「使用特定農業區農牧用地之無可替代性」等事項進行審查,認定為重大建設,並循程序報經行政院核定者。
新竹縣政府認為,本案並未有重大變更,屬國家已核定之重大建設,因計畫涉及特定農業區變更及土地徵收,因此只須對上述4項條件補充說明,循序報核即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