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6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2011年12月26日 星期一
2011年12月23日 星期五
藏種於農:農民保種,永續的農業之路
2011年12月23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藏種,一個塵封的技術。
一位關心台灣農民、對種子自主權擁抱熱情與理想的學者,啟發了一批實幹的農學者,結合了願意長久陪伴的企業,啟動了一個計畫、無數個行動,重新寫下台灣農民藏種育種的故事。
農民保種 意義非凡
隨著基改作物大量耕作,全球種苗逐漸集中於5大種苗商身上,台灣雖然仍禁止耕作基改作物,但並不禁止進口基改作物;在基改種苗商眼中,台灣是一塊尚待開發之地,跨國種子大廠蠢蠢欲動,孟山都子公司甚至已經來台設辦事處;再加上政府對植物專利權欲鬆綁,都讓郭華仁警覺到農民再不掌握種子自主權,恐怕沒辦法對抗基改作物,無法種出多樣、豐盛的糧食來,而民眾也在不知不覺中吃進基改作物,缺少選擇餘地。
早在2005年的時候,從事自然農法的黎旭瀛、陳惠雯夫婦就告訴郭華仁,關於秀明農法提倡留種自播的工作。2006年綠色陣線協會也邀請了澳洲的保種專家來台演講,與郭華仁主持的台大種子研究室交流,將國外的做法引進到台灣。大地旅人又在2010年初舉辦種子保存工作坊。
2011年12月20日 星期二
國家公園之美帶著走 行動解說員上路
2011年12月20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走在金包里大路,在人煙荒蔓之餘,芒草落日交織的景色,美麗的令人心動,這條古道默默訴說的故事以及歷史典故,豈容錯過。現在,透過行動解說員,在腳步之間體會金包里大路那些前人的心情,還原歷史現場。
台灣國家公園之美透過解說讓民眾更深入了解這片土地,更增添情感。這些被保存下來的景觀與一草一木,有著前人的智慧以及叮囑。營建署國家公園組組長劉培東表示,除了傳統到各管理處事先申請解說服務,民眾現在也可到台灣國家公園Youtube影音頻道事先下載、觀賞欲走訪的景點,事先做好功課,讓旅途更豐富。
核四之計安全無解 環團不信任籲停工檢討
2011年12月20日台北訊,廖靜蕙整理報導

核四耗費2000多億公帑,興建十餘年,事故不斷,而台電至今仍宣稱「已逐項處理解決」、核四工程已步入正軌。
對於現已公布之「核四之計辦理說明書」,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祕書長崔愫欣表示,只有概念性的改善,台電並未列出迄今設計、設備、施工及試運轉測試所有問題,更未提整體結構問題,認為核四安全解決方案缺乏國家安全標準、工程品質無法保證,且監督管理失靈,無法保證安全商轉。他們也針對解決方案提出不信任聲明,要求政府重視核四問題。
環團認為原能會監督兼護航的角色掩蓋了核四問題的嚴重性,原能會主委蔡春鴻想要確保核四續建,壓下核四安全監督委員會中的懇切建言,13名委員中,已有2位專家學者辭職。
2011年12月15日 星期四
因應氣候變遷 農試所推21種原生蔬菜
作者:廖靜蕙
根據亞洲蔬菜中心統計,全世界已知約有3萬多種植物,其中有3000多種被人類運用。在這麼多可供利用的植物中,找出全球變遷下使命必達的小兵,讓台灣在此次APEC大會大放異彩。
氣候變遷 糧食安全靠原生蔬菜
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與西螺鎮農會委託農友於田間種植原生蔬菜,11月29日舉辦觀摩會,現場由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代表介紹原生蔬菜特性與營養,稍晚也於西螺鎮農會設宴試吃馬齒莧、青葙、赤道櫻草與角菜等原生蔬菜所烹調出來的美味。
2011年12月14日 星期三
2011年12月9日 星期五
觀音海岸千年藻礁 學者倡設地質公園
2011年12月9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若傳言屬實,當地海岸沙質上國寶級的的藻礁和溼地,恐怕也不堪開發的擾動。歷經數千年所形成的藻礁,從野柳一直到桃園觀音一帶,綿延達10公里,學者認為是台灣少數能成為世界遺產保留下來的珍貴地景,呼籲政府應盡速劃設為地景公園。
2011年12月7日 星期三
2011年12月6日 星期二
2011年12月5日 星期一
2011年12月3日 星期六
2011年12月1日 星期四
透明恐懼來襲 達悟人淚批台電隱瞞輻射外洩
2011年12月1日台北訊,廖靜蕙整理報導
10月26日海洋大學舉辦的一場國際研討會中,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扈治安在發表論文時揭露,今年偵測到蘭嶼核廢料貯存場外圍有人工核種鈷60劑量為6.5 貝克/公斤(Bq/kg),銫137為32.9 Bq/kg,而原能會管制標準為鈷60為110 Bq/kg,銫137為20.9 Bq/kg。對此,台電公司只在發新聞稿表示「對於環境安全影響甚微」,卻不願把偵測資料的細節完整公開。
2011年11月30日 星期三
農試所推原生蔬菜 APEC叫好叫座!
2011年11月30日雲林訊,廖靜蕙報導
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與西螺鎮農會委託農友於田間種植原生蔬菜,並以功能區分為耐溼、耐鹽、耐熱、高營養、耐乾旱、耐陰與耐寒等7個主題,每個主題下再列出3項核心作物。昨日觀摩會現場即由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代表介紹原生蔬菜特性與營養,稍晚也於西螺鎮農會設宴試吃馬齒莧、青葙、赤道櫻草與角菜等原生蔬菜所烹調出來的美味。
此次合作的農民廖俊凱在自己的菜園種植24種原生蔬菜。這幾個月種植原生蔬菜,感受到原生蔬菜之優點,不但不需要過多照顧,而且營養價值高。他指著農試所所提供的資料,「光看營養成分表就知道了!」他特別推崇馬齒莧,並說在歐美吃完松露都要來一碟馬齒莧。抗暖化世界連線 環團要總統候選人說清楚
2011年11月30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現場用樹人、松鼠的扮裝將紅色的發燒地球繞行101大樓一圈,宣告12月3日全球抗暖化行動日的活動正式起跑。
今年12月3日正巧遇上2012年總統大選第一次公開辯論,雖然目前兩大黨均願意承認氣候變遷是台灣必須面臨的問題,均將減碳與調適列為其在環境面重要事項。但環團對兩黨的抗暖化政策,仍然不滿意。
專利法修正案三讀 動植物專利權暫緩開放
2011年11月30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表示,專利法自2003年2月修正公布至今已超過8年,為促進國內產業創新研發、健全專利審查機制,並使專利制度與國際接軌,於2009年12月11日將專利法修正草案送入立法院審議,歷經立法院經濟委員會4次審查會及2次朝野黨團協商。
此次行政院版修正草案,原擬全面開放動、植物專利,卻無法取得各界共識。經農委會權衡國內產業現況及開放後可能之衝擊,認為目前植物仍有品種權保護,可暫緩開放植物專利,因此開放動、植物專利未納入本次修正範圍。
其施行日期將由行政院另定之,新法預計在公布後1年施行。
2011年11月29日 星期二
2011年11月28日 星期一
【台灣環境NGO個案研討會】揭露環境資訊 實現社會公義
2011年11月28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2011年11月24日 星期四
BOT港資也參一腳 向山旅館環評初審未闖關
邵族傳統領域 原民會無法維護
2011年11月24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由交通部授權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日管處)依促參法執行「日月潭向山觀光旅館BOT案」已於2009年完成招商、簽約,由新聲投資有限公司為執行本案所成立之特許公司仲成大飯店股份有限公司獨攬,並進入執行階段。新聲投資有限公司屬於香港寶聲集團之子公司。
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
綠黨公布立委候選人 爭取環保票進國會
2011年11月23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此次綠黨再以反核議題為競選主軸,綠黨表示,日本福島核電廠災變之後,證明沒有絕對安全的核電廠;各大核電使用國都開始思索以更永續、安全、友善環境的方式取代風險與成本皆不可承受的核電廠。台灣要求「非核家園」的民間能量也再度聚集;然而兩大黨政治人物似乎不能也不肯回應人民的要求。
有別於藍綠兩黨對於《環境基本法》第23條「非核家園」的詮釋,蔡英文「核四續建完工不商轉」、馬英九宣佈核四續建;綠黨不但挑明反核,並提出具體的綠色能源方案,包括讓全民減稅的能源稅、智慧型電網、智慧電錶、消費者選擇使用乾淨能源的權利等訴求。
2011年11月21日 星期一
2011年11月18日 星期五
環團送花 挺林務局收回濫墾國有林
2011年11月18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依據《森林法》,林務局收回濫墾濫建林地原為其職責,對水土保持、生態保育、國土保安更有正面助益。主婦聯盟基金會董事陳曼麗表示,面對全球氣候變遷,森林保育皆為各國所重視,再加上集水區水源安全,政府應積極維護國有林地,而非只顧選票,棄守國土安全。
根據統計,目前186萬公頃國有林地中,約8萬公頃出租給林農造林,其中沒有租約、違法占用、濫墾濫建高達1萬公頃。幾次天災慘痛教訓,證實山林保育維繫著國土安全,林務局遂於2006年開始執行「高、中海拔山區及海岸地區現有濫墾、濫建等限期廢耕、拆除收回」計畫。執行至今,占用地以插牌公告、救助金等方式收回3443公頃,經訴訟收回189公頃;租地違約經訴訟收回279公頃,6年來共收回3911公頃。主婦聯盟10周年 榖動同樂會邀民眾支持本土農業
2011年11月18日台北訊,廖靜蕙整理報導
當天活動內容包括「榖粒服務區」、「手作生產區」、「寶島舞台區」、「慢走導覽區」、「農趣遊戲區」、「在地行動區」以及「入社說明區」等7個專區。此次還有遠從日本、韓國來台的生活俱樂部生協連合會及韓國女性民友會生協設攤分享理念和產品。
1993年緣於一群家庭主婦的綠色消費意識,開啟台灣首次的共同購買運動,經過理念推廣與幾度組織轉型,在2001年成立「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社員人數也從最初的1799位創社社員擴展到近4萬名社員。
2011年11月17日 星期四
台電要蓋乾式貯存池 環評:缺核安報告以後再說
2011年10月17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不過,核二廠既然不延役,台電的乾式貯存計畫到底還有沒有實施的必要?當地居民質疑這是台電為了解決核廢料最終處置場的權宜之計,當天一早來自新北市金山、貢寮等地民眾,聚集在環保署前召開記者會,表達反對此項計畫,並要求核一廠正在興建中的乾式貯存設備也應停工;此外,民眾也要求核一、二廠除役時間表。
2011年11月16日 星期三
箭毒蛙因寵物交易瀕危 學者籲建立個體履歷減少購買
2011年11月16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這兩種箭毒蛙原分布地都在祕魯的森林及峽谷,在台灣是不可能看到野外族群。CITES(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或稱華盛頓公約)將兩種箭毒蛙所屬的Dendrobates fantasticus 列為附錄二觀察名單,意即在合法授權下,仍可捕捉進行繁殖、飼養、買賣、進出口等交易。
台北市立大學副教授陳建志解釋,IUCN是純粹科學研究做出判斷,但真正具有法律地位的是CITES,然而兩者能否配合得宜,端視各國保育立場。以台灣為例,CITES附錄二的物種,需再搭配《野生動物保育法》第55條所公告的野生動物保育名單來決定保育等級。
2011年11月14日 星期一
行腳後灣 紀政為陸蟹而走
2011年11月14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後灣海邊有一塊3.4公頃的土地,是墾丁國家公園陸蟹棲地之一,也是陸蟹產卵唯一不用過馬路的棲地,屬於民地,京城建設計畫在此興建京棧大飯店。
京棧大飯店開發計畫雖通過環評審查,但嚴格而言,尚未通過墾丁國家公園審查;雖墾丁國家公園提出的遊憩區細部計畫變更案,有條件通過內政部國家公園委員會審查,事實上只是通過土地用途變更,至於土地如何利用,還須申請單位提出計畫通過審查。但京城建設卻直接將開發計畫與此畫上等號,並宣稱2013年動工,2014年營運。
塩見直紀 X 劉克襄 暢談花東緩慢的價值
2011年11月14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塩見直紀此行是應內政部城鄉發展分署之邀,走訪花東,分享自己實踐並推廣半農半X生活的經驗,為「東部永續發展綱要計畫」之「推動休閒養生產業發展」及「促進人才東移」兩項計畫,提供意見。
接近一個月的時間,塩見直紀透過講演、交流、實際參與體驗等方式,讓大家看見日本農村推動相關工作時公部門所扮演的積極角色以及民間團體緊密配合的模式。而在與許多在地農戶、社團、「移住者」(由外地遷移到此地的新住戶)等交流的過程中,塩見也見識到台灣社區、團體無窮的力量,以及未來更多可以嘗試的方式,這也刺激他對於持續半農半X的實踐產生了許多新的思維。
演講一開始,塩見直紀首先向在場的台灣朋友致謝,感謝台灣在311日本震災、核災之後一連串的支持與行動,接著就以看圖說故事的方式說明28天來的見聞與long stay的心得。
2011年11月12日 星期六
吳揆主張國有林放租? 環團:別漠視山林超限利用警訊
2011年11月11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此言讓長期關心國土復育的各界團體一頭霧水,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忍不住質問,吳敦義是要國土復育?或是助長人民在國土上超限利用及濫墾?
也有學者表示,既然是違規佔用地,怎能再放出去收租。如果吳敦義說的是已經確定的違規佔用林地再收租,則不僅支持人民侵占國土,更是完全漠視司法。而林務局若任由收回的林地遭人佔用,也是侵佔國土。
2011年11月10日 星期四
台灣經不起一次核災 劉黎兒出書說清楚
2011年11月10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總統馬英九3日公布核電政策,其中核四於2016年前商轉,不但環保團體噓聲四起,幾位女作家也表態反核,支持綠能源。除了施寄青在報紙上登廣告表明反核電的立場,陳若曦批台電將人民當青蛙,用便宜電價「慢慢煮」,被封為「核電女王」的劉黎兒更於近日出版第一本反核專書,透過簡單的Q & A方式,要將反對核能的意見說清楚,9日晚上於台北市金石堂書店現身說法。
福島透明恐怖更甚台灣白色恐怖
311日本福島核災至今屆滿8個月,日本政府卻必須靠違法才能勉強維持體制的運作。對於喜愛日本的劉黎兒,感受十分複雜。「日本政府現在所做的比台灣白色恐怖時代更可怕!」劉黎兒以福島現況說明核災是無法承受的災難。
2011年11月9日 星期三
還給學童「綠食力」 國家才有未來
2011年11月9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陳寧攝影
8日主婦聯盟、綠黨等多個民間團體在教育部前舉行記者會,主張學校營養午餐作業機制全程透明,還給學童「綠食力」,國家才有軟實力。
政府雖大動作將收取回扣的校方人員及廠商收押交保,然而若不改善營養午餐制度,問題恐仍是冰山一角。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秘書長吳忠泰即以「食物和大地的關係已經變成食物和大便的關係」,嘲諷長蛆的午餐,有如給學生吃大便。
2011年11月7日 星期一
越走越美麗 百條步道饗宴盡在淡水文化園區
2011年11月7日新北訊,廖靜蕙報導
秋高氣爽正是台灣最適合走出戶外踏青尋芳之際,林務局也在此時推出百條步道成果展,5日起至22日在淡水文化園區展示,林務局長李桃生邀請全民關掉電視、離開電腦、iPhone、iPod,找條步道,現在就出來走走!
2011年11月4日 星期五
氣候變遷救星出列 森林土壤藴碳機
2011年11月4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林試所在2006年起採用挖穴法,將國有林事業區不同深度的土壤掘起稱重後,進行土壤碳含量的調查統計。林試所助理研究員杜清澤解釋,研究指出30公分以上的土壤及枯枝落葉層的碳含量約占土壤一半以上,越往下的土地,含碳力逐漸降低。
越接近表面的土壤碳含量高,是來自枯枝和落葉,兩者是有機碳的主要來源;而地表枯落物的分解累積量,則隨海拔增高、溫度愈低而減少,換句話說,越高越冷的地方隨著枯落物分解累積量減少,含碳量也跟遞減。
此外,杜清澤也以「土壤類型」及「植被類型」分析,土壤類型上,極育土的有機碳含量高於弱育土,弱育土又高於新成土;植被類型則以箭竹林最高,天然林次之,人工林再次之,竹林最低。
水資源政策綱領急就章 環團大喊卡
2011年11月4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攸關全民用水的水資源政策,是依據經濟部水利署於2006年核定的「新世紀水資源政策綱領」,因缺乏國土規劃與水源涵養的水資源政策,不斷遭各界質疑。田秋堇表示,在經濟部體制下的水利署,長久以來表現欠缺水資源保育思維,只重視水資源經營管理,因此組織再造調整併入環境資源部,意即在極端氣候表現下,應重視水源涵養,水利署必須與林務局的保育並肩作戰。聯盟常務理事吳麗慧也強調,環境資源部能統籌管理水質、水量及水資源保育,如有修正必要,應等部會統整完成再提修訂案。
台南市水資源保育聯盟理事長黃安調高分貝抨擊整個修正計畫中隻字未談國土規劃。「水資源規劃管理從源頭的森林、河流,一直到陸地,最後流向海洋,這過程包含山、林、土、海,不談這些地方保育,如何談安全乾淨的水資源?」
2011年11月3日 星期四
不要負債人生 青年要求中科停工
2011年11月3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經建會推以數位內容產業及生物技術產業為主要內容的「兩兆雙星」計畫接連遭逢挫敗,據報導,今年虧損恐怕超過2,000億元,面板大廠友達科技也接連3季虧損達404.6億,預估未來兩季還會虧損,友達並因此祭出高層減薪,副總級以上主管減薪15%,並表示短期內不會擴廠。這使得高舉「友達」這塊「看板」的中科四期計畫,再遭人眼白。
2011年11月1日 星期二
澎湖隘門沙灘BOT 忽視生態評估與居民參與
2011年11月1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澎管處隘門濱海度假區BOT案(隘門濱海渡假區促進民間投資開發計畫),計畫在隘門海灘12公頃土地上蓋60間房的Villa(休閒別墅)、4-6層樓高、140間房的國際觀光旅館,此外還有會議中心、SPA養生館、精品商店,並將沿著沙灘設步道。此案於10月31日進行環評初審,來自當地的居民、旅遊業者經到場表達反對意見。本案牽涉選址不當、也未提供完整的海洋生態評估,再加上當地村民一致反對,專案小組最後做成決議,進入更嚴格的第二階段環評程序,並送環評大會審查。
2011年10月29日 星期六
跟著新店溪水走 水資源治理學問大
2011年10月29日新北訊,廖靜蕙報導
在台灣,民眾只要打開水龍頭就有水可用,一度水平均要價也只需7.5元。然而在用水便利的背後,台灣卻是全世界排行18的缺水國家;因為旱澇不均,枯水期乾旱的窘境以及逢雨便有釀災疑慮,讓台灣人與水結下愛恨情仇。為了幫助民眾了解水資源的來龍去脈,週三(26日)由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主辦的一場水資源之旅,帶領學員親自走訪掌理水資源的幾個重要部門,了解水文治理的環節。
學員由十河川局了解水患治理的核心,到台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局了解水源保護區劃設原理以及維護管理之道;在烏來污水處理廠了解日常污水到哪裡去,又排到何處;最後在台北市公館淨水場,了解從河川之水到家中的水龍頭之間淨水過程。從參訪中初步了解水資源治理的多元性,期能激盪更多民間的創意與力量,讓水資源治理更具彈性。
營建署通過後灣細部計畫 京棧宣布2014年營運
2011年10月29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2011年10月22日 星期六
2011年10月21日 星期五
台知園區計畫5進都委會 竹北農民籲兌現保農政策
2011年10月21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陳錦桐攝影
計畫範圍廣達447公頃,其中99%為特定農業區,位於新竹縣竹北市的「台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特定區計畫」21日再進內政部都委會專案小組審查。審查會前,數百位來自當地居民到營建署前,支持計畫的促進會民眾以及反對徵收的自救會成員各據一方表達立場。竹北璞玉自救會成員再度要求廢止缺乏公益性與必要性之台知園區,保障農民身家財產,並確實落實國家優良農地保護政策。

2011年10月20日 星期四
2011年10月19日 星期三
2011年10月18日 星期二
宜蘭行健有機村 展現農民築夢力量(上)
2011年10月18日宜蘭訊,廖靜蕙報導
在此背景下,12日三位來自國外的友人,美國社區支持型農業(CSA,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推手伊利莎白‧韓德森(Elizabeth Henderson)、泰國米之神基金會創辦人德查‧史雷佩德拉(Daycha Sirpatra)、不丹農林部首席科學家多傑‧旺楚克(Dorji Wangchhuk),也來一探行健有機夢想村,與當地農民對話。
合作社推手之一、在地農民張美表示,「農民沒有賺很多錢,但米賣出去就很開心。」他說,推行有機農業是一個又一個問題解決的過程,不僅種植過程加倍辛勞,也要設法一一突破關卡,將顆顆珍貴的稻米,包裝送到消費者手中。透過多元就業計畫,合作社聘來專業經理人,讓不同專業者分工合作,而農民辛苦的成果,只求全部賣完,溫暖消費者的肚腹。
2011年10月15日 星期六
催生專責動保司 動團盯農業部組織條例
2011年10月15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陳錦桐攝影
動保及數個民間團體催生專責動保司,14日號召名人及民眾模擬流浪動物的姿勢苦爬,將9月中連署的數萬張明信片送進馬總統,希望總統能看到流浪動物的悲慘處境,為台灣的動保現況加把勁。現場豎立以明信片做成的巨型狗模型,多位民眾帶著狗及自製的招牌加入苦爬、遊行的行列。
![]() | ![]() |
2011年10月14日 星期五
土城彈藥庫:國際友善農業推手串訪
2011年10月14日新北訊,廖靜蕙報導
10月9日,初微雨的午後,土城捷運站出現幾位來自國外的友人,等著同去土城彈藥庫。一襲傳統服裝的不丹農林部科學家多傑‧旺楚克(Dorji Wangchhuk)出現台北街頭,引起不少人側目;不久,美國社區支持型農業(CSA)的重要推手伊利莎白‧韓德森(Elizabeth Henderson)也到了捷運站。
由綠色陣線協會、曾文社區大學、秋圃基金會主辦的「小農、有機:未來的農業──米之神、美國CSA、不丹農業」,邀請了國外幾位推動有機農業及發展社區協力農業的重要人物,以10天的時間走遍台灣全島參訪農民與農地,這一天目標是土城彈藥庫,參訪愛綠聯盟致力的社區型農業。
土城彈藥庫的農民面臨徵地問題,居民力爭保育北縣的中央公園,悍衛他們五代人的埤塘老家,力保這塊擁有豐富生態的「土城綠寶石」。經過三年多打拼,土城彈藥庫的農夫們,終於有了彈藥庫合作社,踏上自產自銷第一步。
走進彈藥庫崗哨不久,聯盟的成員廖崇賢騎著摩托車迎接一行人。他停好機車,當起導覽,為韓德森講解沿路的農田及自然景觀。
這是伊利莎白韓德森第二次來土城彈藥庫。去年農民齊聚凱道過夜前,她也來過台灣,拜訪了幾個社區型農園,對同樣遭受土地徵收之苦、致力於社區型農業的土城愛綠聯盟印象深刻,因此今年再度拜訪,一路上持續主動詢問農地種植的作物。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