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8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冬季是許多候鳥遷徙到台灣的季節,牠們來自不同的區域,卻有著相同的目的,希望尋找相對溫暖的地方度過寒冬。候鳥的觀點是全球性的,科學家也透過度冬鳥類族群與數量,解讀環境訊息。為了收集更完整普遍的冬季鳥類訊息,中華鳥會、林務局、特生中心等單位,共同舉辦冬季數鳥活動,號召公民科學家,12月28日起連續2周,一起來數鳥!
數鳥:賞心悅目又能監測環境
特生中心棲地生態組長林瑞興表示,新年數鳥嘉年華所得資料,將持續累積,結合其他鳥類調查,可望於2020年提出台灣第一部「國家鳥類報告」。
棲地破壞、獵捕 過境鳥怕怕
有多年鳥類監測經驗的台北市野鳥學會,經過監測鴨科族群數最大的小水鴨,發現度冬族群數從2006年5萬多隻,下降到2012年1萬多隻;其中尤以華江雁鴨公園最為明顯。台北鳥會總幹事何一先表示,雖然亞洲小水鴨族群數都有減少的趨勢,但細部分析北部淡水河及新店溪流域的溼地,以及南部四草、曾文溪一帶溼地,發現北部小水鴨族群數減少的十分驚人,南部則呈現穩定。有了這些監測數據,才能進一步分析那些棲地型態出了問題。
另一方面,為了農業生產防止鳥類啄食作物所進行的防治、捕鳥(放生、寵物店、小吃店)所張羅的鳥網或鳥陷阱,也影響鳥類族群數。
數鳥,一隻都不錯過
台灣過去也曾於1974~1983年間進行過新年鳥類調查,類似的數鳥活動可追溯到,北美1900年開始的「聖誕節鳥類調查(Christmas Bird Count)」,將每年聖誕節前後的獵鳥行為,翻轉為數鳥的保育行動;這項推行超過百年的數鳥活動,這幾年每年都超過6萬名以上的大眾一同參與,累積了6,300萬筆的鳥類紀錄,成為北美重要的環境監測資料。
最佳賞鳥入門
數鳥活動針對所有的鳥類,不分過境鳥或留鳥。民眾可透過活動官網和臉書粉絲團報名以及獲得即時活動消息;每個樣區圓都有鳥會資深志工擔任鳥老大,再配合鳥會志工的鳥夥伴,報名民眾則可輕鬆擔任鳥鄉民,在指定的日期、時間、地點出現,就會有鳥會人員招呼入夥。
無法親臨這100個樣區的民眾,則可透過多重「猜猜樂」遊戲參與,藉著猜測2014年台灣新年數鳥嘉年華活動在全國累計記錄到的「鳥種數」和「鳥隻數」,就可獲得鳥會所提供的珍貴紀念品,以及活動贊助商提供的高級望遠鏡。目前台灣已知鳥種為608種,主辦單位估計,此次活動約可數到300種以上鳥類。
特生中心表示,新年象徵著歡樂和團圓,也是新的開始;而新年數鳥嘉年華容易參與,又有新舊鳥友齊聚一堂,是賞鳥的最佳入門活動,期待透過此項活動,吸引更多民眾加入生態保育的行列。
【相關報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