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6日 星期二

四季八煙 大冠鷲為伴凝聚金山有機生活

作者:廖靜蕙
雲霧裊繞的八煙,這幾年水梯田以及溼地生態的維持,讓聚落多了人煙,鄉居的伯嬸們發現人們到這裡可以做的事情還真多,無論是插秧、收割、賞景、體驗,讓八煙除了四季變換不同的景色外,還持續著各種交流,透過口語文字不斷訴說八煙的故事。
維持著溼地生態的水梯田。
春播
暖花開之際,正適合八煙聚落插秧。4月初的星期日早上,生態工法基金會承租的小小一塊田裡,聚集了60位來自鼎漢國際工程顧問公司、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的員工以及來支援的志工。
生態工法在八煙承租的農田,人力來自認養企業的上班族,雖然第一次接觸農事,仍發揮企業效率,認真執行完畢喔!
前一天也有過一批來自非營利團體的親子團,已經先在一些田裡插秧了,歪歪斜斜稀稀疏疏的秧行,還缺專家補秧,來自慈心的13位志工,專門來為這些田地補秧。
志工們赤著腳,踩在水田上,一踩下去,便深陷其中,因此,插秧必須倒退著插。當地專業的資深農民在一旁叮囑,腳要左右轉一下再伸出來。
來自企業的志工,咬緊牙完成插秧的工作。他們拿出企業精神,仔細認真地按照吩咐將工作做到最好,即使是第一次務農,仍然不辱使命盡力而為。
生態工法基金會執行長廖仁慧表示,今年由5.5分增加到8.5分地,分三塊:農業生產田、景觀田、生態田;其中生態田將復育原生(植)物種,並成為種源庫。
八煙水梯田上整齊的秧苗。八煙生物多樣性,似乎隨著水田復耕,轉變新風貌,春天更是最活絡的季節。基金會副執行長邱銘源說,去年4月某日曾記錄到數百隻黃頭鷺到田裡覓食,只一天就消失,黃頭鷺是候鳥,在這麼高海拔,算是少有。
鷺、鴴科這些水鳥都必須靠溼地生活,這代表台灣西岸水田的消失讓這些過境的候鳥,覓食更加辛苦,甚至必須飛到這麼高的地方,棲地有如高速公路休息站,若沒有這項設置會讓駕駛人疲累時沒有休息之處,棲地也是這個道理。
基金會也鼓勵農民類似進行田野調查,每發現一隻柴棺龜有50元獎金,目前已經找到8隻。邱銘源表示,希望能發現有小龜的現象,但目前大多都是成熟的柴棺龜。幾個不受人為干擾的地方都可以找到他們的蹤跡,基金會會簡單的以油漆做記號。

夏耘

生態學堂社區導覽。(圖片來源:林務局)夏天正是持續維持農田水稻成長的季節,面對福壽螺,去年養的鴨子幾乎將福壽螺吃光,不過連青蛙和一些物種都遭殃,今年要再仔細盤算多少隻鴨子比較能達到平衡。
除了農忙,八煙聚落還有更重要的任務。今年獲選教育部「環境學習中心校外教學推廣計畫」,結合九年一貫課程大綱,透過實地解說,引領參與活動的學生,一同進入台灣早期的農村空間。
由金山磺港社區出發,跟著先人的腳步,從金山海岬遠眺磺港,了解金山磺港的由來與八煙磺礦輸出的艱辛。透過魚路古道遠眺,了解早期魚販天未亮,把剛入港的漁獲從魚路古道,一肩挑進台北士林的大汗淋漓。學員透過實際走訪,具體了解先民的智慧運用之道。
基金會期待以生態學堂結合旅遊、環境教育的方式,創造收入。假若能穩定進行,應能培植在地的解說專業人力。
目前行程中的餐點是委辦給當地的餐廳,過程中指定一些當地食材,帶入健康飲食的概念。中午安排在魚路古道出口的綠峰山莊享受當地食材的農家餐,下午行程則安排在台灣有名的長壽村──陽明山八煙聚落。基金會計畫進一步落實生態廚房,在聚落當地以契作以及有機食材提供給參加成員,結合綠色採購與地產地銷。
不僅如此,每位參加成員離開前還可獲得一份小禮物,用玻璃瓶裝的水蘊草,水蘊草是觀賞水草,卻是當地的外來種,成員觀賞之餘,還可移除外來種,不過,千萬不要棄置於野外。

秋收

收割之前先插香感謝老天爺。收割前的謝天儀式。收割後的稻穗以傳統方法打穀子。
時序即將進入秋天,八煙的水稻田裡的稻穗金黃纍纍,閃動著金黃色的稻田的周末,正是救世米收割的日子。來自幾個認養企業,鼎漢工程顧問公司、集思廣告公司、富邦人壽以及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的助割團,摩拳擦掌等著大展身手,想利用這個晴朗的日子,把稻子收割完畢。這一天除了一般民眾及認養企業外,來自日本岡山縣美作市農業協會的8位友人,協力隊隊長井筒耕平以及翻譯村山旭(Akira Murakami)帶隊下,也來助割。
來自日本的友人,熟練的割稻。從日本來助割,這群人不但是道地的農民,他們的田地也同樣傍山而延伸,同樣是狹窄的田地田埂,並且更為陡峭,農事大多親力為之,收割更是全靠人力。台灣的稻熟成的比較早,日本的水稻,大約是在9月底10月收割。
此次透過台灣觀光協會聯絡到生態工法基金會,觀摩之餘,也驚嘆於八煙美麗的景觀。他們初次瞭解水梯田孕育如此豐富的生物多樣化,表示未來將考慮以無農藥無毒的耕作方式。
只見這幾位友人,配備專業,認真而靜默地割起稻子,只是在日本,他們習慣將稻穗5-8束一綁,豎立起來曬太陽,台灣農民則習慣將稻穗鋪在地上。這小小的差異,區別出台、日之間的不同。
八煙四季更替十分明顯,帶來獨特的地景美學。
無論是插秧或收割之後,總會有熱鬧的辦桌,在傳統象徵團聚的圓桌上,傳遞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因為農事操持,領略生產的滋味。

冬藏

生態工法水梯田復耕的5年計畫,至今已經走完整整4年,明年就到了5年的期限,在山谷間種稻,將斷掉的記憶再銜接,經過兩年時間,由去年1.5分地,到今年擴大契作5.5分地水田種出4500公斤,以大鵰米與救世米打造大金山品牌。
大冠鷲繁殖。(攝影:邱銘源)
大冠鷲特寫。(攝影:邱銘源)
 契作的農民是楊新基與父親的父子檔,位於金山南勢湖附近丘陵下,一塊獨立不受污染的5分地,楊新基打算拿來試種有機米。附近還有一棵大樹,住著有幾對大冠鷲,每每翻田時,會在旁「鷹」視耽耽,等著捕食土地擾動被驚嚇的小動物,甚至會停在翻土機上,宛如指揮官般。因為這個緣故,以友善環境種出來的稻米命名為大鵰米,而這個大鵰米的故事,也打動了冠德企業,全數認養,要吃大鵰米,要等隔年了。
另一方面,救世米也尚未能在市面上買得到,1.5分地種出來的救世米,直接回饋給協助聚落營造的對象。
這是基金會第一次大規模契作,並以保證收購的價錢,輔導小農從事有機生產,以此為起點,擴大金山有機村面積,落實基金會的理念。除此之外,基金會現正籌募招收「新北市八煙三生發展協會」及會員,作為推廣兼顧生產、生活、生態的農村再造,另一方面加強培訓在地人才,提供就業機會,把年輕農民集合在一起。
八煙聚落將成為這些夢想的起點,行動的核心基地,並逐漸向外擴展到大金山,或許有一天,擴展到全台
※ 同步刊登於台灣濕地網

沒有留言: