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會人士皆表達飲食教育確有存在之必要,至於飲食教育的內涵意見則有分歧。有學者認為應該再把飲食教育的內容定義清楚,包括是否效法日本,將食物生產與農業一併思考納入法案中,並從基本法做起,逐步架構完整的食農教育。
姚文智辦公室引用兒童福利聯盟2012年10月調查指出,全台兒童接觸的廣告中有超過1/3是垃圾食物廣告,用餐和卡通節目時段,每6.6分鐘出現一則垃圾食物廣告,廣告出現頻率過高,兒童容易被引發慾望,吃下過多垃圾食物;資料也顯示包括美、英、法、韓、加等十幾個國家,皆已制定管制垃圾食物廣告的方法,台灣至今尚未明確定義,這使得垃圾食物廣告的裁量無法進行。2012年12月31日 星期一
怎麼吃也要學 立委擬提「飲食教育法」
2013年1月1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食品安全從30多年前多氯聯苯油毒事件,一直到飼料添加劑萊克多巴胺爭議,民眾在飲食方面頻頻挨打,若國家競爭力來自健康的體力,台灣似乎已經輸在基礎上,為了彌補飲食知識及資訊之不足,立委姚文智提出「飲食教育法」草案,並於上周二(2012年12月25日)召開公聽會,廣納各方意見。
2012年12月28日 星期五
2012年12月27日 星期四
台灣4年殺35萬街犬 其中僅715隻對人有威脅
2012年12月27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台灣從2007年至2010年間,依照《動物保護法》共捕抓了41萬「無主」犬進入收容所,有35萬隻遭宰殺;但根據立委鄭麗君調查,其中只有715隻狗疑似吠叫、追逐車輛,只佔0.17%,顯示台灣社會濫捕、濫殺流浪動物的情形十分普遍,為了讓台灣社會有更具文明的作為,民進黨立委林岱樺提案在動保法中制訂流浪動物專門條款,昨(26日)進入政黨協商,但各方光是「流浪動物」定義就喬不攏。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昨天針對動保法進行政黨協商,此次修法的條文多達27項、13個版本,研議事項龐雜,委員會主席蘇震清雖要求逐項審查,國民黨委員黃昭順則建議,將爭議小、共識高的寵物食品相關修法先行審議,對於民間人士關注的收容所裡的流浪動物前途,則還得等一等。
2012年12月22日 星期六
病樹也能就醫 台灣首座樹木醫學中心揭牌
2012年12月22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人生病了可以到醫院就診看病,樹木生病了怎麼辦?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就成立國內首座「樹木醫學中心」,昨(21日)舉行樹木醫學中心揭牌儀式及國際樹醫研討會,要為林木提供健康管理諮詢、診斷及培訓樹木醫療專業人才,未來還會有通過認證的樹醫生開始執醫。不過也有環保團體認為,樹木育苗、棲地不改善,先天失調後天不足,看醫生恐怕也醫不起。
林業試驗所多年來為樹醫催生運作,樹木醫學中心則為落實國內林木健康醫療體系,同時也回應2011年APEC林業部長會議中所倡議的「建立亞太區域林木疫病防檢疫網絡」提供資訊及技術,促進國際合作。
2012年12月20日 星期四
好年冬泛用 讓黑鳶死好幾次都不夠
2012年12月20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猛禽誤食吃了老鼠藥的小動物造成間接死亡,時有所聞,農委會疾管局也同意農田施用老鼠藥應避開猛禽的重要棲息環境,但農藥對猛禽的影響卻未進一步探討。最近研究人員即對兩隻死亡的黑鳶進行完整的病理檢驗,發現體內好年冬含量高達已知的大型猛禽致死量數十倍,除了解開長久以來黑鳶族群數無法成長的部分謎團,也顯示農藥對猛禽的殺傷力不容忽視。
一般人習稱老鷹的黑鳶,是屏東縣重要的生態資源,10月底,在屏東縣竹田及潮州民眾分別撿到死亡的黑鳶,送到縣政府,其中一隻是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孫元勳研究團隊今年在瑪家繫放(裝上翼標再放回)的幼鳥,因時間距離太近,而引起孫元勳的注意,決定進行199項農藥、9項消炎藥及8項重金屬的毒物檢驗,11月13日分析出爐,其中一項成分超標,就是農民常用的習稱「好年冬」的加保扶。
農委會開放巴拉刈當落葉劑 化學品管制開倒車?
2012年12月20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紅豆是高屏地區的秋冬裡作,為了方便採收,農民都會私下使用除草劑來落葉,近日高雄區農改場則輔導農民用「巴拉刈」當紅豆採收前的落葉劑,認為收穫前7天使用,2天後殘留量就可低於我國訂定的殘留容許量,「消費者食用安全無虞」。
然而,為了配合機器採收開放巴拉刈,不無化學品管制開倒車的疑慮;也有研究指出,容易取得、傷害性大的巴拉刈,可能造成使用者神經性損傷。
2012年12月19日 星期三
2012年12月18日 星期二
鼓勵餵獼猴? 國家風景區凸槌 專家批:沒保育觀念
2012年12月18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長期以來高雄柴山的人猴衝突令主管機關頭痛不已,究其原因,遊客餵食台灣獼猴的行為是原因之一,監察院最近建議農委會,應在《野生動物保育法》增訂罰則,或輔導地方政府訂定自治條例,明令禁餵獼猴;但最近有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卻將餵食獼猴列入宣傳資料,明顯未借鏡柴山經驗,令保育團體搖頭。
登仙橋是著名的賞猴地點,近年來因餵食導致人猴衝突的報導逐漸增加,恐怕成為柴山第二。但東管處與東河鄉公所「登仙橋遊憩區」都出現疑似鼓勵民眾餵食的文案。東管處副處長林維玲表示,將馬上修改行動APP以及網站相關的文字,至於文宣品的部分,未發放的資料將人工訂正、刪除以及加註。他說,文案是委託外包廠商,審稿時未注意而造成,未來將加強把關。
2012年12月15日 星期六
2012年12月14日 星期五
和壢坵小農作朋友 好旅行走訪小米故鄉
2012年12月14日台東訊,廖靜蕙報導
趁著難得陽光露臉,幾位來自全台的「小農好旅人」,跟著金峰鄉歷坵部落的杜爸爸到山上採收小米。今年山上各項作物歉收,小農深鎖的眉頭,因為旅人的光臨而露出大大的笑容。主辦單位浩然基金會經理陳芬瑜表示,透過好旅行的方式,或能讓小米復耕的價值看得到!
今年小米收成不如預期,幾位歷坵復耕的農民難免感到挫折。八八風災後一路陪伴部落的浩然基金會以及台灣農村陣線正好發揮了智囊團的功能,陳芬瑜說,小米生產不好,老人家非常憂心,幾個夥伴也思考小米生產除了經濟上的效益,更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價值,因此嘗試以「小農好旅行」,讓民眾有機會接觸平常喝的小米酒、吃的小米粥這些作物生長的土地,也貼補小農收入。
2012年12月13日 星期四
2012年12月12日 星期三
阿禮部落災後持續守護山林 保育兼顧生計
2012年12月12日屏東訊,廖靜蕙報導
八八水災至今已過3年多,受創的屏東縣霧台鄉阿禮部落大多數族人,雖已遷移到長治鄉百合園區居住,不過災前已萌芽的社區保育觀念,並未因此熄滅。部分族人選擇留在山上,經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副教授陳美惠協助,以「災後參與保護區監測行動計畫」申請林務局補助,讓部落凝結的保育力量持續守護山林。這項計畫至今整整3年,昨(12日)舉辦成果發表會,現場也展出族人發展的各項產品,示範保育後豐富的自然資源不但能結合遊憩,並兼顧在地生計。
現場有來自高雄那瑪夏、屏東三地門、德文、達來、來義、春日及滿州鄉的社區夥伴。由紀錄片導演邱才彥災後3年來的影像紀錄,也首度公開。影片中呈現出這項計畫為部落帶來轉機,阿禮部落重建過程的韌性,也讓屏東縣政府及奇美企業將日本311大地震受災地區的仙台大專生帶到阿禮部落來見習。
2012年12月7日 星期五
彰化漁會發起白海豚宣言 靠自律不需保護區
中華白海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說明會全紀錄-彰化場
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劃設說明會昨(6日)第二場來到彰化鹿港,多數漁民認為從來不會抓白海豚、也不會傷害白海豚,劃設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多此一舉。彰化區漁會也發表「漁民V. S. 白海豚的宣言」表示,尊崇漁民是白海豚的守護者,與白海豚競而不離、共存共榮。
2012年12月7日彰化訊,廖靜蕙報導
讓漁民守護白海豚 劃保護區有保障
宣言內容還包括:認知白海豚資源急需保育、漁人能自我設定心理界線,維護白海豚資源環境、不捕撈、不驅逐。彰化區漁會秘書洪一平表示,平常已有漁業法、各項法令規範漁船作業,早已限制3海浬不得使用拖網,並不需再劃設保護區(重要棲息環境)。他也說,很多研究計畫,研究人員幾個月才來一次,反而漁民接觸到白海豚的機會比較多,何不讓漁民來保護白海豚?
憂漁法受限制 苗栗漁民不挺白海豚保護區
中華白海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說明會全紀錄-苗栗場
劃設白海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林務局保育組前天(5日)第一站來到苗栗縣通霄鎮,與南龍、通苑漁會漁民意見交流。一向以團結聞名的苗栗縣漁民,對於漁業署多項政策執法不力表示不滿,懷疑一旦劃設保護區,保育團體不斷施壓下,可能連流刺網都不能使用,將不利於漁民,因此堅決反對畫設保護區。
2012年12月7日苗栗訊,廖靜蕙報導
野保法第8條恐影響漁民權益
依傍台灣西岸生存,族群數估計約78隻的中華白海豚,因國光石化開發將影響其生存而讓國人意識到其困境,保育主管機關也積極尋求保育方案,並初步研擬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第8條劃設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一旦劃定公告後,區域內之所有開發利用行為,都必須依照野生動物保育法第8條及其施行細則5、6、8、10條辦理。
2012年12月6日 星期四
2012年12月4日 星期二
活化休耕農地 獎勵短期經濟林無助糧食安全
2012年12月4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農委會3日宣布啟動「活化休耕農地計畫」,雖說以糧食安全為起點,並訂出5年內提高糧食自給率1.4%,不但緩不濟急,在推廣轉、契種植作物名單上也出現多個與糧食自給無關的項目,例如作為外銷的作物、短期經濟林的種植,還會排擠糧食作物生產面積,難免令人質疑目標能否達成。
即使是外銷作物,仍以糧食為主,為何獎勵短期經濟林,農委會農糧署明白表示是替代進口,並不是為了解決糧食自給;短期經濟林主要用於兩方面,中部地區養菇需求,經調查約需1500公頃;以及供應設於東部的中華紙漿廠原木片,因此在東部鼓勵種植桉樹(尤加利樹)。
農糧署表示,有些地方休耕良久,一下子要復耕種糧食是不可能的,因此劃定鄉鎮,以取材方便,專區方式,在1等則土地鼓勵種植短期經濟林。活化休耕農地 農委會釋出多項獎勵措施
2012年12月4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行政院農委會昨(3日)召開記者會宣布啟動「活化休耕農地計畫」,未來休耕補助一年只提供一期作,另一期作若種植符合獎勵作物,還有補助金可領取;對於無力耕種將土地出租給佃農的農民,將保障其農保資格,65歲以上農民還有離農獎勵金。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說,此方案是重建農業尊嚴,並提高農業產值及就業機會,兼顧農地生機與農村價值,並具體提升糧食自給率為34.9%。
復耕、擴大就業、提高糧食自給率
陳保基表示,近年來因氣候變遷,凸顯糧食問題。台灣因加入WTO而實施休耕制度,27-28年來,每年約20萬公頃的土地不生產,並使用100億左右的補貼經費,既無就業機會也無糧食生產。長期休耕也造成土地傷害,放著長草、生蟲、藏老鼠,影響隔田區的農作生產,這些都應設法改善。
復耕、擴大就業、提高糧食自給率
農委會表示,此計畫以兩個期作連續休耕之5萬公頃農地為優先活化對象,自2013年1月上路,中程實施至2016年12月。首先,調整耕作制度,活化休耕農地,維護農業生產環境,增加產值及創造就業機會。其次,引進青年農民擴大經營規模,提昇產業生產力與競爭力。最終達成提高糧食自給率,維持國家糧食安全的目標。
校園有蝠了 100組校園蝙蝠屋提供申請
2012年12月4日台北訊,廖靜蕙整理報導
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蝙蝠,在電子媒體宣傳下,有時是對抗惡魔的英勇形象,有時候在夜黑風高又疑為吸血鬼的跟班;變化莫測的形象,讓人神往或視為不祥。現實上的蝙蝠族群卻常因棲地消失、農業威脅而無以為家。為了推廣蝙蝠保育,台北市動物園推出蝙蝠造家計畫,提供100組校園蝙蝠屋,讓校園與蝠同享唷!
此項計畫是台北市動物園回應2011年起連續兩年的國際蝙蝠年保育行動,與澳門民政總署、香港嘉道理農場等相關單位共同策劃主辦。
動物園目前準備有100組蝙蝠屋提供相關單位申請,而動物園暑假之研習營隊改編自蝙蝠生態繪本「星月」之手偶劇劇本及配合之活動所擬訂之教案,亦將同步置於動物園網站,供合作夥伴參考下載,作為教育活動推廣用。
2012年12月1日 星期六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