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炎炎夏日,不少民眾選擇外出戲水,而從地表滲透出來的天然湧泉幾乎是不二選擇,除了知名的蘇澳冷泉,令民眾爭相湧入一解酷熱,全台還有43處全年無休的湧泉溼地。一項由農委會林務局委託進行的全國湧泉溼地大調查,深入各地尋訪湧泉,並發展保育策略,讓湧泉清涼魅力,源源不絕!
孕生豐富文化與生態
此次研究調查於上周五(6日)發表第一年成果報告,計畫主持人高雄醫學大學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邱郁文表示,湧泉是水循環的一種,湧泉溼地是水源自然的從地底流出至地表、含水層裸露於地面層之處;最常出現在順向坡、斷層線的山腳、火山碎屑岩和安山岩層層相疊的火山山腳,或是當溪水出山流到沖積扇頂時,往往向下滲透成伏流,至沖積扇央才又湧出地表。
終年暢通的湧泉,曾為常民生活增添無數樂趣。邱郁文說,剛出出水口的湧泉,潔淨、低溶氧,幾乎沒有生物存在,適合用作飲水。早期常民智慧也反映在此,上游接近出水口的河段,大家約定俗成用來飲用、洗菜,接著洗衣物、手腳,一直到洗尿布,都有一定的順序,隨著這些洗滌程序,河川增加了雜質也增添營養鹽,反而豐富了河川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