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於今(27)、明(28)兩日登場的「台灣藍鵲Tea天行道」坪林里山藍鵲茶國際工作坊,讓過去一直被認為不太相關,甚至衝突的保育與農學,扣連一起,主辦單位中華民國野鳥學會與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也期待將此地所努力的農法發展為「藍鵲農學」,這兩天邀請來自日本的大學師生分享經驗,為藍鵲農學增添血肉。
近年來以「里山倡議」一詞竄起的概念,試圖以各種方式將文化、生產融入社區保育之中,尋求人與自然和平共存的新道路,為生態、生產與生活開創出新格局。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副秘書長黃柏鈞表示,台灣藍鵲是特有種,也是坪林地區具指標性物種,以台灣藍鵲守護健康茶園的藍鵲農學,最能點出此地之特色。
黃柏鈞表示,長期以來坪林極為鳥友賞鳥的最佳去處,此地是茶業發源地,但茶園水土保持,一向被疑為山坡地破壞元凶,中華鳥會尋思積極的保育行動方案,不但賞鳥、關注特殊鳥種,進行棲地保育,更要進一步將社區的人找進來,將保育與生產結合。
為此,中華鳥會訂出4項行動原則,包括推廣有機耕種、不增加耕種面積,而是鼓勵現有的茶園茶農加入。為了水土保持,在每行茶與茶之間種植豆科植物。在與企業合作認養,也以面積為單位,而非產量,避免農民為了補足產量產生弊端。
品茗也要品健康
有別於有機米,有機茶葉的價格並不高,原因出於香氣無法優於慣行,但花費的人力成本高、產量卻不到一半。林道賢解釋說,不施肥、農藥的茶樹,茶葉難免會有蟲來吃,被蟲咬過的茶葉比較沒有味道,因為茶葉中的精華被蟲吸走了。此外,靠自然肥力的茶葉,不如慣行農法的茶葉肥厚、能回沖10幾次;不但只能沖3-4次,偏黃的茶色,都違背品茗者習性。
林道賢也說,與其下重藥、施重肥種出好喝的茶賣得好價格,這些在山坡上的殘留的農藥化肥隨著雨水往下流入河川中,卻讓生態變得不安全,特別此處又是翡翠水庫水源保護區內,社會付出的代價可不便宜。
其實品茗的口味是很主觀的,有機會改變,中華鳥會則希望吸引重視環境價值以及環境教育的民眾支持購買。
從棲地保育到里山倡議
一開始中華鳥會只是提倡有機耕種,直到去年進一步關心棲地旁的社區,以及社區中的人類生活,於是引進里山倡議的概念,要和當地社區居民及茶農共生共榮。這個想法也獲得台大城鄉所副教授張聖琳的支持,效法日本豐岡市「東方白鸛農法」,進一步以「藍鵲農學」定調。為此,不但黃柏鈞與台大城鄉所前往日本兵庫縣豐岡市踏上朝聖之路,中華鳥會更派出企劃部副主任蕭定雄進行為期1個月的東方白鸛復育行動實習,詳細記錄復育過程。
日本兵庫縣豐岡市近半世紀以來復育東方白鸛的經驗,成了里山倡議取經必報到之處。張聖琳說,豐岡超過半世紀的努力,當地至今仍在研究水質,要讓水梯田土地不至於太軟、機器進不去,又能滋生足夠的水生物讓東方白鸛得以存活。相同的,坪林要發展藍鵲農學,絕對不會是容易的事情,卻值得投注心力全力以赴。
從東方水鸛到台灣藍鵲
張聖琳說,1989年豐岡雖成功孵出雛鳥,卻讓民眾處於極度興奮以及排山倒海的失落感中。原來一直將目標定位為孵出鳥來,一旦達成,反而不曉得下一步該如何。這讓復育團隊意識到,保育的格局必須升高,以擴大族群、野放,包括野外需要哪些棲地條件,讓白鸛留在城市野外共生為目的。
他們發現東方白鸛生存和水稻田有關,水田孕生的水生物讓白鸛得到充足的食物,如果水田可以復育,以貼近自然的農法,就可以讓野放後的水鸛有食物可生存,而以友善環境孕育東方水鸛的農耕方式所生產的米就叫「東方白鸛米」,全日本人為了這個成就而傾倒。
復育過程十分龐雜,包括科學家、社會學家以及教育者,必須由跨領域團隊一起努力,至今復育團隊仍在研究,水與生物的關係。張聖琳說,參訪兵庫縣的經驗,讓他想起台灣的宜蘭縣,走過1980年代工業發展的衝擊,找回城市的定位。他認為,地方首長的遠見是讓事情踏出第一步的動力,原豐岡市市長目前擔任兵庫縣長,長達21年時間,專注於東方白鸛的復育,即使在復育有了令人欣慰的成績,仍堅守在原地,讓城市成為令人稱羨之地。
這樣的經驗,也將砥礪藍鵲農學團隊,期待從這個概念延伸、論述,成為努力的目標,讓鄉鎮散發藍鵲魅力。
【相關報導】
【相關報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