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5日 星期五

石化燃煤、農業資源恐毀天滅地 民眾要求區域計畫退回修正

2014年12月5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全國區域計畫(草案)」內政部先公告才修正,昨(4)修正草案公聽會起跑,雖部分修改獲得民間肯定,首場公聽會台下仍砲聲隆隆,對於經濟部仍執著於工業掛帥、持續推石化及燃煤產業,無視於中南部空氣汙染現況,屢遭民眾抨擊。
環團要求退回、重訂產業升級的計畫。另外,民間團體也要求農地不該視為資源任由下游產業瓜分,而應回歸農業耕作、提升糧食自給率,落實農地農用。
全國區域計畫修正版草案公聽會開跑,民間團體召開記者會。(攝影:吳仁邦)

區域計畫應辦聽證會

「全國區域計畫」在民間抗爭下,營建署再提修正草案,並於政策環評前舉辦5場公聽會收集各地民眾意見。但是,與會民眾擔心公聽會最終仍只是形式,把程序跑完當做已經說清楚了,政府依然故我,因此要求舉辦行政聽證會。
內政部表示,「全國區域計畫」的法源依據為「區域計畫法」,主要規範空間規劃及土地使用管制等相關事項,國土計畫法通過前,本計畫係屬空間計畫體系中之最上位法定計畫。桃園在地聯盟理事長潘忠政認為,「國土計畫法」應先制定完成,否則都是逾越。若一定要如此進行,也應有聽證會。

全國區域計畫修正版(草案)公聽會4日於營建署舉行,松菸護樹聯盟代表游藝,發言前請大家為廖本全及受傷的環境默禱致意。

經濟發展重工業 難見青天

修正版本刪除水庫集水區範圍土地使用原則(「全國區域計畫修正案(草案)」175頁),與會者表示肯定,不過,經濟部新增中南部擴張煉油、石化與燃煤發電以及農委會「農地資源」暗藏玄機等,則遭環保團體狠批為退步、可惡、滅農,要求修正不當產業政策,退回重練。
彰化環境保護聯盟理事吳麗慧認為,彰化是農業縣,卻有這麼多工業搶水,經濟部相關產業只限縮在重工業中的石化業,不該忽視石化業造成的汙染、影響中南部人民的健康。
幾位與會者都舉親身經驗,甚至每天拍照記錄,一年不到60天可望見藍天。彰化縣幸福媽媽協會常務理事吳君真指出,彰化一帶都是灰濛濛的,能見度低;經濟部卻仍以中南部為發展煉油、石化及燃煤發電而犧牲,要求刪除經濟相關產業,等環資部成立後重新評估。
「要健康婆婆媽媽團」執行長顏淑女質疑,何以石油、燃製品及機械設備產業以中、南部為主,有無考慮環境忍受力?「是將中南部人民視為二等公民嗎?」政府12年來拚GDP,結果只是拉開貧富差距。
有民眾認為,若執意發展煤製品,則應先進行健康風險評估。他主張,應廢棄煤燃產業,當地農地廢耕,就是因煤灰塵積,煤灰直接填到線西鄉沿岸,直接裸露棄置表土,也就意味著直接進入海洋,當地是全台最大的養殖魚場,這些污染透過食物鏈,進入台灣國民餐桌。

非法工廠不應就地合法

發言民眾反對非法工廠就地合法(203頁),彰化和美鎮上,電鍍廠直接進入社區,鐵皮屋、工廠的廢水直接排放到土地,使得農地無法耕種。
台中南屯,非法廠房林立農地上。
環保團體也表示,不應將非法工廠劃入特定區並合法化,而經濟部修訂「輔導未登記工廠合法經營方案」不啻為非法輔導成合法化,鼓勵繼續擴張非法工廠。
他們反對農委會將農地改為農地資源,要求農地資源分類分級劃設應先法制化。「優良農地」符合特定農業區劃定原則之地區,範圍由農業主管機關確認,修正為環境敏感第1級,獲得環保團體肯定,不過卻未依據《農業發展條例第8條,擬訂農地利用綜合規劃計畫;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發言人陳椒華認為,農地資源分類分級(61頁)沒有法令依據也未公告,缺乏保障,為了保護農地,應訂定灌排分離辦法並編列預算。

環境差不是農地的錯

內政部營建署綜合計劃組組長陳繼鳴解釋,特定農業區或優良農地區是日治時代的歸類,隨著物換星移之後,農地的狀況已有變化。平地比較好的農地就以特定農業區保護下來,而依據農發條例,任何一筆農地的變更都需要透過農委會。目前則優先釐清農地條件。
在自由貿易的傾軋下,農業失守,農民紛紛脫手農地,使得農地逐漸喪失。
農地的總量管制會透過地方和中央兩個層級,未來相關農地變更,需偕同農業和土地主管機關。區域計畫中提及的資源型土地,都必須於計畫公告1年後變更,另外開發型土地,如工業區、學校等須循開發許可的程序控管。

農委會代表也回應,農地調查不是為了變更使用,農地劃設的情況,生產能力如何,有沒有灌排水設施,呈顯每塊農地目前的狀況建立基本資料,目的是回歸目前土地使用的法定管制,「農地就是農業使用,關心的是農業未來如何發展。」

對於農委會的回應,出身雲林的耘林藝術人文生態關懷協會理事長林富源認為農業不該這麼解釋,現在工業圍繞下,水資源耗竭,空氣污染、農藥使用不管制,卻是農地為資源分類,批公職人員「亂搞」。

經濟部:石化業演化中 只是速度慢

濟部代表回應,區域計畫希望引導產業能移到有水資源、有電、交通便利這類適宜的地方發展,而不是在環境敏感地上,並且在既有的建設、設施設備下發展;而石化、燃煤等產業影響製造業、紡織業在內的產業很大。為何在中南部,是因為已經有良好的設施在,至於環境保護的議題,早期製程都會造成水、空氣汙染,最近則已進行分析、計畫,只是速度不夠快。

經濟部解釋,工業區是以GPD計算產值,關切的是要多少地才能創造這些產值。
只是這些回答卻使得群情激動。林富源直批,政府為了台塑六輕把肥沃的土地變賣,將台灣食安標準和中國接軌,聽到經濟部仍執意發展石化產業,怒不可遏「錯誤的政策不該延續、滅農」
陳椒華表示,經濟部回答等於沒有回答,令人不滿,應站在產業升級的角度思考、重寫,現場要求答應經濟部願意收回去,多數民眾對此都認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