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2日 星期三

混蛋不宜 民間倡雞蛋強制標示生產系統


2012年9月12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幾乎可以天天吃的蛋,今天你選哪一顆?圖為來自平飼雞場的雞蛋。(攝影:林謙利)雞蛋被譽為接近完美的食物,幾乎天天都可以吃,只是今天你選了什麼蛋?市面上充滿各種不同標示的雞蛋,但是你知道手上的蛋是出自何種「生產系統」嗎?雖說市售雞蛋,99%來自格子籠飼,不過仍有一群農民致力於更符合動物福祉、讓健康的母雞產出健康的雞蛋,卻因標示系統混亂,讓消費者無從選擇。
來自各地以友善飼養方式生產雞蛋的農民與動保團體、消費者團體昨(11日)共同召開記者會,要求行政院農委會盡速制定蛋雞「生產系統」標準以及強制標示生產系統。
根據農委會統計,國人平均每人、每年食用280顆,國內一年約生產67億顆雞蛋。其中9成來自格籠飼養,絕大部分的雞終生生活空間不出A4紙張大小,甚至無緣踩到地面上。透過動保團體倡議,更友善符合動物福祉的飼養方式不斷出現,平飼、放牧以及有機的飼養方式,大大改善雞隻的生長環境,也連帶讓產品更健康。

市面蛋品標示混亂

只是現行法令仍未要求廠商強制標示生產系統,蛋雞的生長秘密封鎖在繁雜的資訊中,令消費者霧沙沙。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8月份收集市面上66件生鮮雞蛋(),分析台灣雞蛋產品標示問題,包括標示項目不一、對於生產系統(籠飼、室內平飼、自由放牧或有機)用語不一;其中至少出現15種「標章」,但只有「TAP產銷履歷農產品」、「CAS」、「有機農產品」、「HACCP」等4項有法源依據及罰則。許多蛋盒包裝上所言,消費者根本無從驗證。

標示生產系統才重要

動社表示,明確的用語及標示對消費者、農民及動物福利才有保障。目前國際間關於雞蛋生產系統的標示,通用名詞為—格子籠飼(battery cage)、豐富化籠飼(enriched cage)、平飼(Barn)、放牧(free range)、有機(organic)。
蛋雞飼養系統與動物福利條件一覽表
動社主任陳玉敏拿出從英國收集來的蛋盒,清楚標示產蛋的母雞生長在什麼環境中。「無論是強調『無藥物殘留』、『飼料添加深海魚粉、森林酢、納豆菌、靈芝多醣體、維他命及β胡蘿蔔素』,都比不上生產系統的標示重要。」他也直言,雞蛋價格和有無善待雞未必相關。有些格籠飼養的雞蛋價格不一定比較便宜。
「格子籠」(battery cage)飼養。(圖片來源: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室內平飼」(barn)飼養系統。(圖片來源: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自然放牧」(free range)飼養系統。(圖片來源: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有機」(organic)生產系統除了必須餵飼「有機飼料」外,一定採行自由放牧飼養方式。(圖片來源: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生鮮即食標示靠業者良心

農委會表示,現行標示依據《食品衛生管理法》規範,僅需標明生產者資訊、商品成分、法定度量衡及製造或有效日期等事項。
立法委員田秋堇表示,雞蛋屬於「生鮮即食」品,不在《食品衛生管理法》管轄範圍,而被納入《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管理,子法中「優良農產品(CAS)蛋品項目驗證基準」僅為自願性質;也就是說,消費者可直接攝食的畜禽產品,如生鮮雞蛋,反而不需要任何標示,或各種標示百花齊放。
「生產系統才是影響雞蛋品質的關鍵」,動社執行長朱增宏表示,台灣目前99%的蛋雞仍是以格子籠方式飼養,但已有越來越多農民正積極轉型,朝向對人類健康、動物福利、環境永續的生產方式飼養農場動物。因此必須有法源依據的清楚標示,才能保障消費者及生產農民的權益、並確實保障動物福利。

善待食用動物保平安

動社執行長朱增宏表示,科學研究指出,生蛋的母雞如何被飼養、對待,是影響雞蛋品質的關鍵。國際間的研究也不斷證實,食用動物(food animals)受到良好對待,有展現自然行為、符合生理需求的基本空間,對人類的消費食用而言較為健康、安全。反之,終身處於緊迫的蛋雞,其腸道感染病 菌程度極高,使得消費者感染「食因性」病菌的風險也更高。
我國衛生署也曾於2011年指出:「蛋品及水產品的動物用藥違法使用情況,是食品工業要落實產地源頭管理的挑戰之一」。畜牧業濫用抗生素,已篩選出抗藥性 的細菌株,甚至培養出超級細菌。而集約牧場經常大量使用持久性有機汙染物(殺蟲劑、戴奧辛等),更會累積在動物體內,進入食物鏈,增加人們致癌、不孕、智 能減退或產下畸形兒的風險。
歐盟已於今(2012)年1月1日起,基於公眾健康及動物福利等理由,立法規定所有市售雞蛋必須明確標示屬於何種飼養系統,好讓消費者可以在室內平飼(Barn)、自由放牧(free range)或有機(organic)等蛋品間,做出符合食物倫理的選擇。
美國加州立法規定2015年以後,境內不得販賣籠飼雞蛋以保護消費者免於增加暴露於包括沙門桿菌等病原的機會。

一顆蛋多一塊錢

以平飼的健康母雞,好奇的觀看農民的行為。(攝影:林謙利)農委會畜牧處動物保護科長林宗毅說,雖支持繼續輔導,但也應考慮消費者是否願意多花錢買蛋。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黃淑德則質疑,從籠飼到平飼一顆蛋多一塊錢,消費者願不願意,至少應建立可辨識系統供消費者選擇,也讓觀望的雞農可以選擇改變飼養型態。
對於產銷標章,目前有產銷履歷、有機認證以及優良廠商等3種標章可供選擇,食品加工科長林子清說,鼓勵優良生產,並舉2家有機飼養的雞場,生產的雞蛋幾乎供不應求。不過兩家廠商都表示,飼料來源取得不易,目前有機飼養的蛋雞都是使用人吃的有機黃豆,應開放飼料大豆有機認證,才能降低成本。目前有機雞蛋一顆約20元。格子籠飼雞蛋則約3-5元。
來自草屯的有機農場負責人李新強則表示,進口大豆85%都是基因改造大豆,尤其不利於推動有機畜養。在場雞農也提,政府10年前就說要廢掉籠飼,而政府每次推政策都說農民不願意,李新強說,「因為出產的東西根本銷不出去!」鼓勵生產卻缺乏行銷管道,使得部分農民也拜託政府協助行銷,將好蛋引薦給國人。

台灣雞蛋生產系統再等20年?

對於民間生產系統標示的訴求,農委會新聞稿表示,雞蛋生產系統之標示不宜強制,先由產業自發推動;承諾持續協助已導入友善蛋雞飼養系統之業者,提高其產品能見度。
農委會表示,除了歐盟外,美、紐、澳、日等國,均未以法令全面強制標示雞蛋生產系統,而相關友善產品的標示或認證多由動保團體、產業團體或其他第三公正單位推動。「歐盟配合蛋雞格子籠禁令之實施,一併推動雞蛋生產系統之強制標示,係逐步透過科學研究、產業配合及消費端認同,歷經20多年的努力,以緩步執行方式推動。」
只是,民間也要問:台灣到底起步了沒?

 

永續農業與在地經濟迎戰全球暖化

立法委員李桐豪表示,透過雞蛋生產系統的標示,一來可讓消費者主動選擇所希望的雞蛋品質,二來鼓勵蛋雞的養殖循序漸進與國際接軌。過去格子籠飼養講求的是 大量產銷,經濟效益雖大,但相對地耗能增碳。
永續農業與在地經濟是目前全球暖化議題討論的重點,放牧飼養如能發展成為在地經濟與消費市場,既可鼓勵年輕人 回鄉創業、投入在地農業,解決都市過度擁擠的問題,更讓年輕人貼近自己的土地。
※註:66件生鮮雞蛋來自國內3大賣場(家樂福、大潤發、愛買)、3大超市(全聯、頂好、松青)及4大超商(7-11、全家、OK、萊爾富)販售的 24家牧場。
【附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