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31日台北訊,廖靜蕙整理報導
2012年10月31日 星期三
2012年10月30日 星期二
鳳梨花之鄉 富興保育兼顧產業發展
【社區保育開步走】:富興社區的故事
花蓮縣台9線一路平坦往南延伸,海岸山脈、河流、農地以及稀疏的住家,好一幅田園風光。瑞穗鄉的富興社區就在261K旁,當你看到大鳳梨,意味著以生產鳳梨著稱的富興社區快到了。進入海岸山脈旁的這個小村落前,不妨先到發展協會經營的富興客棧,讓社區媽媽奉上「鳳梨茶」,細細品嚐社區的「鳳梨苦瓜雞」、「鳳梨蝦球」和「旺來豬腳」,由此展開認識富興之旅。
作者:廖靜蕙
富興是「旺旺來」鳳梨花全國最大產地,農民一年幾乎都只靠過年前一周採收賣出去的價錢最好,之後便任其腐敗。鳳梨必須兩年才能收成,農民為了增加產量以及縮短收長期間,會施打成長激素催熟,但富興以鳳梨花為主,則沒有催熟的需要。眼見可以當作糧食的作物放任腐壞,看在社區林業專案的經理人賴萌宏眼中,十分難受。於是他建議農民,採收由協會收購加工。
2012年10月29日 星期一
汆燙減少蔬菜硝酸鹽 環團斥:治標不治本
2012年10月29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葉菜類蔬菜常因氮肥使用過度而累積硝酸鹽,增加飲食中致癌風險。為了減少市售蔬菜硝酸鹽含量,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檢驗室實驗證實,以溫水浸泡10分鐘或熱水汆燙,可使數種蔬菜硝酸鹽含量下降50-80%。這份用心卻未獲消費者團體青睞,主婦聯盟基金會認為蔬菜硝酸鹽應源頭減量,並制訂蔬菜硝酸鹽含量標準。
台北市衛生局於今(29日)舉辦記者會,發表實驗成果,衛生局檢驗室以市面上硝酸鹽含量較高的葉菜類,青江菜、小白菜以及萵苣進行減量實驗,以溫水(約40-45℃)浸泡10分鐘後,可使青江菜硝酸鹽含量自3000 ppm降低至1500 ppm(百萬分比);小白菜自750 ppm降低至300 ppm,整體而言降低50-60%。
2012年10月25日 星期四
全球貿易影響土地利用方式 潛藏疾病傳播風險
2012年10月24日 星期三
2012年10月23日 星期二
捕撈無節制 台灣透抽快沒了
2012年10月23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台灣的國民美食「透抽」14年來從2萬公噸捕獲量一路下跌,去年甚至捕不到3000公噸,鎖管漁業1資源量明顯減少與過度捕撈有關。水產試驗研究所昨(22日)發布「透抽小卷告急」新聞稿,呼籲遵守禁漁規範,免得撈不到透抽,漁民賺不錢,民眾也吃不到美味的透抽了!
每年夏、秋兩季,劍尖槍鎖管會從外洋洄游至彭佳嶼週邊海域,成為台灣北部海域燈火漁業的主要漁獲之一。傍晚6點開始,從淡水沿海往東繞到東北角一路到達金山、八斗子、瑞芳、貢寮,沿海密密麻麻佈滿燈火漁船照亮岸邊,漁民打著強光,讓鎖管生物聚集,以利捕捉。
集魚的方式也從早期的以火把,到現今科技發達所使用的高亮度LED燈,漁獲效益大幅提高,同時也造成漁業資源過度捕撈的現象。
吳繼倫說,造成過度捕撈的因素包括船隻過多以及燈光照度,各縣市也對此制定相關規定,例如設置禁漁區或禁漁期。「讓漁民與社會大眾了解設置禁漁區或禁漁期的重要性,並嚴格加以遵守,才有可能真正落實資源保育的工作。」
2012年10月22日 星期一
2012年10月18日 星期四
臉書票選污染最嚴重海岸 桃園居首
2012年10月18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由桃園在地聯盟臉書粉絲頁「珍愛桃園藻礁」發起的「你認為全國海岸汙染最嚴重的縣市是哪一個?」吸引近500位網友投票,其中桃縣獨占鰲頭,遠遠高於第2、3名的西部海岸、雲林縣,引發桃園縣海岸污染話題。主辦單位表示,投票將持續到本月底,歡迎網友以投票表達海岸治理的心聲。
主辦單位之一,大堀溪文化協會總幹事潘忠政表示,發起票選活動是希望能喚起行政部門重視海岸污染問題。超過3000多位網友已點選活動,實際投票的人數卻遠低於此。潘忠政說,台灣雖為海洋國家,民眾對於海洋卻是陌生,不了解的,因此不曉得如何作答。
2012年10月17日 星期三
護藻礁 環署重罰偷排業者
2012年10月17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保護觀音、新屋鄉外海僅剩的4公里珍稀藻礁,環保署交出半年來執法成績單,今年4月至9月,桃園縣大園、觀音工業區事業廢水處理深度查核結果,計稽查列管工廠195家次,計告發43家事業81家次,違規比例達41.5%,其中富順纖維公司觀音廠、錦美紙業公司、俊紡公司,3家工廠因偷排廢水處以停工處分。環境督察總隊雖然證明了實力,成績亮眼,若未持續深度稽查,違法事件不但難以浮上檯面,藻礁更無從保護。
2012年10月16日 星期二
【糧食日】迎戰石油匱乏 種有機保糧安
國際糧食日報導(下)
架構糧食安全網,除了制定目標,農法的改變更重要。科技經濟組助理研究員吳惠萍在〈全球氣候變遷下糧食安全問題與建議〉一文中即提出調整休耕政策、應積極推廣有機農業、積極研發抗逆境新品種,以及訂定最低糧食自給率,以降低糧食供應風險等4項解決方案來因應。在推廣有機農業方面,近日更有民間團體提出「有機農業促進條例」(草案),確保長期糧食安全。
2012年10月17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台灣推動有機農業約有20年的時間,直到2010年有機耕地面積只佔所有農地的0.5-0.7%,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認為,問題就出在政策未轉型,若不透過政策轉型,將鼓勵慣行的心力轉而投向有機農業,改變是無法發生的。
【糧食日】糧價回不去 因應對策看不見
國際糧食日報導(上)
隨著國際幾個重要糧食輸出國因氣候因素減產,糧食危機的意識再度高升。歷經了2007、2008年糧價飆升,對於6成糧食靠進口的台灣民眾,以為只是暫時的狀態,但幾年下來發現糧食價格隨著石油價格,一直都是往上走,氣候因素只是加劇漲幅,讓人們有感。因應這一波糧價飆升,政府除了穩定物價,農委會也一改觀望態度,積極鼓勵農民轉作飼料作物,著墨在生產面。不過政府是否做好了長期應對的準備?
2012年10月16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10月16日聯合國訂為「國際糧食日」,正好可以檢視我國糧食安全現況。依據農委會資料,2011年台灣依熱量計算的糧食自給率為33.4%,雖然稻米自給率有108.2%,全穀類的自給率卻只有26.2%,原因出在消費者飲食習慣改變,米飯之需求減少,小麥等穀類自給率幾乎全靠國外進口。在全球糧食短缺與供給不穩定現象應該會越來越嚴重,而且不會和緩,糧食危機仍然存在。
2012年10月13日 星期六
PVC醫療用品 塑化劑荼毒病患
2012年10月13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台灣雖經去年塑化劑風暴,陰影仍擺脫不去。昨(12)日環團踢爆醫療耗材大量使用聚氯乙烯(Polyvinylchloride,PVC)質材,不僅有塑化劑溶出的風險,有些藥物成分還可能被PVC吸附,以至於降低療效;在現行健保制度下,民眾甚至沒有跟PVC醫療耗材說不的權利。另外,因健保局給付藥廠的價格未考量包材成本,等於是間接鼓勵醫院使用不合格的耗材。
看守台灣協會等環保團體要求衛生署重新檢討健保給付標準,至少修改健保給付規定,讓民眾可自費給付差額以選擇安全的材質;並且強制標示材質及是否含有塑化劑,並盡可能以安全替代品,淘汰PVC醫療用品。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指出,PVC醫療器材造成塑化劑溶出或吸附藥物的例子,例如,含脂質的全靜脈營養劑以及某些抗癌用藥,可能促進塑化劑的溶出;胰島素則會被PVC吸附;硝酸甘油(擴張血管和增加心臟功能,用於預防心絞痛和心臟衰竭)不但會被PVC吸附,還會造成塑化劑大量溶出。
2012年10月10日 星期三
中科四期變精密機械園區 欠缺政策定位評估
2012年10月10日台北訊,廖靜蕙整理報導
中科四期二林園區在歷經光電業不景氣、友達不進駐設廠後,由光電產業轉型為精密機械園區,隨後進行相關的「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昨(9日)國科會所提的報告,包括變更原環評結論,計畫將廢水排入濁水溪、廠商能在專管完成前也可允許營運。卻對2009年中科四期專案小組審查時,環保署建議針對科學園區開發進行政策環評未置一詞。
環保團體痛批,政策方向都沒有搞清楚,只審枝微末節的問題,簡直是本末倒置。由於長期用水、污水排放都缺乏更仔細的資料,加上政策環評的辦理情況也尚未釐清,會議將加開延續會議。

千萬止不住藻礁酸化 保育步調姍姍學者憂
2012年10月10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台灣珍稀地景觀新藻礁,桃園縣政府信誓旦旦以一年一千萬尋求最適方案保育,然而藻礁情況卻直直落,近日學者監測發現化學元素「鍶」和「鋯」,比核一、核二廠附近海域更高。污水排放也不斷腐蝕藻礁,造成酸化現象。學者悲觀表示,再不積極保育,恐遭污水滅口命運。
昨(9)日桃園當地居民再上立法院開記者會,要求劃設自然保留區,也懇求縣政府嚴格執法、廠商合法排放,卑微心願只求留住千年藻礁活路。
說要將桃園新屋溪口觀新藻礁珍貴地景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保留下來,4年了,仍然只聞樓梯響,不但如此,藻礁情況持續惡化。居民不斷呼籲地方及中央政府重視此珍貴地景之保育,今年4月雖開過公聽會,中央主管機關也允諾2周後劃設為保護區,但桃園縣政府將所有保育工作獨攬,聲援藻礁之腳步也隨之稍歇。
2012年10月9日 星期二
政院33億推「節水農業」救高鐵 農團:工業用水才是根本
2012年10月9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行政院拚經濟,農委會端出的是兼顧工業用水、預防高鐵瓦解,一兼二顧的「雲彰黃金廊道農業新方案」,針對高鐵通過的彰、雲等9鄉鎮,預計以8年33億實施「節水、觀光與繁榮地方」計畫。只是拚經濟怎麼會等於發展節水農業?對此,現居溪州的作家吳音寧表示,最該節制的是台灣工業用水,以此計畫解決高鐵沿線地層下問題是本末倒置。
行政院昨(8)日記者會上說明,政府短期內帶動經濟成長的具體作法,其中「雲彰黃金廊道農業新方案,黃金十年-樂活農業」,擬整合農委會、經濟部、交通部及地方政府政策資源,輔導獎勵農民、產銷班、農企業,發展農業節水生產專區。
行政院針對雲林縣與彰化縣高鐵沿線3公里地層下陷區,擬定4大策略、17項配套措施,以三新二節新動能-「新技術、新農民、新產業」為策略目標,於2013至2020年期間將投資33億元打造「節水、節能」的農業黃金廊道。
2012年10月8日 星期一
2012年10月5日 星期五
不餵才是真愛 柴山獼猴特別凶?餵出來的!
2012年10月5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民眾對於柴山獼猴攻擊人類、搶背包、入侵商家、民宅等事件,深惡痛絕;但法令也明令不得餵食,仍有不少民眾知法犯法。餵食使人猴同蒙其害,學者指出,柴山(壽山)獼猴因人類長期餵食,失去對人類的戒心,以至於距離太近,衝突不斷;最好是現在就停止餵食,讓獼猴回到野生棲地。
導正人猴關係
柴山獼猴搶食、入侵民宅、進入超商覓食的報導,甚少間斷,光是9月分別有陳姓、劉姓民眾在柴山遭獼猴搶背包,因此受傷;人猴衝突透過媒體報導,柴山獼猴撒潑的形象深植民心。內政部長李鴻源8月南下高雄壽山國家公園時,曾表示民眾餵食彌猴行為,使其覓食習慣改變,造成人猴衝突,並厭惡彌猴,應從源頭嚴禁餵食行為,他也指示,適當裁罰餵食行為,讓獼猴回復自然習性。
2012年10月4日 星期四
維護森林很值錢 學者架構本土生態經濟學模式
2012年10月4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將森林已知的價值換算成價格
東華大學最近一份問卷調查顯示,民眾願意每年花300-1500元來使用森林所提供的各項功能,將森林的生態功能換算成金額,只是生態經濟學的起步,卻可一窺維護生態系帶來的經濟效益。
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李俊鴻根據訪談太平山、觀霧遊客的1100份問卷,推算出民眾願意為森林所提供的生態功能,一年支付的金額介於300至1500元之間。無論是傳統森林遊樂典型的太平山或走精緻高價路線的觀霧,民眾都願意付費維持森林生態系,以換取森林可提供的各項生態功能;當森林遭受破壞,這些生態功能也將無以復存。
2012年10月3日 星期三
白海豚保育密碼 pH8.0
2012年10月3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六輕相關計畫增加中華白海豚保育措施,昨(2日)環保署專案小組會議針對六輕海域海水酸化要求改善,維持pH值在8.0以維護白海豚生存,台塑卻認為甲級放流標準維持pH值7.5以上即可,要求到8.0是強人所難。
近半海白豚身上有皮膚病
根據台大教授周蓮香調查報告指出,雲林沿海為中華白海豚重要的育嬰場所,海域生態是影響其生存品質的關鍵,緣此,六輕相關計畫增加中華白海豚保育措施,昨天在環保署進行「變更內容對照表」專案審查。但環保團體認為只以變更對照表的方式,太便宜行事,應該重啟環評程序才對。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發言人陳椒華表示,保護白海豚,就是保護雲林海岸。六輕當年以環境差異分析評估報告獲同意進行海排,但並未對廢水提出預防性對策,也未妥善處理,已違反「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物準則」第12條。此外,依據環評法實施細則第19條,變更海域pH值(酸鹼值)對環境有重大影響,應重新環評。
調查指出8成民眾不知海洋資源耗竭
2012年10月3日台北訊,廖靜蕙整理報導
此外,綠色和平工作船希望號再度訪台灣,展開兩周的宣導調查工作。
9成受訪民眾考慮不吃鮪魚
今年,綠色和平針對全台1203位民眾進行抽樣問卷調查,高達9成的民眾在得知鮪魚被過度捕撈後,表示考慮停止食用;有8成以上的民眾認為台灣應聯合其他國家減少鮪魚捕撈量以及捕撈漁法。
問卷結果也顯示,民眾雖聽過「過度捕撈」,卻有77%的民眾不知道目前85%的經濟魚種都面臨過度捕撈的處境。
【有機農業問答集】05-有機農產品價格高,驗證可靠嗎?
本文摘要:你買到的是有機驗證或是有機精神?本周的有機農業問答集回答消費者最納悶的兩個問題--價格與驗證。有機農產品看似價格昂貴,其實也反映了慣行農法價格失真的現象,政府將資源分配在慣行農法上,納稅人卻不自覺。至於驗證,郭華仁教授建議,有些農產品雖未經驗證,卻是以無毒友善環境的方式耕作,消費者不妨到農地實際走訪,親身驗證有機農法。
作者:郭華仁(台灣大學農藝學系教授)
有機農產品驗證到底可不可靠?很多有機農民作物都沒有經過有機認證,消費者要怎麼選購?我能相信生產者說的話嗎?
在商業社會中,任何制度無法做百分之百保證,但是沒有制度就會天下大亂。根據現行法規,農產品經營業者其農產品或其加工品,未經驗證標示,不得用「有機」的名義販售。不過真正的有機產品分成兩大類,第一個是經過驗證,貼有合格標章的有機產品;第二個是向與有信譽的農友或農場購買名義上不用「有機」,但是確實是符合有機農法原理的產品。
2012年10月2日 星期二
農委會釋出活化休耕農地計畫 兼顧糧食安全與農業永續
2012年10月2日台北訊,廖靜蕙整理報導
為活化休耕農地利用,提高糧食自給率及維護生產環境,農委會已研擬相關草案報行政院,預計以4年時間,推動5萬公頃休耕田復耕,除增加糧食自給、永續農業,將兼顧多元創業與就業機會,營造環境、人力資本與國民健康多贏的局面。
「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中程(2013-2016年)計畫」以兩個期作連續休耕之5萬公頃農地為優先活化對象,鼓勵復耕具有進口替代、外銷潛力及可維護農業永續經營之有機等作物。
農委會鼓勵同一田區每年至少1個期作恢復生產,種植如非基改飼料玉米、大豆、短期經濟林等,仰賴進口的作物種類,或毛豆、結球萵苣、胡蘿蔔等具外銷潛力作物,以及可維護農田生態之有機作物,以提高國內糧食自給率及維護農業生產環境。
為活化休耕農地利用,提高糧食自給率及維護生產環境,農委會已研擬相關草案報行政院,預計以4年時間,推動5萬公頃休耕田復耕,除增加糧食自給、永續農業,將兼顧多元創業與就業機會,營造環境、人力資本與國民健康多贏的局面。
「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中程(2013-2016年)計畫」以兩個期作連續休耕之5萬公頃農地為優先活化對象,鼓勵復耕具有進口替代、外銷潛力及可維護農業永續經營之有機等作物。
農委會鼓勵同一田區每年至少1個期作恢復生產,種植如非基改飼料玉米、大豆、短期經濟林等,仰賴進口的作物種類,或毛豆、結球萵苣、胡蘿蔔等具外銷潛力作物,以及可維護農田生態之有機作物,以提高國內糧食自給率及維護農業生產環境。
高市旗山郊外驚見34隻小狗遭棄 動保處追查飼主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