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10日)鰲鼓溼地西邊防汛道路旁的堤防上即集合了一批來自台北的志工,會同當地社區社工犧牲假日投入勞動服務,努力清除堤防上的銀合歡。盡管11月的陽光仍然主宰著大地,每人揮汗如雨,卻仍充滿笑語,他們把平常在企業上班講求的效率,充分發揮在移除外來種上,短短一個小時的時間,已經堆滿好幾堆銀合歡枝幹。
11月嘉義海邊的陽光不容低估,來自台北的志工穿著長袖T恤都已汗溼。
堤防的兩畔各領風騷,一邊是溼地生態,紅樹林、溼地與鳥,目視即可見;另一邊是北港溪入海口,沙地、蚵架、鰻網、漁船、海天,自成一格。林務局嘉義林管處號召20名生態志工與在地居民,以工作假期形式,鋸除鰲鼓西堤上的銀合歡,同時也體驗自然風情及在地人情。
自從有了第一次經驗,他訂閱了荒野和千里步道的電子報,之後陸續參加金山手作步道、永和社區食物森林整地幾次的行程,未來還有雙連埤生態教室維護。這次活動也是透過千里步道的宣傳。
雖然工作假期的選擇很多樣,不過蔡先生優先考慮的是能遠離都市、能勞力以及價格合理的活動。至於要多少錢才合理,他認為必須視行程評估。
另一邊幾位在地的志工,都是鰲鼓社區解說導覽課的「同學」,負責將枝幹上的豆莢小心翼翼的清除下來,放進垃圾袋。銀合歡的繁衍能力強,一有機會就會生長,因此必須避免豆莢裡的種子繁殖的機會。
這幾位志工分別來自當地農民、縣政府及鄉公所員工,上課是他們自我充實的機會,上了課才知道自己的社區有這麼多有趣、重要的歷史文化。他們說,以前看到堤防上整片樹,沒感覺有特別之處,上了課之後才知道它對生態的影響。現在,他們都能感受生態保育的必要性,而且就從自己所在的社區做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