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31日台北訊,廖靜蕙整理報導
2012年8月31日 星期五
今晚為石虎搖滾一下 後龍辦音樂法會護眾生
2012年8月31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繼本報昨(30日)刊出小石虎無家可歸的報導,不少讀者反映身為公民可以怎麼做?這個問題或許無法三言兩語得到解答,不過後龍十班坑居民為了保護石虎棲地,「火葬場滾出後龍自救會」今日晚上7至10點,假當地母慈宮舉辦「搖滾音樂法會」,知名樂團拷秋勤、金曲獎最佳樂團顏志文、山狗大後生樂團以及最夯的年青搖滾樂團「X.O.X.O.」和「70%樂團」,都將現場為石虎公益開唱,讀者或可藉此走訪石虎故鄉,為石虎搖滾一下!
苗栗縣後龍鎮十班坑「福祿壽殯葬園區」開發案,因涉及環評過程資訊不透明、避鄰性不足、山坡地地目變更,而遭居民極力反對,最新的資料更指出,該地區是石虎在台灣最重要的棲地,為了守護台灣珍貴自然物種,當地居民組成的「火葬場滾出後龍自救會」選在農曆7月,台灣漢人習稱的鬼月,以搖滾音樂形式辦法會,要為石虎處境宣告天地。
2012年8月30日 星期四
怪手開上山坡 小石虎有家歸不得
留住石虎‧系列報導之5
2012年8月30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文林苑怪手毀家令人唏噓,住在苗栗縣的小石虎,也因山坡地開發不斷,難逃怪手毀家的命運。周一(27日)中午,林務局三義火炎山生態教育館接獲苗栗縣三義鄉羅姓民眾送來的小石虎,民眾表示,是在三義勝興一帶撿到的,當時現場正在進行山坡地開發。此個體輾轉送到南投特有生物保育研究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昨再送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收容中心,期待透過野放訓練,有朝一日重返家園。

台灣未有經人工圈養後野放紀錄
貌似家貓的石虎,名列瀕危保育類動物,也是台灣繼雲豹之後,僅剩唯一的原生貓科動物,主要棲息在淺山丘陵地區,過去全台灣低海拔山區都有分布,目前族群數量較為穩定的棲地主要集中在苗栗縣境內。新竹林管處表示,從近幾年的研究調查資料顯示,全台石虎數量恐怕僅存數百隻。
2012年8月27日 星期一
日本學子採茶初體驗 驚艷坪林「Tea天行道」藍鵲茶
2012年8月27日新北訊,廖靜蕙報導
台灣不但有特有種台灣藍鵲,現在更有為保育台灣藍鵲打造的「台灣藍鵲茶」!由中華民國野鳥學會與新北市坪林區茶農共同耕耘的有機茶園,加入台大城鄉所師生,將聲名遠播到日本,昨(26)日遠從日本來台的明治學院經濟學系師生,專程來此體會採茶、製茶的過程,第一次採茶的日本學子揮汗之餘,大呼過癮。由他們親手摘採的茶葉,也將帶回日本,而孕育台灣生態的台灣藍鵲茶有望推廣到日本大學校園。
此處是中華民國野鳥學會與在地茶農,共同耕耘的茶園,佔地只有小小的250坪的,是國內少數將「棲地圈護」與「深耕在地」的精神結合,協助茶園轉型為無毒耕種,在不擴張現有茶園為原則之下,打造一個親近自然的農業生產空間。台灣藍鵲、大冠鷲、斯文豪氏赤蛙等生物棲息,鳥會也在此成立「中華鳥會坪林棲地暨環境教育中心」,不斷宣講保育與生產、生活的重要性。
2012年8月25日 星期六
2012年8月24日 星期五
瀕絕物種水獺航道獲救 金管處積極保育
2012年8月24日台北訊,廖靜蕙整理報導
昨(23)日鍾姓員工於航道上看似3隻喜鵲在攻擊一隻不知名哺乳動物,本以為是貓或老鼠,靠近一看發現是不曾看過的動物,經上網查詢發現是保育類動物水獺,於今日上午通報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緊急送回動物救傷站安置觀察。
金管處表示,拾獲水獺的航道附近有一條水溝,水溝水質清澈、水位淺,推論水獺幼獸應該是於該地活動時與母獸走失,而後爬過一個小草坡到航道旁休憩時受到喜鵲的攻擊。所幸鍾姓員工細心,水獺才得以獲救。
水獺為全球受威脅種,也是我國野生動物保育法所列瀕臨絕種保育類物種,目前在台澎金馬及大陸沿海地區,僅在金門有穩定族群,約80-120隻左右。金管處處長陳茂春表示,水獺的保育極為迫切,只是近年來金門種種開發建設正快速地改變地貌,野地逐漸消失,各地的溪流水域,常因濬深、整修、或其他因素而以不同的方式與強度進行施工,一些水域也因廢水而導致污濁、水質惡化。
大豆玉米價格飆新高 新一波糧食危機正衝擊台灣
2012年8月24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根據報導,今年幾個農產大國俄羅斯、澳洲,都傳出糧食減產的消息,美國更遭遇50年來最嚴重的旱災,玉米和大豆價格漲幅達史上新高。仰賴美國進口大豆、玉米的台灣,原物料價格也悄悄攀上高峰,突破2008年糧食危機最高價格,行政院副院長所主持的穩定物價小組也嚴密掌握討論中,至今卻未對此發布因應消息。
有學者呼籲台灣應逐步改變飲食結構,以促進糧食安全,政府應增加誘因讓農民樂於種雜糧,飼料商則不妨10%改用台灣自產稻米或雜糧,增加的成本應在可接受範圍。
2012年8月23日 星期四
黃蝶翠谷擬劃設保護區 林務局先徵詢社區意見
2012年8月22日高雄訊,廖靜蕙報導
位於高雄市美濃區的黃蝶翠谷孕育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黃蝶飛舞的景象更蔚成奇觀,向為居民所樂道。此處位於美濃溪源頭,當地居民積極倡議保護,農委會林務局也評估可依據《森林法》劃設為「自然保護區」,在落筆經營管理計畫之前,於18、21日舉辦地方座談會,前天(21日)晚上,第3場座談會邀請地方社團座談,與會者皆表達劃設保護區必須能阻擋水庫開發,並建議應加強流域生態治理以及私人土地地主溝通。
美濃溪口因日治時代廣植鐵刀木,這些蜜源植物配合氣候條件,吸引大批黃蝶在此地產卵繁衍,每逢5、6月,上千萬隻黃蝶在谷中飛舞的景象,吸引不少遊客來訪,黃蝶翠谷之名不脛而走,其中又以無紋黃蝶和銀紋淡黃蝶最多。谷口的雙溪熱帶母樹林是台灣唯一的熱帶雨林,林中更有多種台灣罕見樹種。
2012年8月21日 星期二
2012年8月18日 星期六
東亞水鳥威脅大 金廈同步啟動水鳥調查保育不缺席
2012年8月18日台北訊,廖靜蕙整理報導
位於東亞-澳洲遷徙線(East-Asia AustralasianFlyway)中,候鳥遷徙最佳過境點的金門,為瞭解、擬定水鳥遷徙路徑及棲地生態策略,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今(2012)年度委託國內鳥類研究權威劉小如教授、台灣水鳥研究群繫放員蔣忠祐等,進行金門水鳥遷徙生態調查,不但發現IUCN紅皮書列為易危鳥種唐白鷺在此建立族群,並與對岸廈門攜手合作,渴望能加速保育步伐。
研究團隊喜見唐白鷺家族
研究人員也於4月在洋山灣灘地見到瀕危的諾氏青足鷸7隻、在慈湖海堤灘地發現1隻琵嘴鷸,此兩種鳥在遷徙線上的總族群數量均少於1000隻。7月份於浦邊海堤又發現唐白鷺,並觀察到親鳥帶領幼鳥練習飛行與覓食情景,因此初步推論唐白鷺已在金門繁殖。
2012年8月17日 星期五
澎湖學友之家關閉200多天 志工臉書動員搶救
2012年8月17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澎湖學友之家(注)為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成立的自然探索教室,去年底因遭議員杯葛,自年初關閉至今已逾7個月,澎湖縣政府仍提不出替代方案,學友之家的志工以及當地居民當於臉書發起搶救行動,要求立即停止澎湖縣文化局在科學館二樓的策展工作,原址開放澎湖自然學友之家,以維護澎湖縣民的權益。
運作最好的學友之家
澎湖位處離島偏鄉,多年前好不容易在科博物館及縣府努力下,於文化局科學館2樓成立自然學友之家,編制上隸屬教育處,由一群熱心的志工推動經管,是國內唯一一所運作全靠無給職(半)專業人士,在科博館奧援與團隊的努力下提供兒童、青少年學習內容,也提供縣內教師交流、進修的地方,經國立科博館評估為全台運作最好的學友之家。
2012年8月16日 星期四
石梯坪水梯田 溼地流出奶與蜜
2012年8月16日花蓮訊,廖靜蕙報導
7月底、8月初,蘇拉颱風由花蓮陸上登陸,來不及收成的海稻米,奮力挺過颱風帶來的豪雨,證明花蓮場為豐濱石梯坪旁的水梯田選的品種是對的。因為植株比較矮、耐強風不易倒伏的特性,適合在海邊種植「台梗4號」,是益全香米之母,香氣足、口感佳、產量豐。趁著風停雨歇的空檔,港口部落的復耕團隊加快收割的腳步。
雖然一年一度的豐年祭早已於7月下旬盛大展開,也已經落幕,不過真正的豐收卻在這之後。舒米如妮帶領著部落老農復耕的水梯田,為了豐年祭,走訪石梯坪,沿著海岸一片金黃色的稻穗隨風搖曳,這種景觀曾經消失近30年,徒留下蔓生的荒草。
轉眼間,水梯田復耕逐漸交出成績,在花蓮縣政府農業局協助下,老農能整出6公頃可耕作的農地,其中5公頃種植水稻,剩下約1公頃的土地,則維持溼地生態。
食管局修「銫」 環團批台灣成為輻「銫」廚餘桶
2012年8月16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行政院衛生署公告的「食品中原子塵或放射能污染安全容許量標準」修正草案,將食品中人工核種「銫」容許量放寬為每公斤600貝克(Bq),引發漣漪。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為首的12個民間團體以「銫廚餘桶」形容修訂後的台灣,昨(15)日記者會上,更要求食品藥物管理局提出食物輻射安全容許標準的健康風險評估,公開研訂標準流程、召開說明會,並公佈進口食品來源和食品輻射檢測報告。
餵人民骯髒食物
現場以「輻射污染食品—你丟我撿」行動劇,表達日本人嚴格檢測輻射污染食品,避之唯恐不及,而台灣民眾卻因政府寬鬆的政策,將食品中輻射污染銫134+137的容許基準由現行的每公斤370貝克放寬為600貝克,「傻傻分不清楚」將日人檢測後不符合標準丟棄的食品買回來吃的情況。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執行長張宏林更是痛批馬政府團隊不斷餵食不安全的食物給民眾,從美牛、瘦肉精以來,不斷放棄國民健康。他形容馬英九為「餵骯髒食物的總統」,台灣食品包含漁撈,是否有污染,政府應將資訊公開,交代清楚。
2012年8月15日 星期三
防檢局投藥防治麻竹筍鼠害 生態作法未兌現
2012年8月15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政府每年10月投入數百萬發毒餌滅鼠,仍阻擋不了鼠害,近日又傳台中市太平區竹麻筍園遭遇鼠害,為此,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於前(13)日派員會同台中市政府農業局現勘,瞭解鼠害狀況,初步研判係受鬼鼠(田鼠)危害,面積約60公頃,隨即調撥120公斤滅鼠毒餌進行田間防治。不過說好的兼顧生態的鼠害防治,此次仍未能兌現。
去(2011)年防檢局曾針對農地用藥對猛禽造成的傷害召開座談會,研商降低田鼠上一級消費者的間接傷害,初步決議投藥避開猛禽、鳥類重要棲地。防檢局副局長馮海東表示,此次事出緊急,仍維持往例。
2012年8月14日 星期二
食管局缺席的座談會:輻射容許量放寬 學者頻搖頭
2012年8月14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根據衛生署於6月29日公告「食品中原子塵或放射能污染安全容許量」修正草案中,將食品中銫134+137由原每公斤370貝克含量修改為乳品及嬰幼兒食品200貝克(下降),其他食品則調整為600貝克,在福島核災事故後做此調整,引起各方不同解讀。趕在修法公告後60日諮詢期內,台北律師公會於昨(13)日舉辦座談會,釐清修法的目的以及必要性,期能反映即時意見。
此次修法除修正原有碘及銫等放射性核種於乳品、嬰兒食品(參附件)及其他一般食品之安全容許量外,並擴大新增鍶-89、鍶-90、釕-103、釕-106、鈽-238、鈽-239、鋂-241等7種放射性核種於乳品、嬰兒食品及其他食品中之限量規定。
座談會中邀請衛生署食物藥物管理局代表、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張武修以及台大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副教授吳焜裕與談,對於此次修訂,學者認為師出無名,幾項長效期核種(註1)放鬆標準,更認為應依據國情謹慎修訂,而非一味地參考歐、美及CODEX(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CAC;食品法典委員會)標準。而食管局代表卻因故未能與談,只提出書面說明。
2012年8月13日 星期一
2012年8月9日 星期四
分子輔助水稻育種有成 台灣越光米晶鑽誕生
2012年8月9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日本越光米幾可說是稻米極品的代名詞,即使在日本,半世紀以來也難有超越其左右之新種米。最近,台灣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南區農業改良場與台灣大學農藝系合作,以「分子輔助技術」,歷經4年時間,研發出「台南16號」水稻品種,米粒外觀晶瑩剔透,米飯口感及稻穀產量更甚於越光,台南場隨即命名為「晶鑽」,意味著這一新品不但品質達到巔峰,更為水稻育種立下里程碑。
以台灣的越光米自居的「台南16號」為我國第一個利用分子輔助選種技術育成的水稻品種,以非基因改造的方式,將越光品種導入台灣水稻品種特有的日長不敏感基因,育成適合於台灣環境栽培的優質品種。
我國雖於40年前就引入越光米栽培,但因生育期太短,移植後不到50天就抽穗,由於作物對日照長短的判斷失靈,導致在誤判環境情境下,呈現抽穗開花極度提早,產量及米質降低的情形,農民栽培意願低落。
2012年8月8日 星期三
大埔4戶拆除確認 環團怒:言而無信
2012年8月8日台北訊,廖靜蕙整理報導,陳寧攝影
繼7月24日,內政部都委會第784次會議,決議拆除上述4戶家屋,昨(7)日第785次會議,再度確認前次會議記錄。4戶人家以及2年間陪伴奔走的大埔居民,聽到此決定,在營建署外跪倒痛哭。
昨營建署門口佈署大規模警力,阻擋民眾進入會場,居民要求入場參與審議,協商後營建署同意3名代表可進入議場發言,但拒絕媒體與聲援民眾參與會議,兩名同學趁勢跨越圍牆,表達參與會議的訴求,不料被警察強勢「無理扣留」,不願意說明逮捕理由,一度不肯放人,經現場律師協調一個鐘頭後,才姍姍釋放。律師詹順貴表示,後續將尋求行政救濟,因為這是一個違法無效的決議。
2012年8月7日 星期二
台大暫緩紹興12居民訴訟 居民贈匾額致謝
2012年8月7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位於台北市中正紀念堂北側的「紹興社區」136戶違建居民,因台大校方訴請法院收回土地使用而吃上官司,纏訟多時。近日傳出好消息,7月25日台北地方法院開庭時,台大同意12位居民暫停訴訟。居民認為台大釋出善意是好的開始,昨(6)日上午,數十位居民扶老攜幼,來到台大校門口表示謝意,除了致贈感謝匾額,也表達希望,台大能對剩下的100多戶住戶,手下留情,撤銷訴訟。
台大要回土地 紹興社區居民挨告
位於紹興南街、信義路、林森南路、仁愛路圍成的紹興社區,由一片日式教授宿舍及破舊平房建築組成,其中約4000坪土地為台大所有,違建戶居民多為老兵及低收入戶,2000年6月即被台北市府公告劃定為更新單元,成為公定都市更新開發範圍。
2012年8月6日 星期一
義築挺進台東縣 打造部落技藝傳承空間
2012年8月6日台東訊,廖靜蕙報導
為台東部落兒童創造記憶空間
7月23日,台東縣卑南鄉的魯凱族青年臀部繫上銅鈴,由青年會長帶領繞著部落告知族人,大南國小內的「兒語記憶亭」落成了。
這是簡志明第4年投入義務建築的工作,今年除了繼續「果核再生計畫」注,完成達魯瑪克部落大南國小「兒語記憶亭」技藝亭,都歷部落的故事亭以及重安部落的涌抱醫護室則由「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台東義築」贊助65萬,不足的經費,由都歷部落向東管處補助10萬,今年義築所需的經費全數募足。
2012年8月4日 星期六
港口部落復育豐濱水梯田溼地的故事
本文摘要:這一篇是去年底為台灣溼地網寫的文章,花蓮豐濱港口部落在舒米如妮以及老農復耕團隊的努力,將原本荒草淹漫的梯田,再度種回糧食。這看似尋常的米食復興,隱含著恢復部落傳統文化的殷殷期盼。豐濱水梯田的重生,不但滿足族人生活所需,更餵養了人類以及萬物。
2012年8月3日 星期五
英華威新屋風機太親近 居民無法消受
2012年8月3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政府以發展再生能源為由,不但通過離岸風機設置獎勵辦法,更預計於2020年前在陸域風場開發完成450架風電機。只是能開發的區域有限,再加上人口密集,往往引發預定設置風電廠地區居民的反對聲浪。近日德商英華威集團即計畫在桃園縣新屋鄉蚵間村、深圳村設置風力發電機,並將於今(3)日上午在桃園縣新屋鄉深圳村太子壇召開公開說明會。村民憂心風力發電帶來噪音並損及農漁業,反對風電機入駐,
桃園在地居民發起「新屋鄉反瘋車自救會」,並於臉書發起「向瘋車 say no!」粉絲頁。
2012年8月1日 星期三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